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

第347部分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第347部分

小说: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大事情了。不过见孙承宗送了一口气,定国公提着的心也跟着放下来了。

笑着摇了摇头。孙承宗略微有些无奈的说道:“事情是一件大事,不过说起来也算不得坏事。天气渐渐的转冷了,皇上将走私的路子给断了,很多人活不下去了。这份奏折是辽东巡抚杨涟上的,自从天气变冷开始,辽东陆续多出来一些人。很多是活不下去的牧民,小股的涌入了辽东。到了现在。辽东已经出现小的部族前来投靠,甚至有大的部族前来示好。”

定国公微微一愣,没想到居然会是这件事情,心中顿时安定了下来。笑着说道:“这是好事情啊!皇上煌煌天威,已经远播塞外了!”

“事情是好事情,可是这里面也有其他的问题啊!改制一年了,年底刚刚送来的呈报,辽东征收的粮食足够供养大军了。这说明均制改革有效了,可是一下子涌入这么多人,安置起来也是一个大问题啊!”孙承宗揉了揉自己的额头,脸上略微有些无奈。没人投降,盼着人投降,有人投降了,安置又成了问题。

今年年初,辽东收上来的屯田,全都由朝廷统一租给了原来的军户去种。不过种的却是一些新的种子,玉米和红薯占了很大的比例。当初种的之后,很多人反对,甚至不愿意耕种。这些没见过的种子,很多人的心里也没底,包括一些地方官。

不过去年就已经培育出种子的天启皇帝,无视了这些人的抗议,在答应补给粮食之后,强硬的种了下去。同时还大肆的宣传,让普通的百姓也耕种。一年下来,辽东今年居然来了一个大丰收,那收获让人看着都喜庆。

前几天,在得到天启皇帝的批准后,辽东开始了新一轮的垦荒。新垦的荒地三年不用缴税,而且可以作为自己的永业田,官府出具地契。

孙承宗早就想好了,从明年开始,要在北六省推行这种新的作物。一定要让大明的粮仓里堆满粮食,如果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一天,孙承宗觉得自己死而无憾了。不过这是一个长远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大明有英明的皇帝,在孙承宗看来,大明正在逐渐的强大。越来越强大,前所未有的强大。

看到孙承宗发呆,以为他在想安置的事情,定国公笑着说道:“安置虽然麻烦,可是也不是没有办法,明天把人都叫来商议一下,总会有办法的。不过这是一件好事情,我们要尽快让皇上知道。”

笑着点了点头,孙承宗自然是非常的赞同,道:“这件事情自然是要向皇上禀告,在这之前还是拿出一个办法来吧!到时候也好说不是,让皇上来决断吧!”

“好了,天色不早了,我们还是回去吧!这件事情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事情,既然不是什么急迫的事情,那就先放一放,我们回去再说。”伸了一个懒腰,定国公笑着看着孙传庭,道。

“好,走吧!”两个人对视了一眼,忽然大笑了起来,一起向着外面走了出去。

南京皇宫里,天启皇帝正站在宫殿的门口,自从来到南京之后,天启皇帝似乎喜欢上了站在宫门口,快到十五了,天上的月亮已经越来越像满月了。

“皇上,时候不早了,早些休息吧!”陈洪恭敬的站在天启皇帝的身后,脸上没有什么表情,恭敬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神色复杂的叹了一口气,对陈洪说道:“陈洪,刚刚孙传庭的话你都听到了吧?”

“回皇上,奴婢听到了!”陈洪微微一愣,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朕是不是有些过份?魏国公府世代镇守南京,朕就这样把他的兵权剥夺了。”天启皇帝神色有些复杂,不过语气中却没有丝毫的迟疑,反而很坚定。

陈洪已经习惯了天启皇帝的说话方式,很多时候将这些军国大事说给自己听,并不是为了争取自己的意见。天启皇帝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见,不会因为什么人的一句话而改变,这陈洪也是知道的。

与自己说说,其实是天启皇帝想要说话而已,事实就这么简单,陈洪十分的清楚。不过皇帝的问话,自己自然还是要回答的,道:“魏国公府世镇南京,那是皇家的恩典。不说雷霆雨露具是君恩,单单是皇上给魏国公的军机大臣的位置,那已经是难得了!”

