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重生之政道风流 >

第619部分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619部分

小说: 重生之政道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往上看,皮肤白皙,如同白玉一般的颈子之上是一张精致的脸庞,这张脸不免有人浮想联翩。

梁先学想了一会,这张脸是见过的,梁先学迅速在记忆库里搜索一番,很快找到了对应。年轻漂亮的女人,总是让人赏心悦目,也总是比一般人容易记住的,微微一笑道:林部长好。

女士是宣传部下属的一个副处长,梁先学陪同周书记去宣传部调研的时候有过一面之缘,那时的感觉很淡,只有两个方面,一是林月梅很漂亮,特别是她的皮肤非常好,简直就像纯洁的凝脂一样,没有半点杂质,二是她很善于应付场面,本职工作,哪怕极其细微处,都十分到位。当时的情况实在特别,甚至没有更多时间接触,其他印象,就完全谈不上了。

林月梅是一下就认出了梁先学,莞尔一笑道:“你可是首长,怎么跑这最后排来坐了?”

梁先学坐的是最边的位子,往旁边挪了一位,笑着道:“我算是哪门子首长,我是为首长服务的。”

林月梅侧过身子,双腿往里面移了移,双手往臀后面抹了一下,将短裙抹平,坐下来,同时说:“梁主任,你不能让我这样激动啊。”

梁先学问:

“我怎么让你激动了?”

林月梅道:

“我才见过梁主任一面,而且没说几句话,梁主任居然记得我的名字。”

梁先学不由也是一笑:

“记得,当然记得,魂牵梦绕嘛。”

这句话对于对方来讲可以认为是试探,也可以认为是挑逗,还可以认为是官场的调侃。官场语言,可能是语言中最生动的,同一句话,含有好几重意思,是否能完全理解,就看你的悟性。

梁先学说的这句话,还不是官场最有特色的语言,只是官场暧昧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官场中人,尤其是官场女人,而且是漂亮女人,一切都是明摆着的,身在官场,谁都在突出自己的资源,以便让这种资源在官场取得价值。

官场中的漂亮女人比男人可能更多一种资源,并且还是优势资源。一个人在官场成就的大小,或许与他对自身资源的认识和发掘程度相关。无法认清或者忽视了身体资源的女性,估计只有两种情形,一是资源的资产净值近于零或者干脆就成了负资产,一种是对这种价值缺乏认识。

当然,要是搁几年前,官场中的女人要是太过于漂亮那也是一种负担,因为这样的女人被提拔总会让人浮想联翩,不过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这已经不算是什么事情了。

林月梅略略有些尴尬,梁先学暗想,林月梅这样的表现,看来并没有被官场涂得满身是油,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本真和质朴,这一点让他喜欢,这类玩笑,开开可以,深入了可不行,他已经有了姚芳菲,像林月梅这样的未婚女性还是不要去招惹,不然到时候会很麻烦,于是道:“你怎么在这里?”

林月梅:

“我是这一届的学员啊。”

这让梁先学有些诧异,省管干部进修班的级别通常都应该是副厅级以上,因为之下有专门的县委书记班和县处班以及青干班,林月梅也就一副处,按照其职级应该出现在县处班或者青干班,而现在却出现在省管干部进修班,说明也是很有前途的一个人,梁先学一听不由笑道:“那得祝贺你。”

林月梅愣了一下道:

“祝贺我?祝贺我什么?”

梁先学道:“祝贺你马上要高升啊。”

林月梅一听却是道:

“高升?是才怪。现在的中心是经济建设,这一期是党建班,听说是党建班,没有人愿意来,才派我来凑数的。”

梁先学一听不由一愣,随即又苦笑一下,党建没有硬指标,无法衡量一个人的政绩。经济发展却有硬指标,有GDP等各项直观指标。党建工作,是可以由各种材料造出来的,抓抓写作班子就可以了,自然就没人重视了。

这道理其实体制中人很多都是心知肚明,但能够像林月梅这样直白的讲出来的恐怕不多,特别是在省委书记的秘书前讲出来,这就更为少见,梁先学也不由重新定义眼前的林月梅。林月梅虽然年轻,但想来也工作有些年头了,而且好歹是副处级了,不至于连这么一点分寸感都没。

想到分寸感,梁先学也觉得有些闷,官场的分寸是什么?真的不好说,甚至随着侵淫官场时间的变化,这个分寸感,也在变化。有一个段子说,某官员去一著名裁缝店做衣服,裁缝师傅一边量尺寸,一边问他,你担任现在的职位几年了?

