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正德五十年 >

第234部分

正德五十年-第234部分

小说: 正德五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瑜满脸的疲惫,她用胳膊支着额头,身子斜斜的靠在椅子,闭目稍微休息一会儿。

珠帘盈动,于苏苏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一个小丫鬟,手里捧着一个托盘,面放着清茶和几样点心。

于苏苏心疼道:“看你累的,这地界儿怎么能休息?来,吃点儿东西,回屋躺会儿去。”

回头招呼道:“侍剑,你先下去,我跟你主子说两句体己话,把这盘儿放桌子就成。”

侍剑应了一声,放下托盘,便自出去。

“你呀,我看你这几日没日没夜的都是见人,问收入,筹钱,怎么就这么拼命?”于苏苏在城瑜旁边坐下,拉着她手,微微嗔道。

“苏苏姐姐,我没事儿的!”城瑜嘴里塞了块儿点心,含含糊糊的说道。

“别以为我不知道,还不是因为他!”于苏苏气道:“前些日子你那未过门儿的嫂子传来消息,说是兵部已经行了公文,招他回京。现下算算,差不多这几日也就该到了,你这么着急的操办筹钱,还不是为了他方便?”

“好了,苏苏姐姐,我知道轻重的,你别生气了!”城瑜把点心咽下去,拉着于苏苏的手嘻嘻一笑:“哥哥现下做出了好大的事业,城瑜心里为他骄傲的很呢!前几日城瑜去给爹娘坟,还跟他们说了,想来他们泉下有知,也定然很高兴。听说现在朝廷又让哥哥当松花江将军,又给他扩军,你又不是不知道他的性子,少不得有事要花不少钱了!我这做妹妹的没什么本事,总不能拖哥哥的后腿!”

“你呀你!心里就装着他一个!”于苏苏恨铁不成钢的点了点城瑜的小鼻子,气道:“他倒是做出了好大的事业,却也一年年的不着家,也不知道心里还记挂着你这妹子不?真心是狼心狗肺,跟那许仙一般……”

花厅外面响起一个晴朗的笑声:“哟,于大掌柜的,怎么闲着没事儿干挑拨我们兄妹关系?”

“哥哥!”城瑜霍然站起来,瞬间已经是清泪布满玉容。

分割线

第四卷烽火山东三七零商业帝国的雏形

感谢‘白胡子老鼠’、‘冠阳’二位兄台的月票,谢谢。i

感谢陈起雄兄弟的一贯支持,谢谢,晚还有一章。

连子宁在家里呆了两天。

利用这段时间,好好的陪了一下自家妹子。

内心里,对于城瑜,连子宁是极为愧疚的,若不是城瑜,只怕自己这个五谷不分只知道傻读的穷生早就饿死了,那里等得到后来的飞黄腾达。而后来自己发达之后,又是常年奔波在外,一年也在家待不了几天。而城瑜这么小小的年纪,就要操持起这么庞大的家业,为自己分担压力,虽说有于苏苏在一旁帮衬着,但是这般巨大的压力压在她那小小的稚嫩肩膀,让连子宁想想就是一阵心酸。

这两日,总算是能够抛开一切,好好陪陪妹子。

两个人便聊天,没事儿干了就捧着个点心盘子坐在水榭里一边看这璀璨的秋色一边埋头大吃,还专门回松树胡同的小院儿里头住了一晚,也算是忆苦思甜了。

连子宁来的消息,自然是瞒不过戴章浦的,事实,他一回来,就已经派人去戴府报过信儿了,不过清岚也很懂事的没有派人来找他。

连子宁和清岚相识于寒微之时,他们两个的兄妹情谊,清岚再明白不过。

趁着这几天的时间,连子宁也把自家的生意给好好的梳理了一下,不问不知道,原来现在自家的生意,已经是发展到了一个如此庞大的地步。

现在连氏财阀的生意,连子宁以自己后世工商管理的一些浅薄知识,大致将其分为几大板块——商业、物流、金融、餐饮、酒店。

其中自然是商业板块占得份额最大,商业板块下面又包括——绸缎庄、粮油铺子、珠宝店、超市、粗布庄等等小的模块。

其实按理说,只要超市一个,就能把所有的日常店铺中所售卖的东西全都包含了,但是这毕竟是不太现实的,因为根据连子宁当初的构想,超市就是要大,要全,要每日的进货量和售卖量都极为的庞大,这才能把本钱给捞回来,从而薄利多销,使得超市的东西可以在比外面的要便宜几分的情况下还能维持高额的利润。但是超市实在是太大,所需要的地面儿也大,投入的本钱也大,所以到现在为止,连氏财阀下属的超市一共不过是三家,东城西城南城各一家,相对来说贫穷一些的北城便没有开。