“如果皇上将其余的几位国公封为了军机大臣,那才是对魏国公最不公平的地方。魏国公的心里也明白,军机大臣权势很重,如果他还把持着南京的军权,那是十分不妥的。所以魏国公在交出兵权的时候,并没有丝毫的犹豫,孙大人也说过。”这些话陈洪并不想说,可是他知道这是天启皇帝的想听的。

点了点头,天启皇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神色,希望其他人也能明白吧!想了想,天启皇帝皱着眉头说道:“南七省的总督和巡抚到齐了吗?朕还在等着见他们。”

“回皇上,还没有,毕竟有些人路途遥远了一些。不过按照最远的路途,这一两天也该到了,这件事情皇上不必心急。”陈洪没想到天启皇帝的思维这么跳跃,不过早有准备在,自然不会让天启皇帝问住。

“好了,天色不早了,朕去休息了!”天启皇帝舒了一口气,脸上带着一丝安慰,向着后面走了过去。

跟在天启皇帝的身后,陈洪几次欲言又止,最后还是硬着头皮说道:“皇上,南京的宫里太冷清了,是不是让人选一些人入宫来伺候?”

陈洪的话说的很含蓄,可是天启皇帝怎么会听不明白?选人自然不会选太监,说好听点是宫女,其实就是要给天启皇帝选一些女人。

第六百零四章 定论

恭敬的站在一边,陈洪等着天启皇帝的吩咐,这件事情没有天启皇帝点头,自然是没有办法成事的。

回头看了一眼陈洪,天启皇帝的眼睛轻轻的眯了眯,嘴角勾起了一丝弧度,笑着说道:“陈洪,这个主意是谁给你出的?或者是谁和你说,朕的身边缺人伺候了?”说完之后,天启皇帝也没有在搭理陈洪,转身便离开了。

愣愣的站在原地,陈洪忽然觉得脖子直冒凉风,一阵清风拂过,陈洪猛地打了一个冷颤。脸上的神情也变得很是难看,眼神也变得犀利了起来。看着天启皇帝消失的身影,陈洪深深的松了一口气。

皇上到南京来是平叛的,如果这个时候遴选秀女,外面会传成什么样子?恐怕会炮制成另外一个隋炀帝!隋炀帝是到扬州看琼花,皇上恐怕就是到江南找女人。现在外面已经有了天启皇帝残暴不仁的说法,如果在加上一个好色,恐怕这个昏君的名头就做定了。

这个时代的舆论很单调,舆论掌握在什么人的手里?读书人的手里!普通的百姓什么也不懂,将读书人的话奉为真理。如果村头私塾的赵先生说的事情,整个村子里十之八九都会相信。赵先生为什么会说的信誓旦旦,因为这是县城里的张举人说的。张举人有是哪里得到的消息,那是省城的里面传回来的。

这样传下去,恐怕到了普通百姓那里,事情的真像就没有办法听了。正所谓三人成虎,这么多人成的不一定是什么。

此时的陈洪惊出了一身冷汗,自己把这个提议说给皇上,皇上便已经明白了出这个主意的人是包藏祸心。不过皇上对自己信任有假,不相信这是自己的主意,也就有了刚刚那番话。

左思右想之后,陈洪无奈的叹了口气。这件事情自己没有办法查!只要咬定了是为皇上着想,自己也没有办法,这个哑巴亏自己只能认了。不过这不会是第一次,肯定也不会是第二次,下次在想让自己认下,恐怕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时间慢慢的到了十月中旬,整个南京城都恢复了的差不多了。行商做卖,整个南京城在一次恢复了繁华。不过所有的官员全都在等着,等待着案件的审理结果。整个大明的官场都在关注了,很多人不是在关注皇上会怎么处理这些人,而是在关注空出来这些官职。

不过天启皇帝并不是很在乎,南京的三省六部本身就是形同虚设。这个建制必须要保留。现在南北相距太远,消息往来不变,南京的三省六部就有存在的必要。不过有很多事情也是说不清的,大明的官场和百姓都适应了这种管理方法,自己暂时还不能动。

在陈洪的伺候下穿好衣服,天启皇帝准备去上早朝了,案子已经审的差不多了。尽快的将案子了解。天启皇帝还要布置其他的事情。毕竟自己到南京来,可不是单单为了造反的案子。自己还有一步很大的棋要下,这步棋下好了,才是为自己以后的作为打下了基础。

“皇上,南七省的督抚都已经到了,他们也在等着上早朝。”陈洪只负责把消息传给天启皇帝,至于其他的事情不是他该问的,也不是他能问的。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说道:“早朝上朕没有什么话要和他们说,下了早朝之后,你把他们带到后面来,朕有话要和他们说。”

“是,皇上!”陈洪面容严肃的点了点头,他知道天启皇帝如此大阵仗的做饭,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在陈洪的喊声中,天启皇帝在南京的第二次早朝开始了。

目光在众位大臣的脸上扫过,天启皇帝的目光落到了官应震的身上。这次的案子是由他主审的,其实也没有什么审的必要。直接治罪就可以了。天启皇帝交给他们的任务也很简单,那就是给这些人判刑。

“启奏皇上,臣已经审结了造反案,现在向皇上交旨!”官应震也知道天启皇帝在等着自己开口,连忙走了出来,恭敬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笑着说道:“爱卿办事朕很放心,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既然说起来了,那爱卿就把结果说你说吧!”

