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红楼]金莲别样人生 >

第6部分

[红楼]金莲别样人生-第6部分

小说: [红楼]金莲别样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惜春和贾珍本来就不是同母所出,而且贾惜春比贾蓉的年纪还要小上几岁,这两兄妹年龄差的实在是太多,贾惜春又是自幼便养在贾母身边的,两人实在也是没什么骨肉亲情可言,不过是面子情罢了。
贾惜春是绝对不会相信贾珍会记挂着她的,只是尤氏如此说了,她也不好驳了尤氏的面子,便淡淡地回道:“我打小儿就养在老太太身边,老太太对我是极好的,和二姐姐、三姐姐一样。这里的奴才们服侍得也当心,并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大嫂子回去的时候,替我谢谢哥哥了,我一切都好,不劳记挂。”
贾珍对贾惜春是完全忽视,只当家里没有这个人,尤氏对此心知肚明,只是,贾珍是个男人,他又不管后宅的事情,当然可以这样做。尤氏却是个女人,还是个续弦,不管在意不在意贾惜春的死活,面子情总是要有的,不然,传扬出去,续弦的大嫂子,克扣小姑子,会是什么好名声?况且,她不得贾珍欢心,也没能生出个一男半女的,等到老了,连个依靠也没有。若是名声坏了,到时候贾蓉夫妻苛待她,她找谁说理去?
见贾惜春虽然态度冷淡,但言辞上还是给自己留了脸面,心里便松了口气,扭头就和李纨等人说起了闲话。
潘金莲、贾探春知道贾惜春就是这么一个性子,因此也不以为意。
林黛玉听了,却是看出贾惜春和尤氏并不和睦,不免暗暗想着,贾惜春虽然有父亲、有哥哥,看样子只怕还不不如自己呢,自己便是没了母亲,父亲对自己总是疼爱的,这贾惜春竟是有父亲和没父亲一般,便对贾惜春起了几分怜惜之情。
作者有话要说:


、潘金莲巧助林黛玉

潘金莲等人在贾母处吃饭后,依照贾家的规矩自有小丫鬟捧了茶盘送上漱口的茶来,潘金莲等人漱了口后,小丫鬟们便用小茶盘送上了茶。
林黛玉原本在家中时,因她素来脾胃虚弱,父亲林如海便不让她饭后立即喝茶,而是要等一会儿才饮茶,以免伤了脾胃。因此,便不大愿意饮茶,只是见贾家众人都是如此做的,贾家毕竟不是她的家,她是个客人,也不好做出拒绝的举动,只得遂了众人。
潘金莲却是个心细如发的,且她又和林黛玉对坐,林黛玉的表情看的是清清楚楚。她在贾府也是孤苦无依,便有几分怜惜林黛玉,因此开口问道:“妹妹可是不爱用茶?或者这茶不和妹妹口味?”
林黛玉吃惊于她的观察力,摇了摇头道:“那倒不是。只是在家中之时,因我脾胃虚弱,家父不许我饭后立即用茶,以免伤了脾胃。”
林黛玉现在就是贾母的心尖子,听得她这样说,忙问道:“前两日真不听你说起?你这孩子,可真是的,在外祖母这里,还有什么不好说的。既然如此,以后便不要这么快上茶了。”
林黛玉忙站了起来,回道:“我原就是担心外祖母过于疼爱我,才没有提起此事。况且京中习惯与扬州不同,家里人都习惯了饭后用茶,也并没有事情,何必为了黛玉一人而改了规矩。知道的说是外祖母疼爱我,不知道的,还以为黛玉是那等轻狂人,刚一来到,便要改了家中的规矩。”
贾母不以为然地说:“规矩都是人定的,自然是怎么好怎么来了。你这孩子就是太过小心谨慎了,听话,就这么定了。”
见林黛玉还要推辞,潘金莲忙说:“老太太,孙女看茶圣陆羽的《茶经》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林妹妹脾胃虚弱,想来是受不得这寒味。我们家中因吃饭都是北方习惯,味道比较厚重,才饭后上茶,吃了好解油腻。林妹妹自小随林姑父在扬州长大,饮食自然是遂了南方的习惯,因此吃不惯这茶。倒是听说有一种茶叶味道清淡,想来会合林妹妹的脾胃,也未可知。”
贾母道:“还有这样的事?”
贾宝玉最是关心林黛玉,听了潘金莲的话,忙说道:“是了,我也记得《茶经》中是有这句话的。林妹妹身体怯弱,且一向又吃着补药,大约是和这茶水不合。”
一时,贾探春也贾惜春两人也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贾母说:“既然如此,便让外头采买上的,单给玉儿买了暖胃的茶叶来用。”
林黛玉忙说:“何苦为了我一个人单独去采买?”
潘金莲笑了起来,说:“林妹妹还是太小心了,你是老太太的外孙女儿,和老太太的亲孙女儿也没什么分别,老太太疼你的心和疼宝玉是一样的。你若是当真因为吃茶而弄得不舒服,可教老太太心里该有多难受呢,就是为了孝顺老太太,也要听从老太太的安排才是。别的不说,单是林姑父那里,一年里头凡是节庆,就不知道孝敬了老太太多少好东西呢。没有道理得了几大车的好东西,反倒连点子茶叶都不给妹妹用。”
贾母点头说:“迎丫头说的有理。”说着,便叫了她身边最得信赖的大丫鬟鸳鸯来,“你去找二奶奶去,就说我说的,让她使人单给玉儿买茶叶去。”
林黛玉是贾母的心尖子,她的事情鸳鸯哪里会耽误?听了贾母的吩咐,便应声而去。
王熙凤得了贾母发的话,不敢怠慢,便叫采买上的,单给林黛玉采买了茶叶。林黛玉没过几日,便用上了合乎自己口味的茶叶。果然比起原来的茶叶,用了好些。只是,贾府的其他人用不惯。
林黛玉是独女,从来也没个姐妹,见潘金莲对她体察入微,便不免将她当做了自己亲姐姐,将贾探春、贾惜春当做自己妹妹一般,除了思念父亲之外,倒是犹如在自己家一般。
却说金陵薛家那里。薛家是皇商,又连着贾家、王家等几个大家族,薛蟠的父亲死得早,薛母又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更兼薛蟠最是个嘴甜的,惯会对薛母讨好巴结,薛母对他难免溺爱了些。
更何况薛家便再是皇商,到底还是商人,家族里时常来往的多是商人,疏于教育。这薛蟠从小便是个闯祸的头子,薛父不论怎样管教,都没有半分成效,待薛父死了,就更是没有能管束他的人了。整日地带着一帮子奴才小厮在外胡乱闹事,因他家有钱,便是惹出什么事情来,也不过是胡乱赔些钱财罢了,久而久之,竟将薛蟠惯得,不知天高地厚,自以为天底下就没有摆不平的事情来。
薛父死了,薛母也不擅长做生意,薛蟠更是个只会挥霍不会挣钱的主儿。便是连家里的那些掌柜和伙计们,都想着沾些孤儿寡母的便宜,竟将许多东西都搬到自己家中去了。薛母计算着家私,却是一年比一年少,她如何不知道是吃了亏了,可她不懂生意上的事情,也找不出什么真凭实据,又怕真把掌柜和伙计管得严了,自己家倒得更快,便只得吃了这哑巴亏。
幸亏她的女儿薛宝钗自幼便是个有主意的人,且容貌生得又好。儿子已是不中用了,薛母便指望着女儿薛宝钗能有个好前程,结一门好亲事,将来也好帮衬着薛蟠。
可巧,当今圣上下了圣旨,不仅选妃纳嫔,还要广选女子,为公主郡主等陪侍。薛家是皇商,紫薇舍人之后,薛宝钗便有资格去参加选拔。
