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回乡小农民 >

第203部分

回乡小农民-第203部分

小说: 回乡小农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村民们看到姚大姐从车里下来,第一时间就全部都发出了一声感叹的“哇!”的声音。王勇估计他们恐怕实在感叹。这辆车怎么可能通过那段满是大大小小的坑的路呢?
对于村里曾经的首富,现在却债台高筑,不得不离开家乡跑到市里打工还债的姚大姐夫妇,村里人如今是很有优越感的。
姚大姐说起这事的时候,也是很无奈。在村民们的简单观念里,只要家里没有背债,那就是没钱也没什么。
至于出去打工?这里虽然离着著名的晋商发源地的晋省很近,但是很显然这里的人们并没有经商的天赋。他们一直紧守得是外面再好也不是家的古训。
整个村子除了被债务压得翻不开身的姚大姐夫妇,只有一户孩子当兵转业留在外面的人家走出了村子,再也没有回来。
和乡亲们打过招呼。说了一下王勇和媛媛是路上碰到,开车送自己回来 看儿子的好心人。村里人都知道姚大姐的儿子出事的消息,不少人还都去卫生院看过。
村子里虽然有的事让王勇感觉他们太愚昧,但是他们的那种质朴却是让王勇感受到了传说中的农民的热情,淳朴和好客。
不用姚大姐开口,这些人就纷纷嚷嚷着这家有鸡蛋,我家有一只野鸡,我们家里还有一块肉,那边一家又说他们家里有什么蔬菜。
然后大家四散回家。没一会儿,姚大姐家里就堆满了乡亲们送来的各种食物蔬菜。
除了十来个鸡蛋之外,肉食只有一只野鸡和一块肥肉厚道有一巴掌宽的二斤多的大肉块。
至于蔬菜,也只有韭菜。去年留到现在的土豆,洋葱,长的小小的一看就营养不良的茄子和豆角,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野菜。连这个时候。北方很常见的黄瓜和西红柿都没有。
实在是怕自己媳妇吃不惯,王勇从车里拿出了火腿肠,好几盒午餐肉。豆豉鲮鱼,凤尾鱼和水果罐头,打开了也能顶上几道菜。
媛媛则是从车里拿出所有的糖块和巧克力发给围着汽车摸着不停地孩子们。
看着孩子羞羞怯怯地伸出一个个小黑手结果糖块,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舍不得吃的一点一点的舔着吃的样子,媛媛眼圈一红,好悬落下泪来。
姚大姐招呼着王勇和媛媛进了屋,因为看到王勇抱着好几瓶矿泉水进来,连水都不用上了,就是上了,估计客人也喝不惯本地的浑水,干脆直接进了厨房。
原本王勇两人想要进去帮忙,被姚大姐硬生生推了出来。
哪有让客人进厨房帮忙的道理?
熬不过执拗的姚大姐,王勇和媛媛重新回到屋里,开始细细打量着姚大姐的家。
姚大姐家是三间村里少有的红砖房,只是因为孩子读书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这个外表很光鲜(至少在村里是很光鲜的)的房子里,地面还是土地面。
地面上被夯的很结实,一些坑坑洼洼的地方都用细土填过,看起来很是平整。
这间屋子应该是他们一家四口的卧室了。很北方的样式,一面是火坑,然后隔着能有两三米多的空间是几个木质的老式衣柜。
一个摆放着一台二十一英寸电视的电视柜恐怕就是最新潮的东西,可是这东西一看就知道是自己手工打制了。外表很粗糙,造型很是粗狂!不得不说,手艺很烂!
最让王勇和媛媛感到惊讶地就是那贴满了一面墙的,最少有四五十张的奖状。看名字,都是高凤、高龙。不用说这就是姚大姐家的两个孩子得的奖状了。
