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红楼]金莲别样人生 >

第7部分

[红楼]金莲别样人生-第7部分

小说: [红楼]金莲别样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熙凤既是王夫人与薛姨妈的娘家侄女儿,如今又是荣国府的管家奶奶,见几人都看向她,便上前劝解二人:“太太和姑妈姐妹亲热自然是应该的,只是薛姑妈一路风尘,想必也累了,况且老太太也听闻姑妈到了,正等着呢,还是先见了老太太再说吧。”
王夫人便擦拭了自己眼角的泪,破涕为笑:“还是凤丫头想的周到,妹妹快些随我去见老太太吧。”
一行人便都往贾母房中去了。
贾母听得薛姨妈到了,便在正房见她,一见薛姨妈进来了,便要站起来迎接,口里还说着:“姨太太来了?我们都多少年不曾见过了?”
王夫人嫁的早,薛姨妈当年未出阁的时候,还曾来贾府玩过,自然是认识贾母的。贾母是长辈,且薛姨妈这一回拖家带口来投奔的,哪里能让贾母站起来?急忙走了几步,给贾母行礼请安:“给老太太请安了。可不是,自从我嫁到薛家,就没回过京都,也没能给老太太问安,真是我的不是。”
贾母也不过是做个样子,见薛姨妈懂事儿,便没起身,只是说:“姨太太来和我坐一处,也好让我看看你。”
薛姨妈闻言便站到贾母面前去,贾母拉了她的手,细细打量了她,叹息道:“看着姨太太,我倒是想起了姨太太还没出阁时候的事情来。那时,你姐姐刚进了贾家的门,你经常来看她,现在想起来,就和昨天发生的事情一般,历历都在眼前呢。谁知,却是一晃二十年了。”
薛姨妈笑道:“我看老太太的精神倒是和当年一样好。回头还要老太太教教我们呢,看着竟是一点都没变。”
薛姨妈这话那就纯属睁着眼睛说瞎话了,不过这样的好听话,贾母听了自然是高兴的,对薛姨妈越发亲热了,问:“姨太太这回进京,不是带着哥儿姐儿一起来到吗,人呢?”
薛姨妈答道:“蟠儿去拜见姨老爷了,倒是宝钗在这。宝钗,还不给老太太请安?”
就见一个肌骨莹润的少女走上前来,给贾母行礼:“宝钗给老太太请安。”
贾母自己老了,素来就喜欢年轻的女孩子围着她,一见薛宝钗生得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笑意盈盈的样子,便笑了:“是个好孩子,这模样,这举止,真是难得,到底还是姨太太会教养孩子。”说着,便对琥珀招了招手,琥珀会意地拿小托盘放了一个荷包。
贾母说:“初次相见,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一点小玩意儿拿着玩吧。”
薛宝钗便谢了贾母的赏赐,自有她的丫鬟将荷包收了起来。
贾母说:“家里现有几个姐妹呢,你们便一处玩。”又道,“林丫头、二丫头、三丫头、四丫头,还不给你们姨母请安。”
几人本就在一边等着呢,见贾母发话,便由潘金莲打头,给薛姨妈请安,薛姨妈少不得拉着几人的手,将她们一一夸奖了,自然也没忘了见面礼。
李纨、王熙凤自然也少不得给薛姨妈行礼请安。
来者是客,尤其来客不仅是当家太太的嫡亲妹妹,还是同为金陵世族薛家的当家太太,自然是不能薄待了,贾母便命王熙凤:“姨太太来了,自然是要乐上一乐的,你去吩咐厨房,整治酒席,给姨太太接风洗尘。”
薛姨妈连忙推辞:“老太太垂爱原不该推辞的,只是我也不是外人,何必如此操办呢?”
贾母道:“姨太太是客,哪有客人来了不整治酒席的道理?若是传扬了出去,说客人来了,我连一桌酒席都不给置办,可不是要笑掉人家的大牙了?”
王熙凤便自去安排了。
一时饭毕,贾母便推说自己上了年纪,经不住劳累,觉得有些疲乏,要歇着去。
王夫人便带着薛姨妈和薛宝钗到自己房里去了。
潘金莲见无人注视到自己,便对紧挨着自己的贾探春使了个眼色,用口型说:“二太太为了招待自己的妹妹,可真是好大的排场呢,连老太太都得出面配合。”
贾探春会意,也以口型回到:“你管她们呢,只管看戏就好。”
