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重生之悠哉人生 作者:秋味 >

第651部分

重生之悠哉人生 作者:秋味-第651部分

小说: 重生之悠哉人生 作者:秋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饼、发糕、叶儿粑、蒿蒿馍馍、粽子、土豆饼、南瓜饼、玉米饼、窝头以及煮玉米、煮南瓜、煮土豆之类的小吃和面点。”
“说道吃,南南,我饿了,咱们什么时候吃午饭啊!”贝拉摸着自己瘪瘪的肚子,可怜兮兮道,“我要吃……balabala。”她点了一串的菜单。
“行!能吃辣吗?”方默南起身问道。
“我没有忌口的,我最喜欢中餐了。”贝拉笑着说道,挽着方默南的胳膊道,“走走……我去看你如何大展身手,早就听杰瑞叔叔说了。你做的美食好吃的能吞掉舌头。今日总算得偿所愿。”

第1002章

贝拉亲切热情地挽着方默南 ,“走走……!”她顿住脚,“往哪儿走……”
方默南被她莽莽撞撞地样子给逗笑了,这丫头哪儿还有刚才侃侃而谈稳重的样儿。
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贝拉问道,“时间够吗?我听说中餐制作时间长,有的备料得需要好几天。”
“放心!料早就备好了,杰瑞早在电话交代了过了。”方默南笑眯眯地说道。
“是吗?”贝拉哈哈一笑道,“还是杰瑞叔叔对我最好!”
“啧啧……看你做菜是一种享受。”贝拉手托着下巴,一脸着迷地说道。“可惜我是个厨房白痴。”想起她自己惊天地、泣鬼神的杰作,当真羡慕人家。
一听说方默南亲自下厨,小饭馆儿里的刘师傅带着徒弟立马跑了过来,难得的观摩学习的机会。
曹家两口子也跑进了厨房,傻子都听出来,方默南要做湘菜了。
“吃饭是一种享受,做饭是一种艺术哦!”方默南笑道,“我非常认同三毛的一个观念,‘我一向对做家事十分痛恨,但对煮菜却是十分有兴趣,几只洋葱,几片肉,一炒变出一个菜来,我很欣赏这种艺术。’”
“非常美味的艺术。”贝拉非常认同地点点头。
往往越是好吃的人,越喜欢做菜。很简单啊!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嘛!方默南非常欣赏三毛对生活的那种乐观、豁达的精神。身在沙漠,却丝毫感觉不到一点艰苦。在最最平淡的生活中能勇于发现最最纯真的小幸福。这是方默南向往的生活。在她眼里,做饭也是一种快乐的事情,想着法子来点小创新,人生就是这么快乐多么简单。
当然,在困境中吃到的美味,比在顺境中要美味的多。这是不争的事实。珍珠翡翠白玉汤,当朱元璋做了皇帝在吃的时候,已经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
方默南想想当初在学校的时候,大冬天的,和宿舍人围在一个小小的铁锅前面,前还得提防着楼管阿姨的突击检查。煮的东西最简单的泡面。大家分享一锅,哇,吃的那叫一个津津有味,每人吃上一大腕,热乎乎,个个吃的满脸通红,肚子涨的不行,那个时候单纯、快乐且幸福。
“大功告成。”方默南拍拍手道。
“哇哦……好丰盛!”
“辣蒸鲫鱼、糖油粑粑、椒盐油爆虾、还有外婆菜。”余庆庆惊喜地说道。
