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宋 >

第66部分

兴宋-第66部分

小说: 兴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嘿嘿,每年这样归门的妾不知道有多少,各地知县如果每个都尊重,他还要不要当官了?再说,知县凭什么尊重她,难道她现在还能找自己的夫主沟通?“
  环娘兴冲冲地跑进来,见到英迪拉闲站着,黄娥在收拾床,时穿正埋头码放行李箱,她诧异的问英迪拉:“咦,你们那里,‘仆人’都闲站着,指望‘主人’干活儿?……哦,我想起来了,哥哥说这种‘仆人’叫‘公仆’——可你是母的耶!”
  可惜英迪拉听不懂环娘的话,时穿在一旁叹了口气,解释:“环娘啊,你还小,不懂啊——她这种仆人,是被人专门训练,只会做床上活儿的。”
  第130章 摇曳的翘臀
  黄娥脸一红,赶紧掩饰:“啐,哥哥说什么粗话,环娘,这不是好话,别理哥哥。”
  环娘自然感觉不到什么话好不好,她挥舞小拳头,嚷嚷:“哥哥,石头,我要看石头。你在东海县买的石头,一路匆匆忙忙,环娘没来得及细看,现在好了,你快拿出来,环娘选一选。”
  时穿冲桌子上呶呶嘴,环娘一声尖叫扑到桌前,兴奋地打开桌上的背包,把头钻进包里翻腾着,这一刻,她完全忘了英迪拉的存在。
  黄娥停下手,走进英迪拉的身边,警惕的打量一番,挥挥手说:“英娘,你先退下吧,有事我招呼你。”
  环娘发出一声尖叫:“找到了!”随即,她挥舞着一块蓝布袋,欢呼雀跃。
  时穿乘机用阿拉伯语吩咐英迪拉:“你回去收拾,需要你的时候我会召唤你。”
  英迪拉鞠躬:“主人,我一定洗的干干净净的。”
  她把“收拾”这个词,误会成“洗白白”。
  时穿脸黑黑的看着英迪拉退下——果然是《爱经》教导下的贵女,走起路来,那摇曳的翘臀,让人心火旺盛,只想上去摸一把……
  黄娥重重的咳嗽一声,把时穿的注意力转移到环娘身上,环娘尖叫着举起一块蓝色石头,喊叫着:“好漂亮耶,哥哥你看,像不像雨后的天空,瓦蓝瓦蓝的,这个颜色环娘喜欢,哥哥,你能把它磨得清清亮亮吗?”
  时穿随手捡起那块黑色的钻石,把那块钻石在手里转着把玩:“环娘啊,你刚才拿的那块宝石,叫做‘克什米尔蓝’,这种蓝色就是人们常说的宝石蓝,可你知道吗?黑色的石头也能闪烁出火焰来——这块石头如果加工好了,你可以看到它那独一无二的黑色火焰,这就是黑色金刚石,黑金刚啊。”
  “我不要,黑色的,臭臭的,我只喜欢这个蓝,哥哥,你帮我把这块石头琢磨了吧,环娘要拿它做个头簪,呀,做对耳环也不错,蓝汪汪的两滴水在耳边荡漾,是不是更好捏?”
  果然,女人跟传说中的龙一样,谈论起这样亮闪闪的东西,眼睛亮的跟宝石一样。
  时穿再度捡起那粒粉红钻:“这东西也不错,跟那颗黑金刚一样的性质,都能在石头表面闪烁出火焰……”
  “红不红,绿不绿的,环娘也不喜欢,哥哥,咱们还是说这个,这个……”环娘终究是正宗宋人,对于粉红色的东西并不特别喜爱,她爱的红色是像血一样的红,像宋军军服一样的朱红色。
  时穿一边跟环娘逗着玩,一边随口劝慰黄娥闲聊:“行了行了,别吊着脸,顾三娘只是一个没弄清身份变化,还没适应平民生活的普通人,咱们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只要她别再来惹我,咱何必评价她的性子。”
  黄娥轻轻地摇了摇头,颦着眉头说:“哥哥,刚才的英娘……咱们小门小户的,找这个一个妖精做什么,既然她无用,不如打发了吧。”
  “怎能说无用?”时穿继续跟环娘闹着,随口回答。
  “话又听不懂,事情不会做,哥哥,你留下她,莫非是……”
  “哈,你难道没有发现,这女子一举一动都是受过训练的,充满浓浓的女人味,这就是用途——哥哥是男人,你们跟上哥哥,学不来女子的那些细微之处,但身为女人,知道怎么让男人喜爱,那可是一辈子的大事。我有心留下她,以后专门教你们仪态动作……”
  黄娥脸红了,她知道时穿想说什么,红着脸轻斥:“哥哥说什么鬼话……”
  看态度,黄娥已不再反对——这年头没有报刊杂志,女人想学的化妆术、仪容仪态知识,都是来自母亲的教导,一群没娘的孩子,若是缺失了这一项教育,在古代中国,无论她们将来怎么能干,拢不住男人的心,终究是枉然。