林黛玉素来就是个敏感的,见到两人互动,只做没看见。
贾母其实不大待见薛姨妈,年轻的时候就觉得她不好,太有心眼,不是个好相与的,如今得知她的儿子薛蟠又闹出了人命官司,自然对薛家印象更差,只是碍于王夫人和王子腾的面子,人家大老远的来了,总不能不给人好脸色吧?传扬出去,贾府还要不要做人了?
这边,潘金莲等人对薛姨妈也没什么好印象,这位姨妈,全然没有把自己当做客人,对自己几个人那是就用眼角扫了一扫,只怕连自己的模样都没有看清楚,对林黛玉倒是看了又看,十分重视的样子,十分奇怪。
对薛宝钗也没什么好印象,明明是巨富家的女孩子,偏偏做出一副如此简朴的样子,也不知是给谁看的?虽然不过是见了一面,然而以她多年来观人的心得,这个小姑娘绝对不简单,看起来是一副朴实敦厚的模样,可那眼神却绝不是纯良女子的眼神,只怕所图甚大。
听说她是来进京待选的,若是真能进宫倒是件好事,只怕她另有所图。再者,她这来得时机也令人奇怪,林黛玉刚到京城,她就到了,还是全家都来了,不得不让人多想啊。
薛家虽然多年来在金陵住着,可她家在京城也是有数处房舍的,若是他们是进京待选的,还是数月前便订好了的行程,怎么也不见派人来京城打扫房舍?再者说了薛姨妈是王家的嫡亲女儿,她们一家子来京城,住到外祖王家才对,便是王子腾升迁外出了,王家也还有王子胜呢,王家的家眷除了王熙凤的哥哥王仁一房,也都在京,哪里有刚到京城,不去自己的亲舅舅家,反倒要到姨父家中去的道理?
实在是很奇怪啊,就是不知道这薛姨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了。
林黛玉一见今日薛姨妈一行进贾府的待遇,心里顿时是凉了半截。
当日她进贾府,不过是从角门进来的,两个舅舅,一个说是身上不舒服,不好相见,一个说是斋戒去了,两个都没见着。随后,也没听到任何来自两人的消息。倒是听贾迎春说起过,贾赦素日就不爱见人。
今日,薛姨妈来了倒好,贾府是大开正门迎接,薛蟠不过是王夫人的外甥,贾赦、贾政、贾琏都和他相见了。
王夫人是自己的舅母,原本和自己就没什么情分,对自己淡淡的,倒是不难理解。两个舅舅,总是和自己死去的母亲是一母同胞啊,母亲没了,难道她们对自己就没有半分怜惜之情?
这么一想,林黛玉对两位舅舅就死了心了,同时也清楚地意识到,这贾府,只怕不是自己所看见的那样一片和睦。看来,辈分最长、地位最高的外祖母只怕已经被二舅母不动声色地给架空了,现在贾府真正当家作主的,不是被高高供起来的外祖母,而是那个一脸慈悲、常年念佛,看起来什么都不管的活菩萨二舅母才对。
林黛玉被自己的推论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但她还是强迫自己继续往下想。
要真是这样的情况,那自己就不能真的将外祖母当做是自己的依靠了,手中的权力被架空的外祖母到了关键的时刻,怎么可能庇护自己呢?还是要多加小心,最好要让父亲知道贾家的情况,只是,自己写给父亲的信,都是交给贾家的人往驿站送的,在信里有这样的内容,十之□会被人发觉。那么,要怎么样才能避开贾家的耳目,将消息告诉父亲呢?
到了下午,潘金莲就听到了最新的消息,说是贾政出面,说薛姨妈上了年纪,薛蟠本人又年轻,对京城不熟悉,在外面住着恐怕生出什么事端来,贾府东北角上有个梨香院,倒是有十来家房子,一向是空着无人居住的,倒不如让薛家一行住在那里。王夫人果然就派了人去打扫了梨香院,薛姨妈一行当日便住到了梨香院里。
这一消息,更是印证了她心里存着的疑惑。看着这阵势,薛姨妈一家这是要在贾府长期住着了。
娘舅娘舅,舅舅就意味着权威,外甥依靠着舅舅居住,实在很是常见,薛家却是反其道而行之,薛姨妈进京不先到娘家去看看,本来就很不对劲了,现在居然又公然住在贾家,这实在不符合人之常情。这里面,一定有什么她不知道的□。
潘金莲托着腮寻思着,到底是什么呢?王夫人和薛姨妈到底在计划着什么呢?
作者有话要说:


、宝姐姐变作薛姐姐

不提潘金莲等人对薛家的观感到底如何,薛家一家三人并一行下人是高高兴兴地在贾家住了下来。
薛姨妈几乎每日都会来贾家内院,有的时候是陪着贾母聊天,当然更多的时候还是去她的姐姐王夫人那里。
一般当薛姨妈到贾母那里的时候,贾母总是会让潘金莲等人来一块凑趣;不过,薛姨妈到王夫人那里的时候,潘金莲等人可就没有那个荣幸去作陪了。
也不知道这王夫人薛姨妈姐妹两个,多年不见,到底是积攒了多少心里话要说,竟是每日都你来我往的。
就连那个薛宝钗都每日跟着薛姨妈到内院来,不是和潘金莲等人一起读书,就是和众人一起做针线,浑然不把自己当外人。她薛家有钱,她便是使唤一下贾家的小丫鬟,都要给几个赏钱的,倒是颇为收买了几个小丫鬟的心。不过她的这等做派,也越发让潘金莲等人厌恶她了。
这一日,薛宝钗刚刚走了,贾惜春就怒道:“她这是显摆她薛家有钱还是怎的?竟然当着咱们的面儿给小丫鬟赏钱,二姐姐、三姐姐,你们说,咱们以后使唤丫鬟,是不是也得给赏钱?我反正一个月就那二两银子的月例钱,都不够我自己花用的,哪里来的余钱赏给别人,我以后可是用不起丫鬟了。”
潘金莲闻言,立即对司棋使了个眼色,司棋便和待书等人到外间门口看着去了,以防主子们说话被人偷听。
贾探春完全赞成贾惜春的意见:“可不是。从来也没听说客人不住自己亲舅舅家,反而要住到姨妈家去的。我们姐妹三个本就不受人待见,这下可好,越发成了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了。”
潘金莲冷笑着:“她这是花小钱收买人心呢。我只是奇怪一件事,不是说她进京是为了待选,便是她全家都来也是为了送她,怎么她也在这里住了多日了,倒是不听说起待选这件事情来着?莫非是另有打算?”
不知怎的,三个人顿时都想起了那日薛宝钗初到贾家时,薛姨妈对林黛玉格外关注的事儿来,贾探春惊呼道:“难道是?那就说得通了。”
潘金莲托着腮,手指头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着,半晌说道:“看起来,还真有可能就是这么一回事。好么,家里这个宝贝还真是招人惦记。”
贾探春笑道:“我看她们未必能如愿呢。”
贾惜春接口道:“成不了才好呢,否则家里哪里还有我们立足的地方?”
三人议论了一番此事,只是此事不是她们所能管得了的,便兴趣缺缺地转了话题。
~~
因贾母无事,便叫了潘金莲、贾探春等几个人到自己房里跟着李纨做几样针线,兼职陪自己说笑。
王夫人得知消息,忙叫了薛宝钗也往贾母房中去了。
贾母虽然不大待见薛宝钗,但出于客套,还是一副高高兴兴的模样。
贾母觉得林黛玉身体孱弱,恐她费神,便不许她做针线,只是让她陪着自己说笑。
姑嫂几个人说说笑笑,你看看我做的花样,我瞧瞧你做的进展,不时品评一下各人的水平,斗几句嘴哄贾母开心。一时,只听得贾母那里是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贾母到底上了年纪,过了一会儿,便对几人说:“你们只管做,我老太婆先眯一会儿。”
几人连忙应了,因怕吵到贾母,便敛了声息,只低头做针线罢了。
就听有人笑嘻嘻地说:“我来了。”
潘金莲抬头一看,见是贾宝玉,便问道:“我们正做针线呢,你又来做什么?难道也要学习女工?”
贾探春等人听了,便都停了手中的活计,窃笑不已。
贾宝玉笑嘻嘻地道:“二姐姐这话错了,我虽然不会做针线,可我会分辨好坏啊。倒不如姐姐妹妹们做好了针线,我来评判。”
贾探春道:“二哥哥倒是会取巧。”
李纨笑道:“你可真是外行充内行了,你又不懂这些事情,哪里来得评判标准?便是你评了,我们也不承认的。”
众人都附和李纨的意见,说贾宝玉没有资格来评判。
贾宝玉忙说:“我是不会,可我又不是不知道一样东西是好看,还是难看。再者说了,你们都是内行,可知道,有的时候正是当局者迷,正该由我这样的外行人来不受任何约束的来评判。这才是最为公平合理的呢。”
潘金莲笑着说:“你总是有理,没理也能歪缠出道理来,偏偏听起来还挺是那么一回事。也罢,就由你说了算。不过,你可要秉持着公正的原则来评判,否则,我们可是不依的。”
贾宝玉笑道:“二姐姐说的是。你们不是我的嫂子,就是我的姐姐妹妹,都是一样的亲近。我一定秉公评判。”
贾探春插话道:“大嫂子不能参加,她做了多年的针线了,我们都是比不过她的。若是她也要参与,我们都得要殿后了。”
潘金莲也说:“三妹妹说的是。我们的针线还是大嫂子教的呢,哪里能比得过?叫我们和她比,可不是要我们班门弄斧了?”
李纨笑说:“既然如此,我就不参与了。这样吧,我和宝玉一起,给你们评判。”
贾探春笑道:“这样才好,大嫂子最是公允,二哥哥又是心直口快,这样评判的结果才令人信服。”
潘金莲等人也都说是。
李纨道:“你们还不快些开始?”
几人便叫丫鬟收拾了东西,重新开始做。
贾宝玉是个无事忙,便在几人身边来回踱步,站着看,一时见薛宝钗做的快,便说:“宝姐姐做的又快又好,你们都比不上。”
潘金莲便停了手中的针线,抬头问贾宝玉:“宝玉,你刚才说什么?”
贾宝玉笑道:“我说宝姐姐做的好,二姐姐不同意我的说法?”
潘金莲正色道:“薛姐姐针线做的好与不好,是另外一回事情。宝兄弟,这就是你的不是了。我问你,你素日是怎么称呼林妹妹的?”
贾宝玉一时觉得莫名其妙,老老实实地回答:“还能如何称呼?自然就是叫‘林妹妹’的。”
潘金莲又问道:“那你为什么这样称呼林妹妹呢?”
贾宝玉答道:“这自然是因为林妹妹姓林,年龄又比我小。二姐姐,为何这样问?”
潘金莲不答反问:“既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