薛母暗暗想着,薛宝钗心计过人、容貌出色,自己又是巨富,便是花费些银钱,何愁女儿不入选?只要入选,凭着女儿的资质,得宠那就是早晚的事情。女儿身体又好,只要得宠,还愁生不出皇子,有了皇子,女儿至少也得是个娘娘,将来外孙至少也是位王爷。便是女儿选不上,姐姐家的那个宝玉也只比女儿小了一岁,只要自己多和姐姐说说两家结亲的好处,还怕她不应允这门亲事?有了这样的亲戚,便是薛蟠再混账,也不怕了。因此,便立意要送薛宝钗进京参选。
薛蟠自幼便在金陵长大,再是怎么胡闹,也没出过金陵府,早就玩得腻歪了。听说京城最是繁华热闹,便说母亲要送妹妹进京,路上没个男人陪着不行,他自然也要跟着去。
薛母原本怕他在京城闹事,到时候不好收拾。转念一想,若是将薛蟠一个人留在金陵,只怕更是不好,还是自己看着为好。而且薛蟠年龄也不小了,也该成家了,可薛蟠的名声在金陵已经是坏透了。门第相配的人家,是看不上他的,次一等的人家,自己又觉得儿子吃了亏,倒不如趁机到京城为他相看个门第相配的女子为妻。况且自己的哥哥王子腾担任担任京营节度使,最是个实权职位,非皇帝的亲信不能担任;自己的姐姐又是荣国公府的当家太太,有了他们的帮忙,还愁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儿媳妇?
她越想越觉得应该尽快到京城去。只是家中事务繁多,她又多年没有进京城,难免要给各家富贵亲戚多带点礼物什么的,便忙着打点这些。
待东西打点好了,便找人看了个适宜动身的好日子。
谁知,薛蟠却是个忍受不了拘束的,虽然答应了薛姨妈要老老实实的,想着就要上京了,便出门去找狐朋狗友吃喝玩乐。
好巧不巧,那一日便恰好看见甄英莲。甄英莲相貌与秦氏颇有几分仿佛,生得袅娜风流,那薛蟠是个一贯好色的,一眼便看上了甄英莲,看着中意,也不管什么已经卖给别人了,决意要弄到自己手里。他素来蛮横惯了,手下的奴才也是横行霸道,那可怜的冯渊公子本人文弱,他家里的奴才也是本分的,两方力量悬殊太大,结果显而易见,那冯渊竟被活活打死了。
冯家的奴才见主人死了,自然不肯干休,将薛蟠告到了应天府那里,应天府尹哪里会不知道薛家的关系网,得了王子腾的信儿,又收了薛家的银钱之后,只是拖着不决。
没过多久,这应天府尹就到别处任职去了,贾雨村就被任命为应天府尹了。他得了贾家的好处,正想着给自己寻个更为稳妥的靠山,这王子腾正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可不是现成的靠山?此时就别说甄英莲是他恩人甄士隐的独生女儿了,就是薛蟠看上了他的女儿,他都要给薛蟠送上门去,因此,是想法设法地给薛蟠脱罪,当然,也是得到了薛家的一份极为丰厚的谢礼。
薛母见此事了了,生怕薛蟠再生出什么别的事情来,赶紧带着薛蟠和薛宝钗直奔京城而去。
这边贾雨村了结了薛蟠的人命官司,自然要向他的主子贾家和王家诉说功劳。
贾政接了贾雨村的书信,得知事情轻松了结,便向王夫人说了此事。王夫人心中欢喜,倒是觉得林如海引荐的人着实不错。
不几日,王子腾那里却来人报信说皇恩浩荡,他已升任九省统制,不日即将奉旨查边。
王夫人得了这消息,顿时乐开了心花。王子腾和她一母同胞,哥哥升迁,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就会更加稳固,日后贾宝玉也可以得到他的提携。便欢天喜地地回了贾母,带了王熙凤、潘金莲、贾探春、贾惜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去王家给王子腾道贺兼送行。
贾母听了王子腾升官的消息,虽然表现地十分高兴,心里却是五味杂陈。四大家族里,原本的排序是贾史王薛,可如今情形却大有不同了。
贾家虽然号称是荣国公,可贾赦身上的爵位不过是个一等将军,连半点实权也没有,贾政也不过是个工部员外郎罢了;宁国公府那里,贾珍的爵位是三品威烈将军,也是没有任何实权。
自己的娘家史家有两个侯爵,侄孙女史湘云的父亲倒是个精明能干的,可惜死得早,只留下史湘云一个女儿;剩下的史鼎、史鼐两人确是不堪大用,不过是撑着架子罢了。
薛家更是不堪了,虽然有钱,官面上的事情是插不上话的,又有薛蟠这个霸王,迟早要把家业都败光。
只有王家,当时不过是个伯爵,可王子腾深受当今圣上信赖,担任京营节度使这一职位,现在又升迁为九省统制,看这势头,迟早是要入阁拜相的。可以想见,以后,王家往排到贾家前头去了。
可恨贾家,竟然连一个能够支撑起家族的人都没有,原先看着贾珠是个好的,谁知他却是个没福气的,早早的就没了。现在,也只有宝玉是个好的,人聪明有悟性,难得的是衔玉而生,想来必有大造化的,也许贾家的中兴就要靠他了。
也不知道元春在宫里如何了,若是她能得到皇帝的宠爱,也是家里的助力啊。
贾母越想越烦,索性不再想了,让琥珀拿了美人锤给自己捶腿。
作者有话要说:


