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

第349部分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第349部分

小说: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徐光启严肃的神情,天启皇帝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开口道:“徐爱卿,朕不是那种枉为的人,事情还是有把握做起来做好。朕想现在一个城市成立新的市舶司,重新厘定海上贸易的赋税。在将一个城市经营好之后,便可以推而广之了!”

“皇上好主意,臣佩服!”听了天启皇帝的话,徐光启顿时眼睛一亮,的确是一个好主意。集中在一个城市,不但便于管理,一旦有什么闪失,也能把损失降到最小。想了想,徐光启再一次开口问道:“不知道皇上选定了哪个城市?”

天启皇帝面带揶揄的看着徐光启,笑着说道:“徐爱情觉得上海怎么样?”

怎么也没想到天启皇帝会说出这样一个名字,原本以为天启皇帝会说泉州,那里一直都是海贸的发达之地。宋朝时候,泉州便是最大的贸易港口了。至于上海,徐光启也很熟悉,可以说非常的熟悉。

此时的上海与后世不同,不过是长江口的一个小县城,隶属于松江府。不过上海是徐光启的故乡,他长大的地方,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皇上,上海似乎不合适啊!那里太小了,只是一个县城,作为开海的第一个城市,似乎不妥啊!”徐光启想都没想,这句话便说了出来,他不明白天启皇帝为什么会选中上海。

“徐爱卿,不要着急反对,这可是朕深思熟虑之后的想法。并不是因为那里是你的家乡,更不是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天启皇帝拍了拍徐光启的肩膀,笑着说道。

从后世而来,天启皇帝知道,大明最适合开海的地方就是上海。当年那一位为人选择在深圳,那是有着深远的政治意义的。如果单论经济优势,上海是无可替代的,不选上海选在哪里?

“朕看重的是上海的地理位置,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东向东海,隔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这个地理位置,那是多么的优越啊!可以通过长江沟通内地,又可以通过运河沟通南北,还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吗?”天启皇帝笑着看着徐光启,他相信徐光启有这个眼光,只是还没有想到而已。

这下轮到徐光启愣住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徐光启忽然想起了这句话。自己是上海人,还真的就没想过那个小县城有多么的优越。听到天启皇帝这么一说,徐光启顿时思路大开。

见天启皇帝看着自己,徐光启恭敬的说道:“皇上圣明,思虑高远。从地理位置上,确实非常的合适。至于县城太小,臣相信只要开海的事情一旦铺开,那里就会变得很是繁华。”

“那是肯定的!在上海开阜,不会影响到地方士绅的利益。更不会牵扯到朝堂上势力的扯皮,开海的事情会更容易些,少一些不必要的掣肘。至于上海县城狭小,朕可以划出一块地,建立新的城市。朕相信只要上海开阜的消息传来,天下便会震动,无数的商贾便会蜂拥到上海。到时候钱财肯定是不缺的,朕光卖地便能让朝廷赚到半个国库!”天启皇帝笑的像一只狐狸,自己终于能过一把房地产的隐了。

上辈子总是听说房地产多么赚钱,这次自己搞一次,肯定能赚的盆满钵满的。上海现在还处于未开放的状态,开发起来省钱,这也是天启皇帝选择上海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六百零七章 调整布局

听完天启皇帝的话,徐光启缓缓的点了点头,在上海开阜确实是一个好主意。大明建国以来,不是没有人试图投入海贸,可是那些走私集团的干涉,很难成功。在一个没有基础的地方开始,确实能够简单很多。如果为其他的地方树立一个榜样,那就是大势,大势所趋之下,反对的声音便会直接瓦解了。

“皇上,开阜事情重大,还是需要从长计议。”徐光启既然想明白了,自然不会在反对。对于开海的好处,徐光启自然十分的清楚。

“这个自然,朕不会慌忙行事的!在开阜之前,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准备。”天启皇帝缓缓的点了点头,脸上带着笑容的说道:“徐爱卿,你觉得主持开阜,朝中哪位大臣合适?”

这个问题,徐光启一点也不意外,这样的大事情,天启皇帝自然会小心的选择人选。不过在徐光启看来,朝中确实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想来想去,徐光启忽然觉得自己最合适。看到天启皇帝的笑容,回想着天启皇帝刚刚的话语,徐光启自然就明白了。

“皇上,开海之事事关重大,乃是彪炳千秋的大事情。臣生长在上海,对海外之事也十分的熟悉,另外也有一些洋人的朋友,臣当仁不让!”徐光启自然明白了,自然不会装糊涂,大声的说道。

笑着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满意的说道:“爱卿深明朕意,这件事情非爱卿莫属。”

徐光启在外为官多年,可是徐家还是在上海有门有户的人家。自从徐光启担任了内阁大学士,徐家更是一时无两,在上海可以说十分的有地位。更何况上海一派的官员,官职最高的就是徐光启,威信自然不低。

将事情说清楚了,天启皇帝又叮嘱了徐光启一些事情,便离开了火器厂。

自从离开火器厂之后。天启皇帝再也没有出过皇宫,在宫里准备过年。到了年底,虽然事情很多,大明却一切平稳。

国库又是一个入不敷出的年头,天启皇帝将军费等开支又交给了国库。国库没有银子,天启皇帝会从内库拨付,没有了内库直接干预的事情发生。

到了十二月。京城已经是天寒地冻了,大雪铺满了大地。北京城的城门口,一队士卒骑着马到来了,在这些人的面前,一个年轻坐在马上。一身鸳鸯战甲显得英武非凡,与其余的武将不同。这个人的皮肤是枣红色。

