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80部分

后汉书-第80部分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阴阳之气,相扶而行,发动用事,各有时节。若不当其时,则物随而伤。王者虽质文不同,而兹道无变,四时之政,行之若一。月令,周世所造,而所据皆夏之时也,'一'其变者唯正朔、服色、牺牲、徽号、器械而已。'二'故曰:“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易曰:“潜龙勿用。”'三'言十一月、十二月阳气潜臧,未得用事。虽煦嘘万物,养其根荄,'四'而犹盛阴在上,地涷水冰,阳气否隔,闭而成冬。故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五'言五月微阴始起,至十一月坚冰至也。
  注'一'谓气候及星辰□旦,皆夏时也。
  注'二'夏以建寅为正,服色、牺牲、徽号、器械皆尚黑;殷以建丑为正,尚白;
  周以建子为正,尚赤。周以夜半为朔,殷以鸡鸣为朔,夏以平旦为朔。祭天地宗庙曰牺,卜得吉曰牲。徽号,旌旗之名也。器械,礼乐之器及甲兵也。
  注'三'龙以喻阳气,易干卦初九爻辞。
  注'四'荄,草根也,荄音该,又音皆。
  注'五'易坤卦象辞也。驯,顺也。言阴以卑顺为道,渐至显著,犹自履霜而至坚冰。
  夫王者之作,因时为法。孝章皇帝深惟古人之道,助三正之微,定律着令,'一'
  冀承天心,顺物性命,以致时雍。然从变改以来,年岁不熟,谷价常贵,人不宁安。小吏不与国同心者,率入十一月得死罪贼,不问曲直,便即格杀。虽有疑罪,不复谳正。一夫吁嗟,王道为亏,况于觽乎?易十一月“君子以议狱缓死”'二'可令疑罪使详其法,大辟之科,尽冬月乃断。其立春在十二月中者,勿以报囚如故事。'三'
  注'一'三正,三微也。前书音义曰:“言阳气始施,万物微而未着,故曰微。”
  一曰天统,谓周十一月建子为正,天始施之端也。二日地统,谓殷十二月建丑为正,地始化之端也。三曰人统,谓夏十三月建寅为正,人始成之端也。
  注'二'易中孚象词也。稽览图中孚十一月卦也。
  注'三'报囚,谓奏请报决也。
  后卒施行。
  恭再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一'诸生不有乡举者乎?”
  终无所言。'二'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三年,以老病策罢。六年,年八十一,卒于家。
  注'一'讲,习也。论语孔子之言也。
  注'二'言人患学之不习耳,若能究习,自有乡里之举,岂要待三公之辟乎?
  以两子为郎。长子谦,为陇西太守,有名绩。谦子旭,官至太仆,从献帝西入关,与司徒王允同谋共诛董卓。及李傕入长安。旭与允俱遇害。
  丕字叔陵,性沈深好学,孳孳不倦,'一'遂杜绝交游,不荅候问之礼。士友常以此短之,而丕欣然自得。遂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为当世名儒。后归郡,为督邮功曹,所事之将,无不师友待之。
  注'一'孳孳,不怠之意。
  建初元年,肃宗诏举贤良方正,大司农刘宽举丕。时对策者百有余人,唯丕在高第,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儙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一'
  注'一'司寇,刑名也。决罪曰论,言奏而论决之。前书曰“司寇,二岁刑”也。
  元和元年征,再迁,拜赵相。门生就学者常百余人,关东号之曰“五经复兴鲁叔陵”。赵王商尝欲避疾,'一'便时移住学官,丕止不听。'二'王乃上疏自言,诏书下丕。丕奏曰:“臣闻礼,诸侯薨于路寝,大夫卒于嫡室,'三'死生有命,未有逃避之典也。学官传五帝之道,修先王礼乐教化之处,王欲废塞以广游燕,事不可听。”诏从丕言,王以此惮之。
  其后帝巡狩之赵,特被引见,难问经传,厚加赏赐。在职六年,嘉瑞屡降,吏人重之。
  注'一'商,赵王良之孙。
  注'二'学宫谓学舍也。
  注'三'路寝、嫡室皆正寝。礼丧大记之文。
  永元二年,迁东郡太守。丕在二郡,为人修通溉灌,百姓殷富。数荐达幽隐名士。'一'明年,拜陈留太守。视事三儙,后坐禀贫人不实,征司寇论。
  注'一'续汉书曰:“荐王龚等,皆备帷幄近臣。”
  十一年复征,再迁中散大夫。'一'时侍中贾逵荐丕道蓺深明,宜见任用。和帝因朝会,召见诸儒,丕与侍中贾逵、尚书令黄香等相难数事,帝善丕说,罢朝,特赐冠帻履蟱衣一袭。丕因上疏曰:“臣以愚顽,显备大位,犬马气衰,猥得进见,论难于前,无所甄明,'二'衣服之赐,诚为优过。臣闻说经者,传先师之言,非从己出,不得相让;相让则道不明,若规矩权衡之不可枉也。'三'难者必明其据,说者务立其义,浮华无用之言不陈于前,故精思不劳而道术愈章。
