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正德五十年 >

第233部分

正德五十年-第233部分

小说: 正德五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北奴儿干总督区的城池,基本都是沿河分松花江、阿速江等等,就像是一条玉带穿着的无数璀璨珍珠。i沿河而居,这是人类发展史很常见的现象,因为在农耕还不怎么发达的原始社会,靠着河流,能够获得更多的鱼虾等食物,也能够更方便的进行货物的运输和交流。这些城池的主城,都在江边,而按照各自所在地的平原面积的大小,各自向四周扩展出数十里和百里不等。

大明朝和女真的界河松花江南岸,从东往下,喜申卫、兀者揆野木所、乞勒尼卫、考郎兀卫、可木卫、扎肥河卫都是沿河分布,扎肥河卫,便是松花江和黑龙江的交汇处。在后世,从这里往东的河段就都称之为黑龙江了。但是明朝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黑龙江是松花江的支流,因此从这里往东的数千里河段,都是称为松花江。

连子宁暗自猜测,朝廷这样宣传,可能也是为了争一口气,毕竟松花江流域都在大明境内,而黑龙江游流域,则是位于朵颜三卫和三姓女真的辖境。

连子宁这一千三百人的骑兵,装备极为精良,进可攻退可守,而且来去如风,还让人抓不到,已经算是一支很强力的战斗力。那些乱军自然是不敢招惹,都只是紧闭城门不出,在城头目送连子宁等人出现在视线中,然后在视线中消失。

一路行来,倒是平安无事。

一千三百骑兵从喜申卫出发,沿着宽广美丽的松花江河谷一路向西,一路路过了那些被乱军占据的卫所,城头已经变换了大王旗。

一路行来,连子宁只是蹙眉不已,心中已经是恼怒非常。

本来松花江河谷是整个奴儿干总督区最为富饶富庶的所在,松花江南岸五十里的范围之内,森林草原基本已经被砍伐一空,都是被开垦成了肥沃的田地。数百千万亩的肥沃黑土地,养活了大量的人口,隔着三五里就能看到一个村落。

往年的这个时节,月份,正是东北的小麦成熟,入眼尽是一片金黄,沉甸甸的麦穗儿压的杆茎都要折断的场景。i

但是现在,一眼看去,只有四个字能形满目疮痍。

农田都已经荒弃了,村庄残破,很多都只剩下了断壁残垣,百姓破衣烂衫,目光呆滞,神情麻木。隶属于那些乱军的税丁到处乱窜,把百姓手里最后一个铜钱都给搜刮走。一路,连子宁看到路边不少歪脖子树都吊死了一些人,旁边都写着些字迹,意思大致就是这就是不交税的下场。

这里的百姓,今年可以说是多灾多难,先是被女真人给祸害了一阵子,人也杀了不少,粮食家财也给抢光了,房子也给烧了。好不容易盼着朝廷大军到了,女真人也滚蛋了,确实也安生了一阵子,正想着把地里的最后一点儿秋粮给抢救出来,但是却没想到,这时候又糟了兵灾,而且还是大明朝自己的兵灾。

那些收税的兵丁如狼似虎,甚至比女真人还要凶狠,所有东西都要抢走,看见那漂亮点的女子,甭管你嫁人没嫁人,多大岁数儿,立刻就是拉走。

连子宁这一路走来,看到的类似场景也不知道有多少,只觉得心里一阵阵的发堵发闷,就像是一块大石压在心头一般。他现在不比以前,已经是坐在了松花江将军的位置,在他心底里就想着,应该为辖内的百姓做一些事。别说是他,底下的士卒也都是一个个义愤填膺。

一路行来,碰那些为非作歹的乱兵,连子宁便下令一律打杀了,也很是宰了不少人。

但是终究是无法可想,你能见到的都杀了,你见不到的呢?岂不是更多?

说到底,还是现在实力不足,兵力不够,若有十万大军,直接就打下去了,犁庭扫穴,简单到了极点。

现下的局势,也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了,连子宁唯有希望在京城之中自己要办的事儿能够顺利一些,尽快的回来,至少争取在寒冬到来之前,让这些百姓都能住房子,度过严冬。

都是骑兵,速度很快,九月十七,已经到达了黑龙江和松花江的交汇口。

在此往西北,是黑龙江,往西南,是松花江。以松花江为界,西边的地盘儿是辽北将军辖地,东边儿的地盘儿是松花江将军辖地。

不过是一江之隔,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地,江西之地百姓安居乐业,炊烟袅袅,副族喜乐,而江东之地则是一片狼藉。不过是隔着一道松花江,但是辽北将军却是并未往这边派一兵一卒过来平乱,反而是下令收缴江船只,以避免江东的难民跑到自己的辖地去。