、薛姨妈全家上京来

潘金莲、贾探春、贾惜春和林黛玉等人都是清闲无事的姑娘家,又都依附着贾母而居,无事便聚在一处,不管是说话也好,读书也罢,做针线也好,都是有说有笑,并不寂寞。
这一日,潘金莲便和贾探春下棋,林黛玉怕下棋耗费心神,便和贾惜春两人看书说话,几人的贴身丫鬟在外间各自凑到一处说笑,倒是各得其乐。
潘金莲和贾探春那棋局正下到要紧处,正苦思冥想,不知如何要走下一步的时候,就听丫鬟司棋来说:“二太太使人来传话,说是薛姨太太阖家到了,已经到了门外。二太太让各位姑娘都跟着一起去认认亲戚呢。”
贾迎春喜爱下棋,潘金莲自从穿越过来之后,倒也是爱上了下棋。小小的一方棋局,却是可以谋划天下大事。
潘金莲正低头苦思如何取胜,见自己的思路被打断,便有些不悦,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哪里能够和实权派人物王夫人计较呢?心中暗暗道,薛姨妈是谁家亲戚啊,明明和我没关系。无奈之下,只得说:“知道了。”
当日,薛家的人命官司之事,林黛玉因刚到贾家,是不知道的。不过,几人都是小姑娘,哪里听说过什么人命官司,说话的时候便难免提到这件事,林黛玉也知晓了此事的内情。
几人听说薛姨妈到了,便心知肚明这是为了躲避风头,毕竟是王夫人的亲妹子,既然来了,王夫人又使人来叫,她们几个哪里有不去见的理由?
一时便都停了手中的事由,往王夫人房里去报到。
几人到了王夫人房中,就见李纨和王熙凤已然在等着了,见几人到了,王夫人便领着她们去迎接薛姨妈了。
刚出了大厅,就见薛姨妈带着薛宝钗已经过来了,王夫人便疾走几步,那薛姨妈也是快步上前,同胞姐妹多年不见,如今乍一相见,自然是极为亲热的。一时姐姐妹妹叫个不休,相对流泪,众人都不便出言,便都看着。
王熙凤既是王夫人与薛姨妈的娘家侄女儿,如今又是荣国府的管家奶奶,见几人都看向她,便上前劝解二人:“太太和姑妈姐妹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