  法异者,各令自说师法,博观其义。览诗人之旨意,察雅颂之终始,明舜、禹、嚱陶之相戒,'四'显周公、箕子之所陈,'五'观乎人文,化成天下。'六'陛下既广纳謇謇以开四聪,无令刍荛以言得罪;'七'既显岩穴以求仁贤,无使幽远独有遗失。”
  注'一'续汉志曰:“秩六百石,无员。”。
  注'二'甄,别也。
  注'三'规,圆也。矩,方也。权,秤锤。衡,秤衡。
  注'四'尚书帝舜谓禹曰:“臣作朕股肱耳目。”禹戒舜曰:“安汝止,慎乃在位。”
  咎繇戒禹曰:“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在知人。”禹曰:“吁咸若时,惟帝其难之。”是相诫也。
  注'五'周公作无逸、立政二篇以戒成王,箕子为武王陈洪范九畴之义,并见尚书。
  注'六'易贲卦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注云:“解天之文,则时变可知;解人之文,则化成可为也。”
  注'七'刍荛,采薪者也。大雅板诗曰“询于刍荛”也。
  十三年,迁为侍中,免。
  永初二年,诏公卿举儒术笃学者,大将军邓骘举丕,再迁,复为侍中、左中郎将,再为三老。'一'五年,年七十五,卒于官。
  注'一'三老,解见明帝纪也。
  魏霸字乔卿,济阴句阳人也。'一'世有礼义。霸少丧亲,兄弟同居,州里慕其雍和。
  注'一'句音钩。
  建初中,举孝廉,八迁。和帝时为钜鹿太守。以简朴宽恕为政。掾史有过,*'要'**(霸)*先诲其失,不改者乃罢之。吏或相毁诉,霸辄称它吏之长,终不及人短,言者怀臱,谮讼遂息。
  永元十六年,征拜将作大匠。明年,和帝崩,典作顺陵。时盛冬地冻,中使督促,数罚县吏以厉霸。霸抚循而已,初不切责,而反劳之曰:“令诸卿被辱,大匠过也。”吏皆怀恩,力作倍功。
  延平元年,代尹勤为太常。明年,以病致仕,为光禄大夫。永初五年,拜长乐恚荆圆∑蛏恚次饴淮蠓颍溆诠佟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一'父崎,顺帝时为司徒。'二'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臱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三'
  注'一'谢承书曰“宽少学欧阳尚书、京氏易,尤明韩诗外传。星官、风角、筭历,皆究极师法,称为通儒。未尝与人争埶利之事”也。*(隅)*角,*'隅'*也。观四隅之风占之也。
  注'二'崎音丘宜反。
  注'三'校,报也。论语曰:曾子曰“犯而不校”。
  桓帝时,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一'时京师地震,特见询问,再迁,出为东海相。'二'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
  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三'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注'一'大将军,梁冀也。
  注'二'东海王强曾孙臻之相也。
  注'三'续汉书曰:“博士祭酒,秩六百石。祭酒本仆射也,中兴改为祭酒。”处士,有道蓺而在家者。
  灵帝初,征拜太中大夫,侍讲华光殿。'一'迁侍中,赐衣一袭。转屯骑校尉,迁宗正,转光禄勋。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二'灵帝颇好学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伏。'三'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注'一'洛阳宫殿簿云:“华光殿在华林园内。”
  注'二'汉官仪曰:“许训字季师,平舆人。”
  注'三'被,加也,为酒所加也。被音平寄反。
  宽简略嗜酒,不好盥浴,'一'京师以为谚。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二'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
  “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躀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
  “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注'一'说文曰:“澡手曰盥。”音管。
