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回乡小农民 >

第202部分

回乡小农民-第202部分

小说: 回乡小农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正是孩子们的课间休息时间。连围墙都没有的小学校里,大群的孩子们都蜂拥到王勇和他的路虎旁边,好奇地打量着这两个陌生人和那个很霸气的大汽车。
“都干嘛呢?都散了,,散了,要上课了,赶紧回去啦!”
一阵吆喝,呵斥声之后,孩子们纷纷撒丫子跑了。一个大概四五十岁的男子,还装着一件老式的军装衬衣,脚下的那双用铁丝绑了三处的破旧的凉鞋一下就说明了这人的条件肯定是不怎么好的。
“你好,我是这所小学的校长张世平,您二位是干吗的?”
张校长说得很客气,作为乡里的文化人,别人不知道,自己虽然也不认识眼前这辆车是个什么牌子,可是不妨碍自己知道他一定很贵。
能开着这么贵的车子到这么一个破地方,肯定是有什么事的。没准就是什么基金会什么来献爱心扶贫考察的。自己可是接待过不少这样的大财主!
“您好,张校长,我们是——”
媛媛正想要实话实说,自己是送姚大姐过来的,就被王勇打断了。
“我们是半山慈善基金会的,是特意过来考察的咱们市里的几个贫困县的,我们有几个扶贫项目,想要帮助这里的农民尽快摆脱贫困。”
“啊!真的!哎呦,您看我这光顾说话了。这样,咱们先到我办公室里坐会儿,我让人去叫书记和乡长过来。”
“不用,不用,我们来之所以没有通知政府,就是想看到一些真实情况,了解一下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听到王勇这么说,张校长为难地愣了一下,很快就反应过来,招呼着王勇和媛媛进了学校。
张校长特意要给他们买两瓶矿泉水,被王勇阻止了。这货直接打开后备箱,露出了里面成捆的矿泉水,饮料,啤酒,还有几个让张校长看的直咽唾沫的大西瓜。
除了当兵的时候,张世平在村里就没有吃过一次西瓜。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西瓜是什么都有好多人跟本就没见过,更别说吃过了。
王勇眼神一瞟,就当没看见一样抱起一个十几斤的大西瓜,又提了一提矿泉水。
这是之前干妈给装的,家里所有的来自瑞士进口的依云全给装到了车里。
“走吧,正好在市里买了几个西瓜,咱们先把它干掉!“
“那多不好意思啊!”
“不好意思啥,就算是我们对您配合我们给我们讲一下周边情况的感谢了。您别嫌弃就行了!”
“不嫌弃,不嫌弃!”
来到张校长那个放了一张老课桌和一张破旧的双人沙发,就连转身都困难的办公室,王勇立刻就那随身携带的小刀切开了西瓜。
这个西瓜那是王勇趁着媛媛睡觉的时候从小世界拿出来,那一切开,红红的瓜瓤,甜甜的味道马上就散发出来了。
王勇切好一块就递给只要流口水的张校长。而在这时,媛媛走上前拿了一块就转身对身后门口那里趴在门框上的一个小女孩说道:“来,姐姐,请你吃西瓜!”
也许是西瓜的诱惑力太大了,让这个看起来很腼腆的女孩顾不得其它,毫不犹豫地伸手拿过西瓜就放进嘴里大口吃起来,连西瓜子都嚼了咽下去了。(未完待续。。)
ps:  十分感谢♀可可乐♀,飘渺的风,游标,phontom2002等书友的的月票打赏!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厚爱!