“这是农家小炒肉、毛氏红烧肉、毛家名菜铁盔将军鸭、豆豉蒸排骨、”曹墨笑道。“这都是湘菜的家常菜。”
当然还有不辣的板栗烧鸡、糖醋排骨、红烧猪脚、粉蒸肉。还有素菜:粉皮拌黄瓜、糖拌西红柿、蒜蓉蒸茄子、海带拌粉丝。
姥姥和简慧心母子俩都是踩着饭点儿进来的。
“来的正好!姥姥,给你们介绍一下。”方默南介绍了一下双方。
姥姥对贝拉的到来非常的欢迎,贝拉也高兴地说道,“谢谢!叨扰了。”
“咱们边吃边聊。”方默南笑着把二位安置在椅子上。
“贝拉!伯格和司机怎么办。先说好,我们这里可没有那么多讲究的。”方默南首先声明道。
本来想把他们支出去的贝拉只好板着脸道,“伯格和本去坐那一张桌子喽!”
伯格和本和薇拉、维卡拉她们坐在另一张桌子上。
“咚咚……”敲门声响起。
于大卫敲了敲洞开的房门,“饭馆儿中午不开张吗?我看里面没有人。”
刘师傅抬手道,“于先生真不好意思,今儿中午不开张,下午您再来吧!抱歉了。”
“那好吧!”于大卫失望地向外走去。
“等一下!”陈医生抬手喊道,“于先生,不介意的话,一起吧!”
这是于大卫在农场这十来个月,除了刚开始撵他走,这是陈医生第一次跟他说话,大过年的于大卫都没走。真是够坚韧的!那还不能持之以恒的戒色。
所以于大卫脸上的惊喜,瞎子都看得出来。“陈医生!”肯跟他说话就是有希望。
“不介意坐那边吧!”陈医生指着薇拉他们那一桌。
“不介意!不介意。”于大卫赶紧疾步上前,刘师傅拉开椅子道,“坐!今儿方医生下厨,于先生有口福了。”
于大卫坐了下来,“呃……陈医生。”
陈医生知道他想问什么,于是道,“有什么吃完饭在说。”
这下于大卫更高兴了,他乐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好!好!”
“妈妈,饿!”小嘟嘟眼巴巴地看着桌上诱人的饭菜不能吃,咔吧咔吧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可怜兮兮地看着方默南道,“可以吃了吗?”
“好了!不说了咱们吃饭。”姥姥立即说道,“饿着咱们的小宝贝儿了。”
“妈妈,我要吃糖拌西红柿。”小嘟嘟脆生生地说道。
“好!”简慧心夹了几块糖拌西红柿放进小嘟嘟的小碗里,他拿着勺子自己吃。
糖拌西红柿酸酸甜甜的,小孩子的最爱。
众人会心一笑,抄起筷子,吃饭。
“嗯!方医生,想不到,您坐的湘菜这么的正宗。”余庆庆竖起大拇指说道。“尤其这道铁盔将军鸭。做的地道。真正做成功的将军鸭,鸭头,鸭掌,鸭腿都是呈金黄色,皮薄无脂肪,加上我们家乡特制甜酱的融合,肉色呈酱红,香味扑鼻,而啃那酥脆的骨头更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这道菜,可是**吃过的,味道棒极了!”林老爷子笑道,“ 据传当年**特别喜欢辣,香,脆的食物,工作人员就按照这几个特点做了一道火锅全鸭,味道辣,色泽金黄,入口香脆,主席吃过后就连声叫绝,并说这道菜形同将军的头盔,其味居众菜之首,就取名为‘铁盔将军鸭’!从此后,这道菜名声大震,广为流传。”
“更为难得的是,上面放着血耙和魔芋,好吃。”关大山说道,轻蹙着眉头,对这道菜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