  注'二'迂久犹良久也。
  后以日食策免。拜恚尽9夂投辏创物G为太尉。在职三年,以日变免。
  又拜永乐少府,迁光禄勋。以先策黄巾逆谋,'一'以事上闻,封逯乡侯六百户。
  '二'中平二年卒,时年六十六。赠车骑将军印绶,位特进,谥曰昭烈侯。子松嗣,官至宗正。
  注'一'先策谓预知也。
  注'二'逯音录。
  赞曰:卓、鲁款款,情箻德满。'一'仁感昆虫,爱及胎卵。'二'宽、霸临政,亦称优缓。
  注'一'款款,忠诚也。
  注'二'童儿不捕雉也。
  校勘记
  八六九页三行卓茂字子康按:王先谦谓李善文选注作“字子容”。
  八六九页七行推实不为华貌按:殿本“推”作“雅”。校补谓作“雅实”与通鉴合。作“推实”亦与东观记合,推实即推诚,非字有误。
  八七0页五行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按:王先谦谓东观记“义”作“仪”。
  八七0页一四行密子贱按:汲本、殿本“密”作“宓”。
  八七一页一0行絮五百斤集解引惠栋说,谓东观记云“金五百斤”。
  八七一页一六行东观记续汉书皆作宣德侯按:书钞五十二、类聚四十六引汉官仪,并作“宣德侯”。
  八七二页六行不仕王莽时按:刊误谓“时”字衍。李慈铭谓“时”字本当作“世”,章怀避讳改。
  八七三页九行其先出于鲁*(倾)**'顷'*公按:校补谓“倾”乃“顷”之误,史记鲁世家可证。今据改。
  八七三页一二行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按:校补谓此文当有脱误,妇人不能同居太学习经也。
  八七四页八行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治要“累”下有“年”字。
  八七四页一四行亲瞿然而起按:王先谦谓东观记作“亲默然有顷”。
  八七七页一行诚来有我而吉已按:刊误谓“我”当作“它”,注文甚明。
  八七七页二行远臧于史侯河西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史侯”南匈奴传作“安侯”。
  八七七页九行惟陛下留圣恩刊误谓“恩”当作“思”。按:惠栋云袁纪作“恩”。
  八七八页一二行十*(二)**'三'*年代吕盖为司徒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十二年”当依和帝纪作“十三年”。今据改。
  八七八页一六行吕盖字君*(上)**'玉'*据王先谦说改。
  八八0页五行后以施令诰四方按:集解引钱大昕、惠栋说,谓“诰”本作“诘”,诘,止也,后人据王弼本改之耳。
  八八二页四行易十一月汲本、殿本“一”作“二”。按:集解引王补说,谓袁纪作“十一月中孚曰”。
  八八二页八行十一月卦也按:汲本、殿本“一”作“二”。
  八八三页二行谦子旭官至太仆李慈铭谓“旭”三国志注作“馗”。今按:注见魏志董卓传,引张Ш杭汀
  八八三页一三行便时移住学官按:“学官”汲本作“学宫”。
  八八四页一四行法异者各令自说师法博观其义按:李慈铭谓“法异者”之“法”字上当有“家”字。
  八八六页一行魏霸字乔卿按:御览五一二引谢承后汉书作“字峤卿”。王先谦谓东观记与传同,一本作“字延年”。
  八八六页三行掾史有过*(要)**'霸'*先诲其失李慈铭谓“要”盖“霸”字之误,俗书霸作西头,故转误作“要”。今据改。
  八八六页五行典作顺陵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殇帝纪作“慎陵”,注云俗本作“顺陵”者误。
  八八七页一行*(隅)*角*'隅'*也据殿本改。 后一页
  后汉书卷二十六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第十六
  *伏湛子隆*
  伏湛字惠公,琅邪东武人也。九世祖胜,字子贱,所谓济南伏生者也。湛高祖父孺,武帝时,客授东武,因家焉。父理,为当世名儒,以诗授成帝,为高密太傅,别自名学。'一'
  注'一'为高密王宽傅也。宽,武帝玄孙广陵王胥后也。前书儒林传曰,伏理字君游,受诗于匡衡,由是齐诗有匡伏之学。故言“别自名学”也。
  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一'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二'
  注'一'武帝置绣衣御史,王莽改御史曰执法,故曰“绣衣执法”也。
  注'二'王莽改河内为后队。
  更始立,以为平原太守。时仓卒兵起,天下惊扰,而湛独晏然,教授不废。谓妻子曰:“夫一谷不登,国君彻膳;'一'今民皆饥,奈何独饱?”乃共食麤粝,'二'悉分奉禄以赈乡里,来客者百余家。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