官员不解,问道,我做衣服,和当官几年了有什么关系?

裁缝师傅说,当然有关系,关系大了。

一般来说,刚担任某个职位的时候,踌躇满志,目空一切,走路是仰着头的。所以,这时候裁衣服,要前长后短。

当了一两年以后,想往上升,大概没这么快,心态平和了,身子就是直的,这时候裁衣服,就要前后一样长。若是当了三四年,要么上升无望,要么被上面的人压着,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不得不表现低姿态,见人都是点头哈腰,所以,裁衣服的时候,需要前短后长。

这话说得有些玄乎,但也说明了一种变化趋势,也是淋漓精致的体现了一种心态上的变化,或者说一种分寸感的演变。

哪个人一当上官就想拼命捞钱就敢随便搞女人?

不敢,也因为自己给自己定了分寸。一段时间之后,尺度开始逐渐变化,底线越抬越高。

几乎找不到一个人固守了最初的底线,这就像某些人吸毒一样,开始对自己说,只一次,没事的。过几天,又对自己说,上次吸了没事,这次再吸一次,肯定也没事。

一再这样自我暗示的结果,最后有事了,自己却已经没有退路了。

这一点梁先学是完全的亲身体验,他现在是想退也没退路了……

梁先学好不容易才驱散了这些烦心的想法,看了林月梅一眼,林月梅敢在他面前这么讲,想来肯定有长辈是省里的大员,并且肯定和周书记一系的关系相当亲密……

不过,林月梅这话梁先学也不好回答,也就微笑着看向主席台,前面的例行程序结束,该周书记讲话了,周书记拿起面前的讲稿,看了看,然后放下来,开始脱稿讲。

领导到某地讲话,讲稿由当地准备。比如党校这次的典礼,因为不到最后时刻,哪位领导能来,无法确定,党校的写作班子,需要准备多份讲稿,为周书记准备一份,为金道申准备一份,万一他们两人都不能来,甚至可能是组织部的某个副部长前来,都要准备,因为职位不同,站的点不一样,讲话的语气、角度、立点等,全不一样,肯定不能一份稿子用几个人。故此,党校的写作班子,便需要准备好多份不同的讲稿。

会议开始前,主办单位往往会给领导安排休息室。趁此机会,主办单位可以向领导汇报相关安排,领导也可以趁此机会看一看下面为他准备的讲稿。

但周书记这次来肯定不会用党校的稿子,果不其然,周书记放下了稿子,开始脱稿讲话。

由于经济建设严重落后,我党把工作重心转移了,转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个决策是英明的,是正确的。二十多年来,经济改革,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而且辉煌成就。

不过这些年,我们的经济建设上去了,但随之而来的一些负面的东西也开始显现,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一小部分党员的党性和修养没有跟上,所以出现了很多腐败现象。

贝湖现在发展形势很好,而经济发展很好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各级党政领导和干部接触到经济事务的范围就会越广,机会就会越多,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很容易就会出经济问题。

而一旦出现问题,那势必会对我们贝湖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造成负面影响,这方面徐良贪腐问题已经是有了深刻的教训。

如何尽可能的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关键还是在于党的领导,在于加强党建工作。

在近代史上,党建工作有一些标志性的事件。如果没有党建,不可能有第一次国共合作。讲秋收起义部队后的三湾改编,三湾改编为什么出名?因为它改变了党的组织结构,第一次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并且在后来一直坚持这一结构。这是党建工作的一次里程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渐变的而不是突变的,三湾改编时党建工作的重要发展,高层党组织,所起的是决策作用,我们的中层党组织,所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的基层党组织,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渐变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党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基础之一。

还有一点很重要,大家都看过电影《大决战》,对不对?用一部电影反应一场决战,表现力显然弱了,但有一点,拍得很好,国民党一方是各打各的小算盘,各有各的小心思,四分五裂,而我党则是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这样的迥异一个最本质的原因就在于我党的纪律性和纯洁性,而这样的纪律性和纯洁性从何而来的?