第二百九十四章最好吃的东西是桔子

看着眼前这个穿着已经很脏了的一身破旧的衣服,头发甚至都打绺的纠结在一起的眉目清秀的小女孩大口吃着西瓜。
西瓜的红色汁液顺着嘴角不停地滴落着,吃的正香甜的小女孩根本顾不上擦。
很快几乎在王勇和张校长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块西瓜的瓜瓤就被肯的干干净净。而小女孩还是没舍得扔那块瓜皮,一点一点的啃着靠近瓜皮的白色部分。
“白色的不好吃,来,吃这一块!”
媛媛又递了一块西瓜给这个小女孩子,直到此时张校长才反应过来。
“张敏,你怎么过来了?是不是来交钱的?你爸怎么没来?”
“二叔,我爸去借钱没有借到,说再等等。”小女孩拿着一块西瓜,低着头不敢看张校长,生怕他不同意要赶自己出去,不让自己再上学了。
“哎!行了,你先回去上课吧!”
小女孩一听就连个招呼也不打,扭头转身就跑,似乎生怕校长会反悔一样。转眼间,追出来的媛媛就看到小女孩跑到一间教室门口,径直跑了进去。
“张校长,这是?”
“哎!这是和我一个村的,咱村里辈分这孩子要管我叫二叔。他爸外出打工伤了腿,回来之后养伤就养了半年多,人家给的那点钱花光了不说,还欠了不少外债。现在靠着孩子他妈种着家里的几亩地,勉强活着吧!”
“刚才您说交钱?是什么钱?”
“书本费,这孩子一年都没交了,加一起都要一百多了。”
听到张校长这么说,媛媛和王勇都是一愣。一百块钱!竟然连一百块钱都借不到?
是他们一家和其他人关系相处的太差,还是因为这个地方真的太穷了,连一百块钱都凑不齐?
媛媛愣了一下,之后毫不犹豫地从自己的包里掏出二百块钱给张校长说是帮刚才的小女孩子交给学校的。
张校长被媛媛的举动弄得一愣。但是很快就醒悟过来。叹息一声,接过那二百块钱,还找了一张白纸给媛媛写了一个收据。
上面清楚的写明了收到爱心人士捐赠给张敏二百元书费,以此来证明自己不会贪了这钱,并且也是将来媛媛查证的依据。
很快,张校长就拿着钱出去了一趟,没用多久就带着张敏回来了。小丫头很郑重的给媛媛和王勇鞠了一个躬。
小女孩子没见过世面,自身的生活环境,让她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谢意。最后只能含着泪的鞠躬表示自己的感谢。
媛媛心疼地上前拉起她,之后就拉着张敏来到办公室坐到沙发上一问一答地聊起天。
“你是叫张敏吗?”
“嗯。”
“今年多大了?上几年级?”
“十三。五年级。”
“家里都有什么人啊?”
“我爸,我妈,我弟弟。”
媛媛说话时特意地压低了声音,生怕吓到这个敏感的孩子。可是没想到这个明显很认生的孩子声音比媛媛更低,要不是媛媛离着近,还真的听不清她说了什么。
“西瓜好吃吗?”
“好吃!”
这个词,张敏说的很是痛快,一点犹豫没有,而且声音很响亮。
“你以前吃过吗?”
张敏听到这句问话。没有说什么,只是摇摇头,连看都不敢看媛媛一眼。这是一个内心敏感却很要强的小姑娘!王勇心里评价道。
“那你以前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
张敏明显地眼睛一亮,然后喉结好动了一下。不顾紧接着似乎想到什么。又低下头,好半天才声音低低地给出了答案。
“桔子。”
“桔子?”媛媛心里就是一疼,可以想象,张敏说最好吃的东西是桔子。那还因为她根本没机会见到其他的水果。
说不定桔子还是之前他爸爸外出打工的时候带给她的,即便是这样恐怕她也没机会吃到几次。
香蕉,菠萝。火龙果 ,山竹,芒果,莲雾……这些南方的水果不用说,如果不能凭借上学走出去,她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见到。
这里的人们的贫困的状况让媛媛真的感到很震惊!这是她以前从来没有 想到过的,现在的华夏竟然还有这种地方?竟然连九年的义务教育都读不起?
这一刻,媛媛内心充满了不解,为什么?问什么这里的人会这么的贫困?是这里的人懒惰吗?是这里的环境不适合生存?还是因为当地政府胡作非为,搞得民不聊生?
媛媛的疑惑没有持续多久,因为老公王勇直接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
“张校长,咱们这里为什么会这么贫困啊?难道这么多年来就没人想过什么办法改变一下这里的状况吗?”
张世平沉默了,掏出烟递给王勇一只。结果却是被王勇掏出的软中华给惊到了,小心翼翼地点燃,轻轻地吸一口,吐出一股烟雾,一脸的满足。
之后才打开话匣子,将这里人生活为什么这么困难的原因一一道来。
原来,最主要的原因还真的是自然环境的问题。
这里气候干旱少雨,种庄稼几乎全部都是靠天吃饭。如果老天爷少下几场雨,地里就是绝收也不是没有过。至于减产,那几乎是年年都有的正常情况。
小女孩的样子在这里绝对是具有普遍性的,因为缺水,很多老人一辈子也没洗过几次澡。连喝水都困难,更不用说整天洗头,洗衣服了?
为此这里的人们都是尽量种植一些耐旱,成熟期短的作物,比如成熟期只有五十多天的荞麦就是这里主要种植的作物。
为了让家人生活的更幸福,这里的人大部分都是外出打工。可是因为自身没什么文化,只能是做一些最低等的工作,赚取那份虽然微薄但却是比在家里种地要好的多的工资。
而因为贫困,这里的孩子很少有能够上到高中毕业的,更不用说上大学。就是九年义务教育都有很多孩子没办法正常读完。反正也不可能上的起大学,还不如早点回家里干活,这就是这一地区大多数人的共识。
早早的就跟着村里人去天南海北的去打工,赚钱养家。之后就好像陷入怪圈,越没钱的人家的孩子越是无法读书上学,之后也就越是贫穷。
张校长说,他的一个老朋友是乡上初中的校长,他们学校大概有二百多人,如果把一个家庭年人均收入定位四百元(你没看错,真的是四百元。低的都发指了!),那么全校有十分之一的贫困生。
每年初中能招到一百多个学生,但是到三年后参加中考的最多只有五十个。而之后能继续上学读高中的可能连十个都没有。
在这里,中小学交不起杂费的贫困生能占学生总数的十分一还多,高中更是超过百分之三十!
这里初中孩子的辍学率都能达到百分之五(这还是官方的说法),而国家给出的规定是不超过百分之三。就这个辍学率,据说还是在附近几个县里算是比较好的!
王勇听到这里很有感触,一代大师余秋雨曾经说过,贫困的原因要在文化中找。放在如今这个慢慢地越来越科技化的世界。没有文化知识,正变越来越难以生存。
像改革开放初期那种只要肯干,敢干,总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事情绝对不会再有了。现代社会。对于知识的认识和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一步赶不上,可能就是一辈子的落后,再也赶不上来。
张校长又介绍起学校的情况。特别是学校老师大量流失的情况。他们学校原本有十八个老师,可是因为待遇太低,现在只剩下了八个。
有三个是找到机会去了其它省市的学校。还有两个干脆就转行干起了别的工作。至于剩下五人则是因为初中,高中老师同样的大量流失之后,被硬生生地拔高去教初中甚至是高中了。
可以想象,原本的小学老师,去教初中和高中的学生,那教育质量要是有保证才怪了!
可是,那又有什么办法?总不能没有老师吧?而一旦找到机会,现在的这些老师里面十个有九个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选择更好的地方去生活。
张校长说了一个例子,就在这所学校,前年的时候有一个原本是正规师范专科毕业的老师,那可以说是这个学校最好的老师了。
结果人家在这里干了半年就受不了了,通过关系去了京城的一个山区县下面的学校。
在这里他所有的收入加在一起最多也就是一千元,而在那里,第一个月试用期就是三千块!三千块啊!
这还是待遇差的,乡上高中有一个数学老师,是我们这里仅有的几个省级特级教师。那教书教的好啊!连市里都有人知道他。这不,被一所市里的私立学校给挖走了。
刚到了市里,人家直接给解决了住房,涨了工资,还给家属解决了工作问题。这种待遇在本地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在这里只能靠感情留人。
前面说的那个小学老师所在的首都的那个县里,只有二十二万人口,可 是一年的教育经费却高达一亿两三千万。而这里,全县三十六万人口,用于教育的投入只有仅仅不到四千万,还要面临经常被挪用的情况。
这就是差距啊!贫困地区和富裕地区的差距!尤其是这种差距现在还在不断地扩大着!(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蓝色迷恋,九天翔鹰,sunny54的月票打赏,谢谢!