“血耙是什么?”贝拉像个好奇宝宝似的问道。
“血耙是猪血丸子,主要原料是豆腐,先用纱布将豆腐中的水分滤干,然后将豆腐捏碎,再将新鲜猪肉切成肉丁或条状,拌以适量猪血、盐、辣椒粉、五香粉以及少许香油、芝麻等佐料,搅拌匀后,做成馒头大小椭圆形状的丸子,放在太阳下晒几天,再挂在柴火灶上让烟火熏干,烟熏的时间越长,腊香味越浓。
丸子熏干后即可食用。 猪血丸子色、香、味俱佳,腊辣可口,增进食欲,且易于保藏,至少半年内不会变质,同时还携带方便,煮熟切成片即可食用,是宴客时一道开胃的冷盘。
这血耙是我们传统家常菜。是每年的十一、十二月份,几乎家家户户都制此品,以供数月之需。”余庆庆夸赞道,“想不到方医生做的这么正宗。”
“谢谢夸奖。”方默南笑道。
“啊!家家户户都烧柴,那做一次血耙,得烧掉多少木材啊!”贝拉着急道。
“哦!这点你放心。虽然我们以烧柴为烘烤的主要燃料。因为血巴豆腐经过柴火熏制出来的腊香是独一无二的。然而我们烧火做饭用的都是灌木,当地的森林覆盖率相当高的。绝不是贝拉小姐想象的。”曹墨赶紧声明道。
“原来如此!”贝拉笑着说道,“对不起误会你们了。”
“没关系,解释清楚就好了。”方默南笑着道,“贝拉的环保意识很强嘛!”
“呵呵……那当然,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贝拉义正言辞地说道。
“啪!”关大山拍了下额头道,“我终于想起来,我在哪吃过这道菜。”
“想当年刚入伍的时候,老曹还记得不!”关大山说道,二十年,二十郎当的大小伙子。
“怎么不记得,还是我亲自操刀的。”曹墨一脸回味地说道。
“我怎么不知道。”熊报春啃着鸭脖子说道。
“你那时还没入伍呢!”关大山拍了下他的脑袋道。
“我记得当年刚入伍的时候,都是十八、九的大小伙子,饭量本来就大,每天还要操练,比下田干农活都累,运动量大,可这饭菜没多少油水,体力当然就跟不上了,那时饿的跟饿狼似的。”曹墨说道。
“我及得曾在最饥肠辘辘的时候一口气吃下二斤的米饭;有一次我无意中逮了一只水鸭子,就是老曹亲手烹制的,放上家乡寄来的特有的甜酱,焖得鸭肉金黄酥脆,再放上湘西的血耙或者魔芋,哇……那味道绝了,就跟现在的一样。”关大山馋嘴地说道,“喂!给我留一点儿。你们太不够意思了,怎么趁我说话的时候,快夹完了。”
“呵呵……想吃的话,改天再做,反正农场养的鸭子绝对够关叔吃了。”方默南笑着调侃道。
“那我就先谢谢了!”关大山好爽地拱手道。
方默南接着说道,“这四季之中,鸭肉特别适合夏季食用,俗话说得好:‘防苦夏,吃吃鸭”。鸭肉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而且能防治疾病。
鸭属水禽,性寒凉,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发热、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为有益!
水鸭的肉质鲜美,脂肪含量低。中医认为水鸭味甘微寒,有补中益气、消食和胃、利水消肿之功效。
贝拉体内有热,这道铁盔将军鸭,可以多吃。”
“是吗!”贝拉笑着又夹了两块放在碗里。