而超市的辐射范围也是有限的,整个北京城就像是一个正方形,三大超市的辐射范围就是一个个的圆,圆和圆中间有一定的空白区域,这些区域里面的市场,自然也不能放过,所以各色的铺子庄子,就成为了有效的补充。而现在的连记超市,更多的是走了类似于后世麦德龙超市的模式多的是售卖一些大批量的货物。反正这些货物也是连氏财阀四通八达的大车店从各地顺路捎回来的东西,少了运输成本,虽然价格低一些,也是暴利。

再说绸缎庄和布庄,这两个针对的是完全不同的市场,就像是后世的苹果专卖店和山寨机小店一样,针对的买家不同,但是其实同样的赚钱。

绸缎庄针对的是高端市场,里面售卖的都是湖湘绸子、苏绣、蜀锦,甚至是云南那边少数民族的大金大红色的云锦都有卖的,价格也是极为的昂贵。像是云南临安府白溪蛮那些巧手女子织成的白溪缎,都是大红色,大金色的,绸缎纹理细密,光滑无比,而且也不知道是怎么弄的,颜色极为的炙热绚丽,又是飘飘渺渺的,宛如黄昏时节天际的云霞一般璀璨。这样的缎子,一丈长就是五十两银子,就这个,还是供不应求。而绸缎庄里面几十两百两一件儿的成衣,也是很不鲜见。

而布庄里面卖的东西自然就要便宜许多,他们针对的是京城人数最为庞大的低端市场,寻常百姓人家自然不会那么奢侈的穿绫罗绸缎,花几钱银子给孩子置办两件儿新衣,扯几尺粗布做的衣服结实又耐穿,对于他们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布庄的衣服,单件儿利润自然就薄了一些,但是问题是,量太大了。本来乐陵县张家是整个北京城最大的粗布供应商,而后来,他白袍军起事,这一块儿自然就断了,使得京城的粗布供应出现了很大的缺口。连子宁当了六县镇守之后,便把这一块儿生意给接了过来,六县之地每年有超过十万匹差不多五十多万丈的粗布流入连氏财阀,然后又通过连氏财阀流入市场。

这样算起来说,粗布面的利润,其实比绸缎庄还要大一些。

而物流方面,则是大车店,这个时代的物流,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方式了。

其实真正算起来的话,大车店的生意,才是连氏财阀这个已经有了雏形的商业帝国的命脉。城瑜在大车店的生意投入极多,这一年的时间,实现了飞速的发展。现在连记的大车店,线路达到了三十多条,四通八达。向北能到达辽东和奴儿干总督区的边界,向南直达湖湘,向西能到西安府,西南能到川滇边界,东边能到天津卫沿着海岸一直到的南直隶!

三十多条线路,千辆能载三十多人的大车,不但能够载客赚钱,而且能得到各地的商业信息。去的时候,回来的时候,都能捎大宗的货物,连记其它的店铺的货源,基本都是直接从大车店里进的。连记之所以能够发达,最重要的原因自然是因为连子宁官居高位,少了许多的打点琐碎,无论各种手续,办起来都很是顺利,也无人骚扰,有一个很好的经商环境。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了大车店的存在之后,成本下降,价格自然就低,国朝百姓对价格是最敏感的,最是重视蝇头小利。

这样一来,自然就有了竞争力。

而在金融模块,现在连氏财阀是刚刚涉足,陆续的开了两家钱庄和三家当铺,实际这个年代,最为暴利的生意之一,就是钱庄和当铺。这就像是后世的银行一样,银行自然是暴利中的暴利行业。更何况,这个年代的钱庄,你若是往里面存钱,钱庄不但不会给你利息,反而要收你的钱。存钱也赚钱,放贷更赚钱,利润之大,可想而知。

餐饮方面,现在京城中归属于连记的酒店达到了五家,利润不算太大,但是有个好处,酒楼之地都是消息灵通的所在。财阀中常年都在里面派了人,收集各种消息,其中获利匪浅。

而酒店业,在这个年代,称为客栈更加准确一些。

是专精还是广泛涉猎,这个话题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也没争论个清楚,但是在连子宁看来,在大明朝这个时代,跟后世相比,消息相对闭塞,流动也不发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能把面包做大,做的综合起来,利润是非常惊人的。连氏财阀自然是走的这个路子,至少现在看来,各个板块结合的相当好。

连子宁也终于知道了现在自己手头能动用的资金有多少。

这些时日,那些得自扶桑的珠宝,又是卖出去了两成,这一方面现在已经是囤积了一百一十万两白银。

就这个,那批珠宝还剩下了很不少。

他现在的收入分为以下几块儿:官道刘镇的钞关收入,官道刘镇商会的收入,连氏财阀的收入,浮波商会的收入,以及在日本那边儿石见银山的分成。

官道刘镇占了钞关的便宜,现在已经成了京城南部的一个很繁华的商业重镇,在稳步的发展之中,不过市场基本也是到达了一个饱和的程度,想要短时间内有较大的增长还是比较困难的。

