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宋 >

第264部分

兴宋-第264部分

小说: 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御史上前厉声说:“陛下,东南失陷已久,今年春赋未曾递交,户部上下都在等待陛下处置,两浙路转运使请调禁军出剿,当此之时,陛下身边的人位列诸侯之上,李邦彦如此做,不算过分吗?”
  道君皇帝这时候哪有心思听自己城池失陷的消息,不过,由于御史的文采很好,接下来的长篇大论,辞藻华美,言词极尽蛊惑人心之能事,顿时让皇帝觉得,出了京师汴梁三五里都不安宁,天底下全是叛贼,这样由丞相抱着柱子逗自己笑的快活日子,恐怕不长久了。
  于是,徽宗皇帝勉强下令各地征缴叛……当然,那位倒霉的御史随后也被徽宗的“抱柱宰相”收拾了,徽宗对此表示欢欣鼓舞——从此在没有人敢打搅他玩耍了,哦,除了以后的金人。
  张叔夜讲的慷慨激昂,时穿听的昏昏欲睡,心说:这跟我有毛的关系,江山不是我的江山,这个江山的主人要败家,身为潜伏民间的小小野心家,巴不得他早点死了算了。
  张叔夜见到自己的讲话没有引起预期的热血沸腾,他叹了口气,收回煽动的语调,改用冷峻的语气说:“官家下令征讨叛贼,可是如今吏治败坏,官家修建艮岳、景福宫,并大肆运送花石纲,花了大笔钱财,户部今年又少收了两千贯,所以,从京师调动禁军去东南征缴……唉,军费不足啊,加上军官克扣,怕又像王庆那样引起军队兵变,所以官家决定:调集各方团练前去征缴叛贼,咳咳,老夫把你的名字报上去了。”
  时穿抬起眼睛看了张叔夜一眼,轻声回答:“大尹,崔庄团练并不是校阅团练。”
  不是校阅团练,朝廷平常并不给发军饷,连武器都是大家掏钱备的——主要是时穿自己掏腰包。皇帝这次调团练上阵,大约又是想赖了军饷——这能成么,地主豪绅能答应么?
  张叔夜平静的回答:“陛下这次下旨,调遣的团练全都不是‘校阅团练’。
  也就是说皇帝这次打仗,派遣的全是不发军饷,自备武器的,没准还要自带干粮的地主武装。
  稍停,张叔夜决定在透露点什么,他轻轻补充:“朝廷的军火已经渡海前往金国。”
  在张叔夜的心目中,时穿就是一个喜欢横冲直闯喜欢直来直去的楞子,能用拳头解决的事情绝不用嘴,但张叔夜心中也承认,跟时穿说话是很轻松的,有些关窍他只要轻轻点出,对方马上就能明白。比如这次,张叔夜只说了这么没头没尾的一句,别人听了,可能会觉得犹在梦里。但时穿马上很清晰的回答:“这就是说,朝廷马上就要联金攻辽了,所以北方的禁军、厢军不能轻易调动,朝廷怕他们陷入战争,到时从战场上抽调不下来。”
  这话可不是俺张叔夜说的,是你时穿自己猜出来的——张叔夜是个严谨的人,这种重量级军事秘密,他绝不会给无关紧要的小人物透露……他觉得自己很谨慎了,这个重要的军事秘密不能由自己嘴中说出去,但他不知道,在一个权力体制内,掌控权力人很清楚:信息决定判断。而平民百姓虽然说不出这么深刻的道理,但也知道最重要的信息都是有最重要的官员掌控——所以那些掌握秘密的人,都喜欢在闲聊中,用重量级的消息来炫耀自己身份重要,显示自己乃是身处国家决策中心,故而在这个愚民社会里,探知最隐秘的消息。
  所以宋金海上之盟的消息,其实早已在士大夫、百姓的闲扯中传的街头巷尾全知道。在宋徽宗犹豫反复当中,甚至在童贯带回来辽人马植的时候,汴梁城看厕所的老汉都知道朝廷要联金攻辽了。
  知道事情的原因的,并不代表时穿打算亲身参与这场闹剧,更何况张叔夜是铁腕人物,他刚刚重新坐上海州知府那双椅子,立刻把州里势力最大的“豪绅”支出海州府,时穿可不想前脚带着队伍出去,给别人一腔热血的打天下,后脚被人将家中势力收拾的一干二净。
  “大尹,我手下的队伍你也清楚,他们虽然在民间享有赫赫名声,但实际上没经过真正的恶战苦战。而且我的队伍都是火器部队,一场仗打下来,消耗的火药与炮子死贵死沉的,朝廷连军饷都不发,每一战我都要自掏腰包……这买卖可划不来……别跟我说什么燕云之志,被跟我说什么顾大局,对于我们小民来说,国家大局不归我们管,家里的局面就是小民最大的‘局’,拿什么我都不换。”
  这话隐含着深意,张叔夜一下子笑了:“人都说你是个傻子,果然傻的可爱,朝廷有些话不能明说,但规矩大家都知道:但凡调团练武装上去,打完仗,若有缴获,朝廷从不过问——比如你们这次缴获梁山水寇,本官给你们发了赏金,可曾问你们讨要过梁山战马?”