第1003章

湘菜,是八大菜系之一,具有湖湘饮食的鲜明个性——和而不同,辣而不烈,酸而不酷……
说道湘菜,就不可不提《楚辞》,这不但是因为《楚辞》能证明湘菜的存在,界定湘菜的过去,更主要的是通过《楚辞》可以还原湘菜发祥文化的高起点。
湘菜的形成与发展,都如木之有根,水之有源。早在战国时期楚菜的烹调技艺就已相当成熟,形成了酸、咸、甜、苦、辣的风味风格,并具有浓、香、清、淡、鲜的风味特色,食品丰饶,异味繁多,喜爱酸辛,烹技高超。
楚湘大地,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人文之盛,举世无出其右。承传统文化之底蕴,经世致用之实用风尚,敢为人先的壮士情怀,楚湘厨子成就了“一锅多种文化合成的美味”——个性的湘菜。
难怪有诗云:八系珍馐分外嘉,湘馔今古擅名家;烹来酸辣吹香远,盛宴樽前众口夸。
“有好菜,怎能少得了好酒。”林老爷子说道,“南南!”他拉长声音道。
“早就备好了。”
“当当……”方默南起身从橱柜里拿出一坛酒。
“陈年花雕。”林老爷子嗅嗅鼻子道,“光是闻着味道就醉了。”
“哦!这是你说的,只准闻,不准喝哦!”林奶奶作势要把坛子抱走。
“那可不行。”林老爷子一把从方默南手中抱过坛子。
“这是你们的……”方默南又抱出一坛子酒和一瓶。
“茅台……”熊报春眼睛瞬间闪闪发亮。
“你小子,没喝过酒啊!看你的馋样儿。”关大山笑道,“咱们会餐酒还少喝吗?”
见过当兵的喝酒吗,用有的人形容的,那可是跟冲锋一个样,楞大的碗一仰,一脖子就要看到底。
连煜峰笑道,“这年头,喝酒像喝汤,此人是工商;喝酒不用劝,工作在法院;举杯一口干,必定是公安;八两都不醉,这人是国税;起步就一斤,准是解放军!熊叔叔,还少得了酒喝。”
“哪有你说的,臭小子从哪儿听来的。条例上不允许喝酒的,烟都不准抽。”熊报春挥手道。
“可惜了不是吃蟹的时候,上好的陈酿花雕。”林老爷子一脸惋惜道。
“别惋惜了,往年咱们吃蟹的时候可没少喝啊!”方默南笑道。
方默南抱起坛子,给每人斟满一杯。
“这香味馥郁芬芳、酒色橙黄清亮。”贝拉端起酒杯轻抿一口。
“嗯!”贝拉眼前一亮,“酒性柔和,酒味甘香醇厚,好酒。”
花雕酒的度数一般在15度左右,小饮不会醉的。
“这啤酒被列为营养食品,称为液体面包,那么花雕酒被誉为液体蛋糕是当之无愧的,花雕酒营养之丰富,在世界酒体中是罕见的。”姥姥笑着说道。“营养价值很高的。”说着她也抿了一口。
“这花雕酒,是不是又名女儿红啊!”贝拉挑眉问道。
“你怎么知道的。”姥姥好奇地问道。
“当然是在唐人街喝过了。”方默南眉眼含笑道。
“这花雕酒又名状元红和女儿红,相传古时江浙地区的人都会自家酿黄酒,因为想送人但苦于一般的器皿不够精细,所以就请人烧制一些外面雕有龙凤、花草、鱼鸟的瓦罐或土罐,因此装在此类器皿中的黄酒被尊称为花雕。”
“花雕嫁女!是不是就是这个酒。”贝拉又问道。
“你这丫头,还真是什么都知道。”姥姥笑道。
“酒坛外面为什么要雕花?是父母对女儿美好的祝愿,是父母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个祈求,一个希翼。女酒花雕是家中女儿出嫁时宴请之美酒,是家中女儿长大成人的见证。饮花雕之际,乃嫁女之时。
此时此事,喜事,美事,福事,乐事也。今日的绍兴,花雕嫁女之风已难觅完整之过程。然而,女儿出嫁之日,用上等好酒,用品质优良的花雕酒,仍然是真飨亲朋好友的必备之物。花雕酒蕴含的仍然是绍兴人对出嫁女儿的一种深情,一种期待,一种心愿。”林老爷子感慨道,他错过了好多,这是他一生的遗憾。
“瞎想什么?我们能团聚是最重要的。”林奶奶拍拍他的手道。
“这是毛氏红烧肉属于湘菜,也是常见的家常菜之一。”余庆庆赶紧笑道。
“听姓氏就知道谁最爱吃了。”方默南道。
“我知道,我知道,是毛爷爷!”小嘟嘟举手说道。
“嘟嘟真棒,说的正确。”林奶奶揉揉他的小脑袋道。
曹墨说道,“嗯!果然是正宗的‘毛氏红烧肉’色泽红亮、肥而不腻!”他夹了一块儿放进嘴里,“真是入口即化。”
林老爷子精神恢复过来,笑道,“这都要得益于当年**的口味,老年的**很喜欢酥烂的口感,因此石荫祥大师特意将传统的三湘烧肉改良成了这样。”
“**钟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