那就是从党的建设中来的。

加强党的建设,一是通过制度规范党员的行为特别是党员干部的行为,二是加强党内监督,起到预防作用、治病救人的作用和震慑作用,三是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让党员干部自觉抵御各种诱惑,四是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把好组织关,提拔干部既要看干部的能力也要看其党性修养,看其在干部群众中的风评……

通过加强党委的领导和这样一些措施,让广大的党员干部防腐拒腐,从而真正从组织上保证贝湖良好发展大局……

梁先学是一下就听出了周书记话里的核心意思,那就是要加强党的领导,放在贝湖那就是省委的领导,实际上也就是周书记的领导,实际上也是在消除陆政东带给他的压力。

只是梁先学同时也有些纳闷,周书记虽然理论素养一直都不错,但这样的长篇讲话,而且遣词造句显然也不是即兴发挥所能想出来的,看来这个讲话在周书记心里是酝酿了很久的。

而事实上根本就不是梁先学想得那么回事……

第120章高手过招(一)

陆政东对于周书明在省委党校省管干部进修班的讲话自然是非常重视,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细细揣摩着周书明这份讲话中隐藏的深层次的东西。

这种讲话在外人看来很难看透其中完全的真实含义,但体制中人却是能够透过字里行间的意思看出更多的意思,比如加强党的领导,实际说的有些人没把省委党一回事,更进一步是对周书明的领导没当一回事,比如说要团结,那就是有人搞不团结。

而就算是体制中人也不一定能完全这里面的所有意思,除了那些意思,周书明这番讲话更透着森森的寒光,而矛头所指自然就是他了。

这不是闹着玩的,不管何时何地,党的绝对领导那是必须的,如果不好好应对这个问题,这顶帽子要是扣在他头上那就是政治问题了。

而周书明还不止这一手,还透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争取副书记由省里产生。

如果按部就班,就地解决的话,贝湖省最有可能接替副书记职务的人有四个,一个是组织部长金道申,金道申和周书明走得比较近,将金道申提拔起来,可以分管宣传之类的工作,这更适合金道申,更重要是把组织部长的位置腾了出来,这实际上是明升暗降,而金道申却也不会不满,属于皆大欢喜。

第二个是纪委书记洪志路,洪志路是老资格的省委常委,而且在越来越重视纪委工作的今天,副书记兼任省委副书记渐成为常态,而且洪志路在省内的纪检工作成绩也是让上面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在贝湖经济活动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加强纪委的力量理由也非常充分。

第三个是周若山,周若山在常委中虽然资历较浅,但工作成绩有目共睹,周若山上去,可以空出的常务副省长也可以对他进行钳制,比起金道申,如果把周若山推上去更属于明升暗降。因为按照这些年的趋势,常务副省长更容易接任省长的位置。

第四个是省委秘书长兰超华,兰超华本身是周书明绝对信任的人,能力也很不错,成为常委的时间比较长,在常委中的排位也较高。

常委的排名,一般而言,正副书记之外的省级党委常委的排名以干部进入党委常委班子或晋升副部级职务等工作资历参考标准。总体而言,常委的排名顺序遵循了这一规则。

当然这仅仅只是按照理论上的次序或者说按照周书明的角度思考得出的结果。这个结果并不一定是最终的事实。毕竟,省委副书记一职,省委没有决定权,只有建议权,而且省委书记和省委副书记,在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在这类矛盾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并不仅仅是个人,更重要的还是背后的力量的暗中较量。

其实这里面这三个人,金道申上去的难度也是极大,毕竟金道申在组织部长的位置上一是能力不够,遭到多方诟病,二是树敌太多,必会遭致很强烈的反对,中央同意的可能性也很小。

其二是周若山,周书明很难确定是否能够把控得住,如果把控不住,周若山一旦和他依然默契,周书明的明升暗降也就成了泡影,那周书明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在贝湖眼下的局面下,周书明不会冒这样大的风险,至于洪志路,一向在省里都处于超然地位,即便是成为副书记也未必就会卖周书明的帐。

对于周书明而言,最想的还是兰超华能够成为副书记,一是因为兰超华的能力出众,二是兰超华在省里和其他常委关系不错,遭致的反对声比较少,更为重要的兰超华如果能出任副书记,既可以让兰超华发挥更大的能量,也能空出一个省委秘书长来,等于是自己的铁票又多了一票,对于挽回周书明在贝湖的地位大有帮助。

既然决定权在上面,即便是从省里产生,最终谁上,就需要八仙过海。如果神通广大,排在后面的常委,同样有可能一跃而到达第三位。别说排在后面的常委有这种可能,就算是未能排上常委的副省级干部,也完全有可能。即使是那些已经去了人大政协,理论上已经没有机会的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