  时穿顿时觉得无比的憋屈:“哎呀,大尹你怎么早不说,我还想着梁山水寇是招降的,所以事后也不曾对他们搜搜身,这伙匪寇可是四处抢劫了十几年,每个回家的梁山好汉,财物都装了好几车回家……要不,老大人,我送你几匹马,然后我派人追上梁山贼寇,嗯,把战场上没办完的事情顺便办了?”
  张叔夜点头:“正该如此——朝廷这次招降梁山贼寇,做的很不地道。这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应该做的漂漂亮亮,给他们每位头领都按一个合适的高位,让他们各个满意,从此再无叛乱之心。怎能像如今这样不上不下的,扔了几个不起眼的小官职,让他们心存怨恨。
  这伙儿梁山贼寇,论起行军打仗来,还是有点本事的,此刻他们前往杭州平叛,万一在军前闹了起来,弄不好要搅乱了朝廷平叛大计——他们既然由我招安,那么就让我来彻底把此事彻底了结。
  杭州富饶,梁山寇必定私藏财宝很多,你去到阵前,帮我监控梁山寇,万一他们再有反心,你立刻给我埋葬了他们,怎么样?这种小活轻松吧。“
  时穿想了想相关的历史记录,难怪方腊等人的叛乱被平息,各处报捷的奏章都没有谈论缴获,而韩世忠一个统制官名下的“准备将(相当于副将)”,打完这场仗后,据说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并一举成为南宋初期、与岳飞并列的“中兴四将”,原来这厮在征剿方腊的时候,提前完成了“第一桶金”。
  时穿一直对崔庄团练不太满意,这支队伍操练很好,平常的时候一声号令,大家也能令行禁止。可是一上战场,表现的自信心十分不足,他们缺少一股杀气,以及必胜的信念——说的更严苛点,是这群人不敢战斗。
  如果能有机会前去杭州战场上锻炼一番,确实是时穿心中所想,没准,走过这一趟,能让这支队伍脱胎换骨。但……
  时穿犹豫地回答:“大尹,听说今年开恩科,我还想着今年秋天去秋闱上混个举人名头,这一次出去,万一误了考试,岂不又要等三年?”
  科举出身的张叔夜也认为,这个理由足够了,他点了点头:“即然这样,我先把你的名字报上去,等朝廷下了正式的调遣令,也不着急,朝廷允许各军花时间调遣粮草……这么算起来,拖延到秋闱后动身不成问题,你就一边安心备考,一边筹备军械。我给你个文书,让你有权去密州搜购火药……”
  这却不是时穿想要的,时穿想要的只是一个保证而已。
  见到张叔夜总是回避这个话题,时穿心中显得很不耐烦,他冷下脸来继续推脱:“大尹,要对付梁山好汉的话,我队伍里本来就有几名梁山人,万一到时候他们下不了手,反而跟我闹了起来……”
  时穿现在也有资格跟知州大人冷着脸说话了——即使他名叫“张叔夜”。
  如今锦绣街越来越兴旺,而锦绣会馆成了除茶叶贸易以外,海州另一大交易中心,与此同时,崔庄则变成商品加工中心,白虎山庄成为全国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基地,再加上海州商人不久前组织下南洋的商船队出发,使得海州的税源都集中在时穿手里,惹恼了时穿,时穿只要使个小绊子,让税收稍稍降低,就足以让张叔夜考评下降。
  这才是真正的豪绅,恶霸一类的人物。
  所以张叔夜现在要哄着时穿干活。
  张叔夜确实感到海州四大税源操之与时穿一人之手,令他这个知州的位子坐的有点不爽,他确实想先把时穿指使出去,然后使点小手腕,进行分化离间,但……都说时穿人傻,怎么这家伙倔强的像一头牛,无论如何不上钩。
  张叔夜决定再抛出一点诱饵:“你带兵出去,官上总要给个名义,好吧,海州一直不曾有主簿,等你考中举人,本官出面保准你为县主簿。”
  稍停,张叔夜继续说:“你以主簿的身份带团练出去,梁山贼寇如有不稳,你给我全杀了——休得放走一个。”
  时穿越发明白了张叔夜的打算,他坐在那里屁股不动轻声提醒:“大人,我现在担任拔头水军防御使——这可是大人亲口任命的。”
  张叔夜暗自叹了口气,罢了,原来眼前这个傻子一点也不傻!
  你说老夫精明一世,怎么就被人误导了呢?
  张叔夜有气无力的劝说:“修武郎,防御使这样一个武职算什么?我大宋官员,一人头上三四个官衔那是平常现象,即使你担任了主簿,若还觉得防御使好玩,那就继续任着吧。”
  张叔夜还在装糊涂,时穿不愿兜圈子,他明明白白的回答:“老大人,这防御使的官,我做上之后,前前后后已经花了十来万整顿拔头水军,不仅新购置了许多战船,还招录了无数水手,如今摊子刚刚摆开,突然间我不是防御使了,谁能还我这十万贯?”