连子宁看了只是冷笑,却也知道,对于这个年代的官员来说,这种做法再正常不过。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是辽北将军,没有接到圣旨和兵部行文以及奴儿干总督命令的情况下就擅自出兵平乱,岂不是僭越?岂不是授人口实,若是以后朝中有人以此为理由弹劾我怎么办?把船只都收缴了,不让那些难民进入我的地盘儿,我就不用筹措银两粮食救济灾民,就不用费尽心思的安抚安顿他们,事儿越少,担的责任就越少,就越不容易出岔子。

安安稳稳,大伙儿你好我好大家好的。

说白了,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在作祟。

奴儿干总督的命令也很充分啊,辽北将军辖地兵力还要防备对面的朵颜三卫,不可轻忽,军国大事,岂能妄作决断?总要报朝廷,请皇和诸位大人决定。这一报,好几个月就没了。

其实辽北将军辖地就算是再怎么拮据,这么一点儿兵力都拿不出来?说到底,就是谁都不愿意担事儿而已。

十月初七傍晚,连子宁到达柱邦大城。

柱邦大城知府张希举率领城内大小军政官员出城门十里跪迎他这位顶头司。

这些官儿们都不怎么摸得清连子宁这位新任司的脾气,但是偏偏这位新司极得皇宠信,赋予他节制辖地内所有文武官员的权力——这可是之前历任松花江将军做梦都想拿到但是谁都没能拿到的权力。也就是说,现在辖地内所有文武官员的升迁任免,都取决于他——虽说名义还有一道报中枢同意的程序,但是以他现在这般受到的宠信,递去的条子面能不同意么?

因此这些官员把姿态放的极低,便是那些文官,也都是跪迎磕头。

并且各自备了一份厚礼,送到连子宁的住处。

连子宁来者不拒,礼物都收了,当晚也参加了为他接风的宴会,席间谈笑炎炎,众人皆大欢喜。

之后便是顺着松花江一路向西南而行。

在广宁右屯卫拜会了一下当地知府,到了九月二十七中午,连子宁已经是能遥遥看到北京城那高耸巍峨的城墙。

连子宁驻马高岗之,望着远处那一道巨龙一般的灰黑色城墙,心中感慨万千。

自己这具身体,生于斯长于斯,本来若是没有自己的强行注入的话,说不得还会终老于斯。兴许,这个名叫连子宁的读人,已经考了乡试,中了举人,再等三年,参加殿试,中了进士。授了官职,然后便是做了一个大明朝让人艳羡的官员,一直攀爬到他的能力所能达到的顶峰。兴许,他会有一个传统的家庭,一个贤惠温顺的妻子,几个漂亮的美妾,生一群孩子。他的妹子,也会被嫁到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

数百年后的史中,再也翻不出一朵属于他的浪花!

第四卷烽火山东三六九连家有女已长成

感谢‘~~欢宝,兄台的打赏,多谢。非常

嗯,城瑜,可如何是好?

但是现在连子宁已经敢于确定,就凭这两场大战,自己在史中是有一席之地的,但是还不够!

这里,可以说是自己的发迹之地。

自己以话本闻达京城是在这里,结识戴清岚,进而结识戴章浦是在这里,当辰字所总旗是在这里,组建武毅军是在这里,奉命南征平叛也是在这里,带着大军去往北国,也是在这里。

这座京城呵,魂牵梦萦的所在啊!

连子宁忽然心头一阵火热,这座城里,有多少人,都是自己朝思暮想的?那一日的喜申卫城头,穷途末路,差一点儿便死在那里,在这生死关头走了一遭,对于某些东西就变得更加的看重。

连子宁让石大柱带着这些骑兵绕城而过,直接去京南大营休整,自己则是带着柳生宗严等近身侍卫直接从北门进京。

按照大明律,外地官员回京,尤其是等级比价高的,先要去拜见皇帝,若是皇没空儿见你,得,你先在驿馆里面住下,什么时候见了皇帝再回家。不过现在也没人把这个当回事儿了,在京中有家有女人的官儿,进了京都是直奔家里。

连子宁自然也不例外。

拐棒胡同,连府后院,后花园中。

现在的九月二十七,放在后世,已经快要进了阳历的十一月,北地已经是秋风乍起,漫地金黄。

连府里夏日郁郁葱葱的后花园,此刻已经是变成了金黄色的海洋,一阵阵凄冷的秋风卷来,卷起树的黄叶,在空中晃晃悠悠的盘旋半响·终于落在白石铺成的小径。不大的荷花池中,只剩下盏盏枯荷,水位也下降了些许,露出白色的石头·显得分外的冷清。

天空湛蓝湛蓝的,映在水中,一阵风来,就成了碎影。

不过秋日好处自然也是极多的,天空格外的澄澈,空气格外的清新,似乎看东西都变得清楚了几分。

秋日的午后·透过窗棂,煦暖的阳光洒进室内,在地映出一块块光斑,把屋子里面照的亮亮堂堂的。

花厅里面站了很多人,但是每个人都刻意的屏住了呼吸,不敢发出一点儿动静。

这里面站了大约有十几个人,一个个都是穿着长袍,带着帽子·很有些大腹便便的,但是眼中都是透露着精明的光芒。

一看便知道,都是些生意人。

他们凑在一起交头接耳的·低声窃窃地说着什么。

忽然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说道:“大小姐到!”