“是,皇上!臣在和三司会审之后,已经拟定了罪名。安乡伯、程颐等人忤逆犯上,意图谋反,实在是罪不可赦。依照大明律,理应诛三族。”官应震也十分的清楚,这件事情一定要严惩,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下面的官员全都诧异的看着官应震,这位官大学士,可是够狠的啊!以前怎么没发现?官应震却是十分的清楚,皇上这次就是要把这些人的势力一打到底,如果只诛杀首恶,那是绝对达不到清洗的目的。

虽然官应震的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可是在他看来,这些人绝对死有余辜。走私、私通海匪,这些人没有必要姑息。

天启皇帝坐在椅子上,面无表情的看着下面的大臣,沉声说道:“诸位爱卿,不知道你们有什么看法,可以说来听听!”

“皇上,这些人谋逆犯上,竟然派人刺杀皇上,意图兵变。实在是罪大恶极,罪不容诛。臣请诛其三族,以儆效尤!”都察院左都御史汪伦站了出来,恭敬的给天启皇帝施了一礼,严肃的说道。

这下大臣们再一次面面相觑,其实很多人都觉得诛三族的罪名有些过了。大明朝已经很多年没有过这种刑罚了,不过却不会有人站出来求情,因为大明也很多年没有人敢这么明目张胆的造反了。当然不包括那些地方叛乱,那些只需要剿灭就可以了。

发生在被统治阶级的叛乱,与发生在统治阶级的叛乱,那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不过这次的事情,谁也没有想到汪伦会站出来。很多人都以为汪伦是在报私仇,不过汪伦自己心里清楚,天启皇帝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不过汪伦在天启皇帝面前表现一下,至于那些人的死活,其实无关紧要。

看了一圈,见没有在说话,天启皇帝淡淡的说道:“朕自登基以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算是做了些事情。如果有一天见到大明的列祖列宗,也算是有所交代。”

“这次有人犯上作乱,朕心痛不已,朕自觉没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他们。不过朕不是滥杀之人,诛三族实在是有些过于严厉了,朕于心不忍!”天启皇帝轻轻的叹了口气,神色复杂的说道。

“杀一家就够了,不要诛三族了,这件事情都这么办吧!不过朕对犯上作乱的人也不会姑息,锦衣卫好好的查查,跟造反案子有牵扯的,严厉惩处,不可缺漏。”说完天启皇帝就站了起来,转身走了出去。

很多大臣都是莫名其妙,可是很多人却明白了!天启皇帝没有诛三族,不是出于仁慈,而是为了彰显仁慈。不论事实是怎么样,所有的人都会称赞一声:皇上仁慈!

不过很多人在意的却是天启皇帝后面的那段话,锦衣卫接着查处,那就说明很有可能给你安上一个罪名,直接就是抄家抓人了。看来皇上这是要利用那些案犯家属,为了抱住性命,这些人恐怕什么条件都会答应。只是猜出来也只能放在心里,谁也不敢说出来,不过对于天启皇帝的敬畏,再一次加深了。

回到后宫之后,天启皇帝没有等多久,外面那些大臣便走了进来。参与这次会议的不光有各地的督抚,还有镇守太监、市舶司的太监。不过没有人知道天启皇帝把自己这些人找到这里来做什么,可是现在这个时候,恐怕是没有什么好事情。

“朕今天找你们来,事情只有一件,朕打算重开市舶司!你们应该都知道,自从嘉靖一朝,只有广东还有一家市舶司。现在国库没有钱,想必诸位爱卿也都清楚,朕准备重开还海贸,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天启皇帝的目光在众人的脸上扫过,面无表情的说道。

其实现在开海,并没有政治上的阻力,当年隆庆开海,已经打好了底子。只是到了嘉靖年间,沿海倭寇作乱,市舶司全都被关闭了,只留下广东一处而已。目前已经有了一支海军,天启皇帝怎么可能放弃海贸这么赚钱的买卖。

大明朝随着人口增多,土地兼并已经十分的严重了。朱元璋制定的特权阶级不纳税,这让天启皇帝直挠头。如果强行征税,那就是和全天下做对了。一家里出了一个进士,整个家族都不用交税了。如果天启皇帝废除了这条禁令,恐怕反对的不只是当官的,普通的百姓的反对恐怕也是甚嚣尘上。

现在大明已经出现了很多流民,如果不加以控制,最后肯定就会成为流寇。这些无地可耕的人,是整个大明的祸患之源,不过在天启皇帝看来,这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劳动力,那是财富,巨大的财富!

第六百零五章 回京

天启皇帝的语气很是淡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