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112部分

后汉书-第112部分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绍,因自赞曰:“故太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一'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臱色。
  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注'一'四科谓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颜渊﹑闵子骞及子游﹑子夏,并见论语也。
  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一'既寤,以谶合之,知命当终,有顷寝疾。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度,'二'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遗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缞绖赴会千余人。
  注'一'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
  注'二'官度,津名也,在今郑州中牟县北。前书者义曰:“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洪沟,以通宋﹑郑﹑淮﹑泗,即今官度。”
  门人相与撰玄荅诸弟子问五经,依论语作郑志八篇。凡玄所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干象历,又着天文七政论﹑鲁礼禘祫义﹑六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荅临孝存周礼难,凡百余万言。'一'
  注'一'案:谢承书载玄所注与此略同,不言注孝经,唯此书独有也。
  玄质于辞训,通人颇讥其繁。至于经传洽孰,称为纯儒,齐鲁闲宗之。其门人山阳郗虑至御史大夫,东莱王基﹑清河崔琰著名于世。又乐安国渊﹑任嘏,'一'
  时并童幼,玄称渊为国器,嘏有道德,其余亦多所鉴拔,皆如其言。玄唯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举为孝廉;及融为黄巾所围,益恩赴难陨身。有遗腹子,玄以其手文似己,名之曰小同。'二'
  注'一'虑字鸿豫。基字伯舆,魏镇南将军安乐乡侯。琰字季珪,魏东*(西)*曹掾,迁中尉。渊字子尼,魏司空掾,迁太仆。嘏字昭光,魏黄门侍郎也。
  注'二'魏氏春秋曰:“小同,高贵乡公时为侍中。尝诣司马文王,文王有密疏,未之屏也,如厕还,问之曰:‘卿见吾疏乎?’荅曰:‘不。’文王曰:‘宁我负卿,无卿负我。’遂酖之。”
  论曰:自秦焚六经,圣文埃灭。'一'汉兴,诸儒颇修蓺文;及东京,学者亦各名家。而守文之徒,滞固所禀,'二'异端纷纭,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章句多者或乃百余万言,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郑玄括囊大典,网罗觽家,'三'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王父豫章君每考先儒经训,而长于玄,'四'常以为仲尼之门不能过也。及传授生徒,并专以郑氏家法云。'五'
  注'一'埃,尘也。
  注'二'禀,受;滞固犹固执也。言学者各守所见,不疏通也。
  注'三'括,结也。易坤卦曰“括囊无咎”也。
  注'四'王父,祖父也。尔雅曰“父之父为王父”也。范晔祖父宁,字武子,晋*'孝'*武帝时为豫章太守,经义每以玄为长也。
  注'五'言宁教授专崇郑学也。
  赞曰:富平之绪,承家载世。'一'伯仁先归,厘我国祭。'二'玄定义乖,曪修礼缺。孔书遂明,汉章中辍。'三'
  注'一'载,重也。易师卦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也。
  注'二'厘,理也。言纯厘理禘祫之祭也。
  注'三'孔书谓六经也。辍,止也。中辍谓曹曪礼不行也。
  校勘记
  一一九四页三行元帝以来按:“帝”原斗“年”,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一九四页五行既事大宗“大”原作“太”,径据汲本﹑殿本改。注同。按:集解王先谦云“大”或作“太”,非。
  一一九五页一二行谛定昭穆尊卑之义也按:集解引王补说,谓续汉志“谛定”作“谛諟”。
  一一九五页一三行故合聚饮食也按:集解引王补说,谓续汉志“合聚”上有“骨肉”二字。