  张叔夜也觉得有点委屈——拔头水军烂,你就让他烂去我给你的赏金是犒赏擒贼将领的,谁让你去拯救拔头水军的?如今,你还在拔头水军里搞什么股份制,还谈什么分红……你你你,你把朝廷的军队当什么?当你家开的作坊?我不收拾你,怎么应付监州(通判)大人的弹劾?
  张叔夜真想说:爱谁谁?我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但宋朝是个有道德的社会,士大夫之间终究要讲究信义的。
  拔头水军是因为张叔夜的命令,放置纵火船封锁梁山水寇从而残废的,他们很好的执行了张叔夜的命令,张叔夜不能因此惩罚他们。如今朝廷没有拨付重建拔头水军的款项,时穿自己掏腰包了——谁投资谁受益,不是吗?谁是老板,这经营策略就得听谁的,不是吗?
  为了重新建立起这支庞大的水军部队,时穿招商引资的策略,虽然很不符合朝廷体制,但重建后的水军,把该承担的巡逻任务都承担起来了,而且做的很完美……当然,他们可能做的更多了点,比如说上个月,他们的巡逻终点已经标记为:日本国平安京。
  张叔夜几次张了张嘴,最终一挥手,说:“罢了,你要怎么做?”
  事情都摆在桌面上,那就一切好商量。
  政治就是一种妥协的艺术,时穿打算用小小的让步,换取最大的收益,他目视着张叔夜,平静的说:“我若不出战,保住现有的一切不出问题。如今朝廷不付军饷让我上战场,老大人又让我出去帮忙盯着梁山水寇……我做这么多事,皇帝不差饿兵,我的收益在哪里?”
  你当这是去菜市场买菜,还要讨价还价的?——张叔夜有点恼怒,而这一刻,时穿也有的恼怒。
  他很想像某部影片中,冯小刚在警察局叫嚣的那段台词一样叫嚣一番:怎么?我是豪绅惹谁了?我照章纳税,认认真真开工厂,养活了多少工人啊?给官府增收多少啊?我不过就是势力大了一点,为人比较凶了点,可咱没有干犯法的事呀?
  怎么滴,自古以来只要势力大,别人瞧着就不顺眼,总要过来削弱一番——这不是逼人造反么,咱好好一个认真纳税的良民,非要逼的冲你们瞪着眼睛说话,你们才舒服么?势力稍稍大了,必要欺负一下官员,你们这些官们才肯服软吗?
  第386章 大棒无用,还是给胡萝卜吧
  时穿几乎要仰天长叹了——边际啊,古人永远弄不懂自己的边际,弄不懂什么东西属于他人的范畴。他们对自己的东西看得很紧,却总觉得自己有权插手别人的事,譬如父母总喜欢插手儿子的事,地方官总喜欢把百姓的所有利益都代表了。
  好吧,我是豪绅,我怕谁?
  “额外的付出,要有额外的收益,此乃天经地义!”时穿瞪起牛眼睛,索性撕开了宋人说话温情婉转的面纱,脸不红心不跳,红果果的开出价钱——想让我额外付出,就必须支付我心动的价格。来收买我呀,我很便宜的……至于我眼下的所有,那都是我辛苦劳动所得,谁都别想让我无私奉献。
  张叔夜是位硬汉,最喜欢攻坚克强,他被时穿的态度激怒了,眉毛一竖准备反击……但可惜,时穿不是他的敌人,反而是长久以来对他多有帮助的友人,而且还是位“读书人”。在大宋,不能把读书人当做屁民;在大宋,也不会拿忘恩负义当伟光正。
  更重要的是:面前这位还是豪绅,脾气很倔的豪绅恶霸。他真要强硬起来,咱那些隐蔽的弯弯绕心思,反而不好摆在桌面上——万一两人真闹翻了,世人只会说张叔夜不念旧,不知恩……
  大宋国情一点不特殊,读书人都是讲名声、有道德底线的。
  “海州这几年穷弊,茶市今年收益极不好……”张叔夜想叫苦,想细说在大宋做地方官的苦难——在这个地方这个时代,小科长下乡没人给你打伞遮太阳,还有不时受到“大额纳税人”——也就是豪绅——的气,我容易吗?
  时穿突然插话:“哦,前几日我已经接到确切消息,从西洋返回的商船已经在广州靠岸,正在卸运货物,并将在几日内北上,目的地是海州——据说这批西洋商人是通过海公子介绍的,所以他们一定会来海州停泊,如此一来,海州今年的市易税,市舶税,大约不用发愁了……嗯,没准还会超额。”
  张叔夜陡然精神一阵:海贸好啊,如今大宋朝的农业税只占到整个税收的百分之十五左右,现在通往南洋、西洋的海贸萎缩,大食胡商已经很少抵达宋国了,目前大宋只靠通往日本以及高丽、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