第二百九十五章来到大坡村

和张校长聊了两个多小时,王勇和媛媛觉得自己像是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这里的一切都是只存在于记忆中或者电视银屏,纪录片里。可是在现在这个高呼着我国有多少万亿的美国债卷,多少多少外汇储备的时代,在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
在这里,或许还有其他地方,还有这么多的生活在贫困县一下的人们和他们的孩子在默默地忍受着煎熬。
他们有些人已经看到了走出这里的曙光,有些则是完全看不到未来,唯有一代一代的重复着生儿子,儿子放羊,再生儿子的故事。
临近中午,没等张校长张罗吃饭,姚大姐就突然冒出来,拉着王勇和媛 媛非要请他们去自己家里吃饭。
挨不过姚大姐的苦苦哀求,两人只能开车拉上姚大姐赶去她的家——大坡村。
顺着坑坑洼洼的土路,颠簸摇晃了半个多小时,他们才来到了里红土梁乡所在地只有十里地左右的大坡村。
就这还是因为王勇开的是越野性能优良的路虎的缘故,要不然一般的轿车根本就别想进来。这一路还真的是大坑套小坑,坑中还有坑啊!
不提那路上一个接一个的都能有三四十多公分的深坑,就说那路面还没有两米五的宽度,配合上那满是深坑的路面,一般的车绝对是的开沟里上不来。
就王勇这样的好车,驾驶技术也绝对不差,都进了三次路边半米宽,四十多公分深的排水沟里。靠着路虎的强大动力和四轮驱动,这才没用召集人过来抬车。
等到了大坡村,一帮子闲的晒太阳的村里人看到竟然有一辆汽车神奇地开进了村子,那惊奇的样子就不用说了!
好多没见过汽车什么样的小孩子都纷纷跟着汽车一直跑到了姚大姐家门口。
而村民们看到姚大姐从车里下来,第一时间就全部都发出了一声感叹的“哇!”的声音。王勇估计他们恐怕实在感叹。这辆车怎么可能通过那段满是大大小小的坑的路呢?
对于村里曾经的首富,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