这些人便都是站直了一些,腰也微微的弯了下来,都是打眼瞧着首的位置。

花厅通向后面的珠帘一阵响动,一个少女走了出来,她穿着一袭雪白的湖湘绸子的长裙,腰间系着鹅黄色的素玉带子,额头带着一条翠绿的抹额,细细看去,那抹额竟然是用拇指大小的翡翠编成的。翡翠都是好的玻璃地儿,水种极好·望去一片澄澈,抹额的正中间却是一块比绿翠更加罕见的黄翡。单单是这一条抹额,价值就在万两银子往数。

这个少女正是城瑜,不过她板着一张脸,小小的人儿,竟有了几分威严。

她坐在了首的位置·在人群中扫视了一圈儿,也没什么开场白,便干脆利索的说道:“人都来齐了,便报账!刘掌柜,你先来。”

“是,大小姐!”

一个五十来岁略有些发福的中年人站出来,他鬓角已经有了几缕白发,但是对城瑜的态度,却是毕恭毕敬。

他从袖子里抄出来一本厚厚的账本,却不翻开,清了清嗓子,道:“禀告大小姐,正德五十一年七月到九月,咱们连氏财阀,属下管着的七家粮油铺子,进货所耗费一共十五万九千六百三十七两,入账二十九万三百五十两,伙计们的工钱总计九百五十两,仓储损失累计三千四百五十两,打点顺天府五成兵马司锦衣卫一共三千五百两,七月大雨整修铺子花费七十八两,累计支出一十六万七千六百一十五两,净利润十二万两千七百三十五两。现已尽数入账,请大小姐派人盘点查收。”

城瑜听的很仔细,她皱了皱眉头,问道:“今次怎么多了打点锦衣卫这些衙门的支出?还这么多?”

那刘掌柜的笑笑:“去年的时候,本来咱们都是按照街面儿的规矩,做多大的生意就找交多少的,这三家衙门,咱们的规格每个月每一家都是一百两,算起来,一季理当是九百两。自从去年大爷封了六县镇守之后,咱们这钱就不用交了。两个月前,北征军大败的消息传回来,就有顺天府的人催征,说是咱们欠了八个月的份子钱,要了八百两过去,之后锦衣卫的更狠,要了三千两,五成兵马司的要了一十五百两。这不,前些日子,大爷在喜申卫大败女真,圣龙颜大悦,下旨封赏,这个消息一传来。他们就又都屁颠儿屁颠儿的门儿,把那些钱给送回来不少,不过,总共有三千五百两说是已经花了分了,却是要不回来了。

他言语中颇有些激愤,又带着点儿轻蔑和自豪。

“一群势利小人!”城瑜冷笑一声:“刘掌柜,赶明儿个你就带着人去他们那儿,他们欠了咱们多少,分文不落的你都给我要回来。甭管他们什么借口,花了也好,分了也罢,敢从咱们身割肉,吃进去多少,我就让你吐出多少来!给他们三天的期限,就说三天之内不能归还,自个儿掂量着办!”

“是,大小姐!”那刘掌柜的精神一震,赶紧应了,他砸砸嘴,又有些担心道:“大小姐,咱们犯不着为了几千两银子跟他们较劲?这些小人,得罪了他们,可是颇有些麻烦!”

“这不是多少银子的事儿!”城瑜摆摆手:“这些银子,我还不放在眼里,是一个面子!哥哥现在在外面如此煊赫,大败女真,受封武毅伯,封松花江将军,咱们现在已经不需要和这些势利小人客气。若是这时候把气儿受了,反而是让人觉得软弱瞧不起咱们,我不能给哥哥丢人!可都明白了么?”

这些人毕竟都是商贾,一辈子只钻在钱眼子里面的人,眼界便狭窄了一些,只知道民不与官斗。这时候一琢磨才品出来一点儿味儿来,咱们现下,已经不比往常了。这些衙门,不需要咱们巴结了,反而是得他们来巴结咱们了!

喝,这生意做的,痛快!

城瑜又道:“王掌柜,你接着说!”

“是,大小姐。”

“正德五十一年七月到九月,属下管着的三家超市,进货所耗费一共五十六万一千五十七两,入账八十九万零一千五十两……”

接下来便是大车店、坊、布庄绸缎庄、田庄等等连府经营的营生,管着各个营生的掌柜以此前报告收支情况。城瑜听的很仔细,也很是问了一些话,都是切中要害,显示出了很敏锐的商业天赋。

差不多过了有一个时辰,这些掌柜一一报告完毕,都是告退,只留下了旁边桌子一摞厚厚的账本儿。

城瑜满脸的疲惫,她用胳膊支着额头,身子斜斜的靠在椅子,闭目稍微休息一会儿。

珠帘盈动,于苏苏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一个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