这第一次看到还真是壮观啊!太养眼了!无论是谁,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奖状都得么瞪口呆,感叹几句吧?
反正王勇自己是被震到了,他自己从小到大,就连一张奖状都没得到过。
小学的时候是因为那时候,学校经费紧张,地也偏僻,根本就不会发奖状。
初高中之后,则是因为王勇的调皮贪玩,奖状这东西,跟他是绝缘的,绝对没有他的份。
所以对于那些期末的时候能够拿着一张或者两张奖状回家的人,王勇除了羡慕,就剩下嫉妒和恨了!
自己一张都没得到的东西,这里竟然贴满了一面墙怎么能不让王勇感到惊叹!
大概在屋里坐了快两个小时,姚大姐才开始端着盘子碗的开始上菜了。
绝对的都是农家特色菜式,除了那道蒸肉和土豆炖鸡块之外,其它的一看就是清汤寡水。
这里的农村人吃油都是很省的,虽然不是相声里抠门的地主那样一斤油吃一年还有一斤半,但也绝对是城里人想不到的节省。
这里人吃的油都是猪的肥肉熬出来荤油,至于植物油,很少都能吃到。因为那是要掏钱买的,自己做不来。荤油则是来自自家养的年猪,年底一杀,几乎所有的肥肉都会用来熬猪油。
全村人和王勇凑得一桌子菜 ,看起来是相当的丰盛。因为姚大姐的男人不在家,姚大姐请了村里书记和村长,还有一个家里哥哥过来陪王勇喝酒。
酒是王勇贡献出来的二锅头陈酿,让三个大老爷们喝的直叫好,频频举杯向王勇敬酒。王勇还没咋地呢,他们三个就躺下了两个。
最后只剩下大概是“酒精”考验的书记陪着王勇喝一口酒,就说一大段村子的苦,叹一声村里人生活的不容易。
按照统计数据,他们村子今年的人均收入也就五百多。全村去年几乎一半都是靠着国家的救济金,救济粮才熬过来的,要不然估计这些人能活下来的都没几个。
“咱们国家现在可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那一年的gdp都是好多万个亿。与其去买这个、那个国家的国债,便宜了外国人,还不如直接都扶贫了呢!”
王勇昨天晚上看到一个新闻,里面说我国买了美国多达一点三个亿的国债。这么多钱白白便宜了美国人,说白了还是自家国力不强,处处都要受到美国鬼子要挟。
比如金融风暴的时候,整个亚洲除了中国几乎都被美国的那帮子玩金融投机的家伙儿给打劫了一遍。
为什么中国能扛得住呢?那就是因为中国手里有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和国债。可以有足够的资金和那帮家伙儿使劲对冲,甚至冲垮对手。
可是因为如此,国家被大量的资金都耗费在这一方面。如果国家真正的强横如美国,那根本就不用如此储备着大量的外汇和外国国债及其它债券。以至于都进入二十一世纪十多年了,国家还有生活的这么贫困的地方。
“哎!说到底还是我们自己没本事啊!这么多年了,似乎就没有几年是不用吃救济粮的。吃着吃着,这些人都吃上瘾了,整天闲着没事,除了下地干活就是在村子里闲逛乱窜。”
书记的话让王勇心里一动,这位还挺有见识和想法啊!无论如何一定是见过些世面的,要不然可说不出了这句话。
“看来您以前在外面待过?”
“恩,八零年当兵,八一年就去了南疆,和越南小鬼子干了一仗,**年复原转业回了老家当起了村长,之后是书记,最后更是成为书记村长一肩挑。”
“哎,其实越是像咱们村子这样的地方,越是应该多出去走一走,闯一闯,见识一下外面的花花世界。”
花花世界吗?书记抬头望向窗外,目光深远,似乎越过了高山大河平原,来到了那只存在记忆中的不属于自己的花花世界。(未完待续。。)
ps:  十分感谢书友tong叶子的评价票,谢谢啦!