现在商会那边,每个月都能有六万两左右的进账,而钞关的入账,则是稳定在五万两下,偶有波动,却不会大。

连氏财阀的生意分为国内国外两部分,国内部分生意规模扩充了不少,收入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每个月都是在二十万两下。一年下来,就是二百余万两,这个数去很是庞大,实际并不算什么,大明朝不少经营海外事业的大商贾,声名不显,实际收入远超于此。

而国外部分,则就是扶桑的那些产业,前一段时间,扶桑那边已经着人捎来了消息,至八月为止,扶桑的生意,扣除成本和一切中间费用,已经净赚了六十九万两。不过这些银子,还在路,准备下一次商队再去的时候随商队一起回来。一次城瑜随连子宁去往扶桑候,在扶桑卖出去的那些货物,不但把所有的本钱都赚回来了,还有十万两的净赚。

而浮波商会这方面,一次连子宁从中获利十万两,而就在半个月之前,由刘良臣牵头,又是组织了商会所属的商人,乘坐着连记的大船,在威海卫战舰的护送下,去了扶桑。这一次的商人更多,规模更大,估计收入也能更多一些。

另外就是扶桑石见银山的收入,不出意外的话,一年几十万两是可以保证的,不过现在暂时还是没有消息。

一次在五岛山城缴获的那四十万两白银的纯收入,还没有动用,现在还躺在库房里睡大觉呢!

这样算下去,连子宁常规收入,一个月在三十一万两,不过这些收入,每个月有三万两是要送到戴章浦府的,还有应付兵部的收入,一个月算下来,能省下二十七万两。这些钱,自从连子宁走之后的几个月都没有动用,三个月下来,算算就万两左右。

再加珠宝收入一百一十万两,五岛氏那边收入四十万两,扶桑生意和浮波商会二十万两,连子宁赫然发现,自己现在手头可以动用的总资金就达到了二百五十万两!

这是一个相当骇人的数字,相当于大明朝一年财政收入白银部分的两成还多了。

而可以预期但是有没有在手中的收入,差不多是一百万两下。

连子宁不由得诸多感慨,看来自己的妹子,还真是经商的天才啊!一般人,就算是给他这般那般的条件,短短两年,又怎能锻造出一个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

不过支出也有不少,扩张店铺,购置房产,购买各种工具,加起来大约花费了得有二十万两下。

而最大的一笔支出,则是在一个月前,和寿宁侯府的一笔生意。

城瑜花费五十万两白银,从寿宁侯爷手下买了两艘浮山大舰,这一次去往扶桑,就是用的这两艘大舰,便把所有数以千万斤的货物都给装进去了。对于这个决策,连子宁是很赞成的,乍一看这一下子花出去的钱不少,实际海外升级利润极为丰厚,所缺的就是能抗海浪,能载货物的远洋大舰,多跑两趟扶桑,这钱就出来了。

除此之外,还要再给商会留下五十万两的本金,连子宁能动用的钱就在一百七十万两。

对于规模日渐庞大的武毅军来说,这些钱,并不算多,因为接下来,就要有大批大批的支出。

第三日,也就是十月初一,正德帝召见连子宁的旨意来到了连府。

不是经过内阁的圣旨,而是类似于口信的中旨,招连子宁在乾清宫东暖阁见驾。

因着名字里面带了这么一个清朝的清字,又带了一个乾隆的乾字,许多人便以为乾清宫乃是清朝时候改名的,实则不然。“乾”乃是“天”的意思,“清”乃是“透彻”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彻的天空,不浑不浊,象征国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为象清澈的天空一样坦荡,没有干任何见不得人的事。

自从永乐十八年建成以来,这座大殿一直是皇处理政务的所在,而在明朝,这里也是所有皇帝的寝宫。而后来这里也成为了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所。

第四卷烽火山东三七一谷王

(嘿嘿,今天第二章,又是八千字更新,请兄弟们多多支持实际上,不要以为明朝皇帝荒yín无道,少在这里居住,明朝皇帝应该说是中国历朝皇帝中少有的一群痴情种子—洪武帝和马皇后,永乐帝和徐皇后,仁宗和张皇后等等等等,基本上明朝所有皇帝都是对一人很是钟情,更别说宪宗朱见深情mí万贵妃,弘治帝后宫中只有张皇后一人,而神宗朱翊钧和郑贵妃纠葛数十年,更是被引以为痴情典范。

这一次是连子宁第一次单独面圣,自然要很是慎重,早早的就起来穿衣打扮,等接到了口信儿之后,便是随着前来传旨的小太监出了府门。

这一次来传旨的,还是林元,两人已经很是熟稔了,一路走着便小声的言语。

从侧门进了紫禁城,过了三大殿广场,进了那一个贯通内廷外廷的月洞门,便是来到了大明朝最为核心之地的内廷。

乾清宫乃是故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