  时穿突然没头没脑冒出一句蹊跷的话:“《爱经》上教导的哪些内容,大约千年之后依然有效啊——空姐的下蹲、起卧,走路姿态,可不都是来自《爱经》的教导?哥既然弄出制服诱惑,干脆就把它弄成完本。
  娥娘,英迪拉是天竺王室教育出的女子,又经过大食宫廷的培育,你瞧瞧告诉姐妹们,注意观察英娘的举动,多跟着学,等咱们有机会了,再正式办班教授仪容仪态,哥要把你们各个培养成出色的、独一无二的女子。“
  环娘对这些话儿不关心,她的心思完全沉浸在那堆宝石上,在脑袋扎在里面挑了又挑,除了两块钻石,个个都觉得喜爱。黄娥听了这话儿,脸更红了:“哥哥不正经……啊,哪有叫仆人、下人教导自家姑娘的道理。”
  “没事,咱可以找几个女先生作掩护,反正英迪拉听不懂中国话,命令她领着你们做动作,咱不说那是‘教授’就行……”
  黄娥脸红的不行,赶紧转移话题:“呀,也不知那海公子都送了什么礼物?我下船的时候听穆管家说,那些东西大概能装三百来车,要先存放到海公子的仓库,但自家东西放别人仓库,总不是个长久之计,哥哥,看来咱们需要更大的房子。”
  时穿笑了:“我打听了一下,一般像我们这样的状况,官府都是安排在寺院借住,但因为我们是在寺院出事的,所以被安置在豆腐西施家中。我的建议是咱们暂时不用搬,这里好歹住惯了,一动不如一静。”
  停了一下,时穿挠了挠头:“再说,如果我们打算另外租房子,以什么名义租呢?官府的安排难道就不顾了?”
  黄娥站在床头想了想,回答:“是我急切了,官府如今还没有结案,我们还属于官府的‘证人’,以这种身份出去租房,加上我父亲的身份,现任海州县听了不免多心,算了……可是那些东西怎么办?”
  时穿拿起一块石头逗环娘,顺嘴回答:“海公子给我一座乡下的院落,离城不远,就在妙泰……崔姑娘的庄园附近,拿它当仓库好不好吗?”
  黄娥咬咬嘴唇:“码头上小偷多,放在船上的货物,半夜三更,四处黑灯瞎火的,万一谁摸上船去,或者使用什么手法凿穿了船底,咱们不免损失,哥哥,这是要紧,既然决定了,那就跟紧搬运?”
  “哈哈,你小说看多了,凿船——做船用的木板都是几寸厚,海公子那艘船是硬木制成,炮弹都打不透,如果人有本事凿穿这样的木板,那咱们别研究火炮了,研究人力的开发吧。”
  黄娥其实就是想岔话,对于结果并不在意,她沉默片刻,回答:“哥哥说什么,娥娘听哥哥的好了。”
  这句话,其实也是对英迪拉存留问题的回答,黄娥现在见了英迪拉,心中就不舒服,她一个狐媚子,走起路来看得都不顺眼,说话只有哥哥听得懂,那岂不是,岂不是凡是吩咐,都要透过哥哥去做,这个有点不妙啊。
  环娘这个小傻瓜,被一堆石头晃花了眼,都不知道帮着说几句,实在是……
  正思索着,耳边听到外面大门被拍响,同时听到时穿诧异的问:“娥娘,你看了这堆石头,怎么一点没想法?你也挑挑,挑好了,哥哥精心给你做点首饰当嫁妆。”
  环娘慷慨地将她挑剩下的石头拨拉到一边,顺手抢下时穿手里的两块钻石,冲黄娥指点着,邀请说:“姐姐,你看,环娘没挑多少,剩下的,你挑。”
  黄娥摇摇头,提醒:“哥哥,外面似乎要来人了,你把这堆石头收拾好,咱要迎接客人。”
  来的是蒙县尉,他跑的一身汗,在堂屋坐定后,先仰脸咕噜咕噜喝完了一碗井水,不一会儿,见到时穿领着一大一小两位跟屁虫出现,他顺嘴赞叹一声:“我最爱豆腐西施那口井,这水甜的,啧啧,可惜……”
  时穿笑着看着英迪拉给对方递上毛巾,以方便对方擦汗,蒙都头两眼灼灼瞅了英娘(英迪拉)一眼,放下了碗,用毛巾抹抹汗,抱怨说:“大郎,你一声招呼不打就跑了,我原本指望你在端午节帮着维持一下治安,没想到你却只顾出去游耍……娘也,你走这几天,可把我们忙坏了。”
  时穿笑着问:“海州城发生了什么大事?”
  蒙县尉擦着汗回答:“也没什么大事,一位老和尚坐化了,之前还死了几个人,这些你都知道,后来城中倒是很平静……对了,之前失踪的两个女孩也找见了,说是人把她拐了,丢在一处院落中,结果好几天没人来照顾,两个姑娘饿得没办法,四处寻找食物,被人发觉了,送到官上。”
  蒙县尉咂咂嘴,回忆说:“大郎你不在,可是没有看到那父母感激的神情……幸好这几个被拐女子没有被送出城去,奇了怪了,这不是拐子一向的作风,他们拐了女孩扔在一边,这是为什么?难道想警告我们?”