第二百九十六章王勇的决定

一顿饭王勇和书记聊了很多,聊过去,聊现在,也聊未来。大部分时候都是书记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述说着村子从建国以来的苦楚和无奈。
对于目前村子的贫困面貌,肯定是不能仅仅只是搞一俩次捐助就能解决的。
要想彻底改变这里贫困落后的面貌,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果不能让这里的人们掌握一想能够让他们吃饱饭,生活的更好的本事或者说产业,捐助再多的钱也没什么意义。
王勇想了很久,结合本地实际,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好的项目。一个缺水就让大多数的项目夭折了。
弄出一些抗旱的植物是没什么问题的,可是 这对于解决本地缺水的问题却并没有什么打得帮助,只是改善一下当地环境罢了。
也许自己应该先想办法给他们解决生活生产用水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那其它的问题就能够很轻易地解决了。
可是该怎么解决当地缺水的状况呢?
修水库?这玩意从长远来说倒是可以。可是远水不解近渴啊!修一个大一点的水库,在怎么也要一年时间吧?至于什么时候能把水库的水蓄满,那只有天知道了!
修水渠,从其他地方引水?这倒是个好办法,可是这个方法涉及到的人和物那就大了去了,根本就不是个人能干的事,那要国家,起码也要省一级政府统筹安排才行。
王勇很头疼,正在该想什么办法帮一帮这些贫困的地区的同胞们的时候,门外传来了一阵狗叫声,紧接着一个声音就传了进来。
“家里有人没?”
“呀!这不是张乡长的声音吗?”
已经喝得有点迷糊的书记一听到这个声音,惊声喊了一句,立刻就酒醒了大半。站起来,跳下坑,趿拉着鞋就跑了出去。
没过多久,就领着俩个人一块走进来。
“王勇啊,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乡的刘书记,张乡长。”
“哎呀!你就是王先生吧,真是不好意思,王先生来到我们这里,都没能好好招待,真是抱歉啊!”
刘书记上前握住王勇的手。很是热情,开口就道歉。
王勇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马上就明白了。肯定是那个小学校长张世平把自己给卖了,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快就惊动了这两位地头蛇。
不过这种事情也怪不得人家,好不容易有人来这里扶贫帮困,这要是不告诉这二位,估计等王勇来过这里的消息传开了,那张校长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没事的,我们上级在我们过来的时候就要求我们要暗访。实际了解当地的第一手资料。对了,您二位吃了没,要不咱们边吃边聊?”
“行,那就麻烦了!”
这位刘书记倒是一点都不客气。顺着王勇的话就应了下来。
“媛媛,你再去车里拿点罐头和火腿肠,对了车里还有一个西瓜也拿来吧。”
桌子上已经吃的一片狼藉了,实在是不适合招待客人。王勇干脆让媳妇去车里拿点罐头食品和火腿肠之类的当下酒菜。和这二位刚来的地头蛇好好聊聊。
真要想要找出一个好的帮助这里的人民脱贫致富的方法,这二位地头蛇应该算是相当关键的人物吧。至少人家对这里的情况比一般人要熟悉的多,也知道这里最需要什么。
很快。媛媛和姚大姐把桌子上的一些残羹冷炙撤了下去,然后又把媛媛取来的罐头用盘子碗的盛了端上桌子。
王勇车里的罐头的品种可是很多的,光是鱼罐头就又四种。凤尾鱼,武昌鱼,豆豉鲮鱼,香酥银鱼。都是直接吃就可以的,不过都是凉的,所以媛媛亲自下厨,豆豉鲮鱼混着野菜炒了一盘子。
除了鱼罐头,还有水果罐头,酱菜罐头,像是什么金针菇,笋丝,榨菜丝,泡菜之类的,能有六七种之多。
另外还有腊肠,也被姚大姐用大葱炒了一下。腊肠混着大葱,经过加热之后,香气那叫一个诱人啊,让作为书记、乡长的这二位都开始流口水了。
“别客气,大家动手先吃点。”
“恩,香,真香!”
“好吃!”
“就着这个机会,我代表红土梁乡的乡亲们欢迎王先生的到来,咱们干一个。”
“别,别,慢慢喝,我还有些事想要和二位请教呢。要是喝多了,那就耽误事了。”王勇赶忙打断,自己刚才可是已经喝了不少了,也没必要了,何况还有事要和这二位商量。
端着酒杯的书记这时也想起来了,人家可是来考察的,和以往那些“大爷”们可不是一路货色。
以前来这里进行所谓的扶贫的那帮玩意,哪个不是让县大吃大喝一顿的伺候好了,才会很是不屑的丢出俩个钱来,什么时候来过这么偏僻的村子来暗访的啊?今天看来,这位王先生确实是与众不同。
首先,人家这次过来没有兴师动众,就两个人一台车。可以说是轻车从简了,与以前来的那帮“大老爷”们兴师动众,前呼后拥的确实不一样。
其次,人家过来是暗访,过来根本不先和政府打交道,而是下到第一线的农村获取第一手资料。就这么一个城里来的小白脸和小姑娘能够放下身份和农民打成一片,这可是真心的不容易。
最后,人家连吃饭都是自己出了东西的。这些东西虽然不知道要花多少钱,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肯定比这家主人家拿出来的东西要贵不少。
不说那些味道好得不得了的罐头,就是那两个大西瓜,在红土梁这片地方,能吃上一口的都少之又少。
因此刘书记对王勇很是高看一眼,王勇一说,他也就不再坚持。而是首先轻啄了一口杯中酒,之后举杯向王勇示意了一下。那意思,听你的。大家随意吧。
喝了一圈之后,王勇开始说起了正事。
“我们这次的来意,想来张校长已经和二位说过了。不知道您二位对于帮助本地村民脱贫致富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王勇的这个问题一下子就让这二位父母官沉默下来。
对于本地的情况,他们这二位在这里干了半辈子的人可以说是相当的了解。这里的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没有具有竞争力的特产和资源。
对于自己辖区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最伤脑筋的就是他们二位。不时不想法子,可是真的是没有什么好办法。
看着乡里的百姓们年年都被贫困煎熬的生不如死,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小小年纪就远赴他乡。为了生活努力打拼。即使这样,大部分人也无法彻底改变自己贫困的命运。
兄弟子侄们娶不起媳妇,有病的看不起病,过年都吃不起肉,这在这一片土地上太平常了。
可是没有办法,至少是自己是真的没有任何的办法改变这一情况。也不是没有过尝试,可是每一次的结果都是劳民伤财,最后大多数人人都认命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这样一则谣言。说这里就是被老天抛弃或者惩罚的地方。没有人或者什么办法能让这里的人民摆脱贫困的命运,过上好日子。
但是作为党员和本地父母官的刘书记是不信的,他坚信一定有办法让这些善良,饱经苦难的人民彻底远离贫困。真正的富裕起来。
从王勇和媛媛身上,他看到了希望。这是真正的来帮助这里的贫苦农民的,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