  一一九六页七行自十八年至此按:集解引惠栋说,谓续志及本传皆云十九年与朱浮共奏,至二十六年合八年之数,则“十八年”当作“十九年”,以十八年曾行禘礼故也。
  一一九七页五行至于岱宗*'担*据汲本﹑殿本补。按:汲本﹑殿本“担弊鳌安瘛保牵窀恼
  一一九八页八行十*'七'*年儋耳降附集解引钱大昭说,谓按本纪,儋耳诸国贡献,公卿奉觞上寿,在永平十七年,此脱“七”字。今据补。
  一二00页一0行为之*(节)**'等'*制据汲本﹑殿本改。
  一二0一页二行父充持庆氏礼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持”本是“治”字,章怀避讳改之。
  一二0一页四行大汉*'当'*自制礼据汲本﹑殿本补。按:殿本考证谓监本脱去“当”字,从宋本增。
  一二0一页六行歌诗曲操按:“歌”字原脱,径据汲本﹑殿本补。
  一二0一页一三行尤好礼事按:汲本﹑殿本“事”作“士”。集解引汪文台说,谓御览六百十一引谢承书,云“曪尤好礼事,常感朝廷制度未备”云云,明此“士”字当作“事”。
  一二0二页一一行况予顽陋按:“予”原斗“于”,径改正。
  一二0三页一二行擢曪监羽林左骑按:刊误谓案百官志“骑”当作“监”。
  一二0四页四行德隆道用按:汲本“用”作“备”。
  一二0四页四行时事弥顺按:殿本考证谓“顺”疑“烦”之误,又“事”字旧本作“士”。
  一二0四页八行至十五日十六日落一叶按:注文有脱斗,今本大戴礼作“至十五日生十五叶,十六日一叶落”。
  一二0五页八行资文宣之远图明懿*(美)*刊误谓衍一“明”字,何焯谓衍一“美”字。今依何焯说删“美”字。
  一二0八页四行见赵岐传按:“岐”原作“歧”,径依汲本﹑殿本改。
  一二0九页一0行吾家旧贫*'不'*为父母髃弟所容集解引周寿昌说,谓“不为父母髃弟所容”一语,不应出之康成。钱氏曝书杂记云陈仲鱼元刻后汉书康成传无“不”字,与唐史承节所撰郑康成祠碑云“吾家旧贫,为父母髃弟所容”之语相合。今本作“不为父母髃弟所容”,乃刻之误。校补则谓玄意本谓家贫而父母髃弟力薄,不能并容,为吏又非所乐,乃发愤游学耳。去“不”字,于文义转觉其窒。今从校补说,据汲本,殿本补一“不”字。
  一二0九页一一行得意者咸从捧手按:“者”字原脱,径据汲本﹑殿本补。
  一二一0页一行复归邦乡按:李慈铭谓碑作“乡邦”,是也,此误倒。
  一二一0页一0行赵王干之相也按:汲本﹑殿本“干”作“虔”。
  一二一一页七行故太山太守应中远集解引惠栋说,谓“远”当作“瑗”,具本传注。今按:本传注云谢承书﹑应氏谱并云“字仲远”,续汉书﹑文士传作“仲援”,汉官仪又作“仲瑗”,未知孰是。
  一二一二页一0行基字伯舆汲本﹑殿本“舆”作“兴”。按:魏志作“舆”。
  一二一二页一0行魏东*(西)*曹掾据刊误删。
  一二一三页二行删裁繁诬按:殿本“诬”作“芜”。
  一二一三页八行晋*'孝'*武帝时为豫章太守张森楷校勘记谓案晋书,范武子仕晋孝武,去武帝时百有余年,明“武”上当有“孝”字。今据补。 后一页
  后汉书卷三十六 郑范陈贾张列传 第二十六
  郑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也。少学公羊春秋。晚善左氏传,遂积精深思,通达其旨,同学者皆师之。'一'天凤中,'二'将门人从刘歆讲正大义,'三'歆美兴才,使撰条例﹑章句﹑传诂,及校三统历。'四'
  注'一'东观记曰:“兴从博士金子严为左氏春秋。”
  注'二'王莽年也。
  注'三'左氏义也。
  注'四'说文曰:“诂,训古言也。”音古度反。三统历,刘歆撰,谓夏﹑殷﹑周历也。
  更始立,以司直李松行丞相事,先入长安,松以兴为长史,令还奉迎迁都。更始诸将皆山东人,咸劝留洛阳。兴说更始曰:“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
  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桀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二'此天下同苦王氏虐政,而思高祖之旧德也。今久不抚之,臣恐百姓离心,盗贼复起矣。春秋书‘齐小白入齐’,不称侯,未朝庙故也。
  '三'今议者欲先定赤眉而后入关,是不识其本而争其末,恐国家之守转在函谷,'四'虽卧洛阳,庸得安枕乎?”'五'更始曰:“朕西决矣。”拜兴为谏议大夫,使安集关西及朔方﹑凉﹑益三州,还拜凉州刺史。会天水有反者,攻杀郡守,兴坐免。
  注'一'更始起南阳,南阳属荆州,故曰荆楚也。
  注'二'山西谓陕山已西也。
  注'三'小白,齐桓公也。春秋“齐小白入于齐”。公羊传曰:“曷为以国氏?当国也。其言入何?篡辞也。”
  注'四'言若不早都关中,有人先入,则国家镇守转在函谷也。
  注'五'庸,用也。