  时穿笑着提醒:“也许那些拐子死了呢?比如拐子外出,碰上了硬茬子,从此再没有回去,于是那些小孩就失去了照顾?”
  蒙县尉想了想:“有道理啊,端午节这五天,共有十一人死亡,官上事后拘禁了四十多个无赖子。死人先不说,那些被拘留的,多数是趁着节日混水摸鱼,随便轻薄女人的,也许他们当中就有拐子……娘也,大郎提醒的对,我回去查一查。”
  时穿随口询问:“这些拘留的小混混,官府会怎么处理?”
  蒙县尉一抹嘴:“当然是打几板子,等节日过后全放了,还能怎样?”
  第131章 任由走私
  时穿稍稍想了想蒙县尉的恳求,勉强说:“好吧,我既然回来了,从明天起就改正常上班——今后每日上午我就上街溜达溜达,帮你巡逻——全当早锻炼了。”
  蒙县尉一拍桌子:“太好了,时大郎你一人能顶我们快班十五个人,大郎放心,咱不白用你……嗯哪,大郎大约还不知道,娘也,城里面的街道全是肥肉,通被州衙拿去了,县里面只剩下偏僻的几条街道,真还不好分配捏……”
  时穿听到这儿,满头雾水:“你等等,让我消化一会儿——肥肉?街道?这话什么意思?”
  “娘也,你果然不知……”
  传说宋代是个冗员特别多的时代,按规定:一个上等县有十五名警察维持治安,这数目大约相当于现代一个街道派出所的四分之一左右。但这数量是太祖开国时代规定的,海州县即使是首府,是天下六大茶叶市场之一,也不好破例。而15个人管这么一座首府,是无论如何都顾不过来的,好在也有变通办法——宋代官府的潜规则是:城里依靠“大将”,乡间依靠粮长。
  在宋代这个宗法社会里,为了节省行政开支,朝廷在民间鼓励用乡规民约令乡民自律,官府对卖房卖地的种种约束,就是在加强乡规民约的束缚力。同时,官员们还喜欢使用不在官员编制的“大将”来协助维持治安,这“大将”是官,但他又不占用官员编制,朝廷不发薪水也不负责升迁,只给一些官员福利待遇,这个不花官府的钱,不影响官员的磨堪。而大将们除了作为赏金猎手协助捕盗外,还有一种额外的犒赏——承包街道治安。
  没错,是承包街道治安。承包人即在官府体制之外,但又在体制之内——他处于通判、判官监督之下,如果做出违法事件,照样会被弹劾丢官。可因他又不在朝廷编制下,万一有事朝廷处置起来会更加无所顾忌……
  “不过,县衙在城外还有许多街道,比如东门最混乱,当然,那里是码头区,万一整饬好了,也算一块肥肉。要不,大郎拿走东门外三条街道!”蒙县尉介绍完,向时穿推荐。
  作为治安承包人,承包街道治安的“大将”有权向沿街店铺收取一定的“力钱”——也就是治安费。而后,他必须保证店铺的正常经营秩序,如果店铺有投诉,或者店铺内发生治安案件,那么承包人必须负责破案,或者协助官府破案……这个协助通常是支付破案费用——瞧,平常收钱的是你,拿钱不办事可不行。出了事,你就必须负责衙役的开销,或者,你自己解决。
  因为存在重重制约,所以一般大将都不喜欢承包过多的街道,精力顾不过来是一方面,万一街道很瘦,收的钱比不上赔出去的,那岂不是亏本了吗?亏本的生意说会做?
  东门外码头区就是这样,其人员混杂,很不好管理,但它也确实是一块肥肉,在东门外开店的,既有大茶商,也有从事海贸的大豪商,那些人只要省心,才不在乎钱财呐……可关键问题是:东门外,从不省心。
  “大郎就不一样了!”蒙县尉不停地劝诱:“东门虽然混乱,但锦毛鼠你知道吗,那可是东门最大的势力,他如今见了大郎退避三舍,若大郎肯出面……那锦毛鼠无论怎么闹,能跑出你的掌心吗?
  当然,官府决不会袖手,我会派来的衙役跟着你,有什么事,你下手捉拿,而后扔给衙役,让衙役们把那些混子押回县衙,看我来收拾他们……娘也,咱可预先说好了,大郎你拿归拿,可不能动手殴打,街头混混闹事,都是几板子的刑罚,你万一下手没轻重,事情就闹大了。“
  “娘的,既让我管,又不准我动手打人,难道只让我背着手看看风景?你你你,你给我的是块肥肉吗?”时穿抱怨归抱怨,语气里却没有拒绝的意思。东门,码头区,光是这几个关键词,已经让时穿两眼亮的如灯泡。
  控制了码头区,那那那,那不是任由我走私吗?
  蒙县尉嘴角欣喜若狂的表情一闪而逝,他赶忙站起身来,掩饰的笑着说:“大郎这是答应了,太好了东门外总共十一条街,大郎你先挑三条,剩下的八条街——我让那些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