  时赤眉入关,东道不通,兴乃西归隗嚣,*'嚣'*虚心礼请,而兴耻为之屈,称疾不起。嚣乡己自饰,常以为西伯复作,'一'乃与诸将议自立为王。兴闻而说嚣曰:“春秋传云:‘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二'闲者诸将集会,无乃不道忠信之言;大将军之听,无乃阿而不察乎?昔文王承积德之绪,加之以睿圣,三分天下,尚服事殷。'三'及武王即位,八百诸侯不谋同会,皆曰‘纣可伐矣’,武王以未知天命,还兵待时。'四'高祖征伐累年,犹以沛公行师。今令德虽明,世无宗周之祚,威略虽振,未有高祖之功,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惟将军察之。”嚣竟不称王。后遂广置职位,以自尊高。兴复止嚣曰:“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孔子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五'不可以假人者,亦不可以假于人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六'
  注'一'西伯,文王也。作,起也。
  注'二'左传富辰谏周襄王之辞。
  注'三'论语孔子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注'四'史记曰,武王观兵孟津,诸侯不期而至者八百人,皆曰:“纣可伐矣。”
  王曰:“汝未知天命。”乃还师。后闻纣杀比干,囚箕子,乃告诸侯以伐之。故曰待时也。
  注'五'左传杜预注曰:“器,车服;名,爵号也。”
  注'六'病犹难也。
  及嚣遣子恂入侍,将行,兴因恂求归葬父母,嚣不听而徙兴舍,益其秩礼。兴入见嚣曰:“前遭赤眉之乱,以将军僚旧,故敢归身明德。'一'幸蒙覆载之恩,复得全其性命。兴闻事亲之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奉以周旋,弗敢失坠。'二'今为父母未葬,请乞骸骨,若以增秩徙舍,中更停留,是以亲为饵,'三'无礼甚矣。将军焉用之!”嚣曰:“嚣将不足留故邪?”兴曰:“将军据七郡之地,'四'拥羌胡之觽,以戴本朝,德莫厚焉,威莫重焉。居则为专命之使,入必为鼎足之臣。兴,从俗者也,不敢深居屏处,因将军求进,不患不达,因将军求入,何患不亲,此兴之计不逆将军者也。兴业为父母请,不可以已,愿留妻子独归葬,将军又何猜焉?”嚣曰:“幸甚。”促为辨装,遂令与妻子俱东。时建武六年也。
  注'一'兴尝为凉州刺史,嚣为西州将军,故曰“僚旧”也。
  注'二'周旋犹遵奉也。左传季文子曰“先大夫臧文仲教行父事君之礼,奉以周旋,弗敢失坠”也。
  注'三'犹钓饵也。
  注'四'七郡,天水、陇西、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金城也。
  侍御史杜林先与兴同寓陇右,乃荐之曰:“窃见河南郑兴,执义坚固,敦悦诗书,'一'好古博物,见疑不惑,有公孙侨、观射父之德,'二'宜侍帷幄,典职机密。
  昔张仲在周,燕翼宣王,而诗人悦喜。'三'惟陛下留听少察,以助万分。”乃征为太中大夫。
  注'一'左传赵衰曰“臣亟闻郄縠之言矣,郄縠悦礼乐而敦诗书”也。
  注'二'左传,子产辨黄熊,晋侯闻之,曰:“博物君子也。”观射父,楚大夫也,对楚昭王以重黎、羲和之事。见国语。
  注'三'张仲,周宣王时贤臣也。燕,乐也。翼,敬也。诗小雅曰:“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明年三月晦,日食。兴因上疏曰:
  春秋以天反时为醔,地反物为妖,人反德为乱,乱则妖醔生。'一'往年以来,鼟咎连见,意者执事颇有阙焉。案春秋‘昭公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二'传曰:‘日过分而未至,'三'三辰有醔,'四'于是百官降物,'五'君不举,'六'避移时,'七'乐奏鼓,'八'祝用币,'九'史用辞。’'一0'今孟夏,纯干用事,阴气未作,其醔尤重。夫国无善政,则鼟见日月,变咎之来,不可不慎,其要在因人之心,择人处位也。'一一'尧知鲧不可用而用之者,是屈己之明,因人之心也。齐桓反政而相管仲,晋文归国而任郄縠者,是不私其私,择人处位也。'一二'今公卿大夫多举渔阳太守郭伋可大司空者,而不以时定,道路流言,咸曰“朝廷欲用功臣”,功臣用则人位谬矣。愿陛下上师唐、虞,下览齐、晋,以成屈己从觽之德,以济髃臣让善之功。'一三'
  注'一'左传晋伯宗之辞。天反时为醔谓寒暑易节也。地反物为妖谓髃物失性也。
  注'二'杜预注曰:“于周为六月,于夏为四月,纯阳用事,阴气未动而侵阳也。”
  注'三'言过春分而未及夏至也。
  注'四'三辰,日、月、星也。
  注'五'降物,素服。
  注'六'不举盛馔。
  注'七'避正寝过日食时也。
  注'八'伐鼓。
  注'九'用币于社。
  注'一0'用辞以自责也。此以上皆左传载鲁太史荅季平子之词也。
  注'一一'左传晋士文伯曰“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鼟于日月之醔,故政不可不慎也。务三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