“将军,城门要关了,我们还是直接进城吧!”一个副将打马走到前面,恭敬的对这个将军说道。

这个人并不是别人,正是刚刚被天启皇帝抽调回京的熊文灿!在辽东一段时间的磨练之后,熊文灿沉稳了很多,眼神也变得内敛了起来。不过此时熊文灿的额头上带着一丝忧虑。自己身为辽东督师,在辽东干的好好的,现在天启皇帝一道圣旨便将自己抽调了回来。

经历过以前那么多事,熊文灿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又得罪了什么人。不过现在熊文灿是孙承宗一派的人,刁难少了很多,这一年半是他最开心的日子。辽东兵马日渐强壮,自己是满心的欢喜。

看了一眼说话的卢象升,熊文灿缓缓的点了点头。有皇上的这位师弟陪着自己进京,自己心里还是有些底的。两个人没有在说什么,直接打马进了京城。

“飞百,我们是直接进宫去见皇上,还是去孙大人的府上?”熊廷弼略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卢象升。

无奈的看了一眼熊廷弼,卢象升还是有些无奈。这位熊大人还是不会做人。不过他早就已经习惯了,想了想,道:“熊大人,皇上急诏我们进京。想必是有大事情,自然要去皇宫交旨。如果不去皇宫,先去了孙大人的府邸,恐有结党营私之嫌啊!”

熊廷弼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心里却还是有些不甘心,他不知道天启皇帝找自己回来做什么,想到孙承宗那里去打探一下消息。不过既然卢象升这么说了,熊廷弼也只好点了点头。

两个人就算到了孙府,恐怕也见不到孙承宗,此时孙承宗正在皇宫里。在孙承宗的身边,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原来的四川布政使,现在的四川巡抚朱燮元。

上一次奢崇明和安邦彦反叛,朱燮元展现出了非一般的才能,天启皇帝自然不会任其在四川发霉。虽然早就下了圣旨宣其进京,可是今天才刚刚到。

“朱爱卿,一路走来可顺利?”天启皇帝看着朱燮元,笑着问道。这位朱燮元也是一个能人,在明末也很有名声。在历史上,朱燮元一手评定了奢崇明和安邦彦的叛乱。

“谢皇上关心,托皇上鸿福,臣一切顺利。”朱燮元和熊廷弼不同,他知道天启皇帝一定是对自己另有任用,而且肯定是另有重用。要知道自己在四川那个地方,还有什么地方比那里还差的?

天启皇帝还没有来的说什么,王承恩已经从外面走了进来,恭敬的向着天启皇帝行了一礼,道:“启奏皇上,辽东督师熊廷弼和副将卢象升在外面求见!”

一听到这个消息,天启皇帝顿时笑了起来,道:“真是巧,朕还在等消息,没想到这两个人已经到了!让他们进来,既然来了,那正好把事情说了。”

等到王承恩出去,天启皇帝将目光看向一边的陈洪,笑着吩咐道:“让御膳房备膳,朕和几位爱卿边吃边聊。”

时间不长,熊廷弼和卢象升在王承恩的带领下走了进来。虽然御膳房的饭食还没有准备好,可是桌子都已经摆好了。

按照座次坐好之后,天启皇帝笑着对熊廷弼是说道:“熊爱卿,辽东诸事可顺利?”

“回皇上,辽东现在没什么事情,兵强马壮,粮草也充足。现在就等着皇上的旨意,只要皇上的旨意一到,臣就带着人扫平建奴。”这是熊廷弼的理想,三句话也离不了。

笑着摆了摆手,天启皇帝很是高兴的道:“好,爱卿有魄力,勇于任事,不错。朕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了,到时候一定有爱卿的用武之地。”

接下来的酒宴很热闹,天启皇帝没有丝毫的架子,一边询问着辽东和四川的事情,一边热闹的谈论着。原本最喜欢喝酒的熊廷弼,因为心里七上八下的,还是没有喝多,其他几个人更不会了。

酒宴过后,天启皇帝看了一眼孙承宗,笑着说道:“先生,军机处是不是已经把旨意拟订了?”

“回皇上,早就准备好了,已经送到司礼监批红了!”孙承宗早有准备,笑着说道。

“陈洪,宣旨吧!”天启皇帝看了一眼手捧圣旨的陈洪,满意的点了点头,吩咐道。

陈洪不敢怠慢,将圣旨展开,大声的念道:“兵部右侍郎、龙虎将军、辽东督师熊廷弼接旨!”

“臣熊廷弼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没想到第一个就是自己,熊廷弼一点也不敢怠慢,连忙跪倒在地,等着圣旨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龙虎将军熊廷弼,镇守辽东,劳苦功高,朕心甚慰。赏功罚过,明君之为也,朕不吝封赏。进熊廷弼为兵部左侍郎,骠骑将军,五军都督府都督,掌京营事!钦此!”陈洪读完之后将圣旨合了起来,交给了熊廷弼。

熊廷弼的心里十分的疑惑,自己升官了,这是肯定的。只是没想到天启皇帝会让自己回来掌京营,这个真是没想到。不敢有丝毫的耽搁,连忙跪倒在地,恭敬的道:“臣熊廷弼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到熊廷弼退到一边,陈洪又拿起一份奏折,道:“右俭都御史、资善大夫、四川巡抚朱燮元接旨!”

“臣朱燮元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朱燮元也跪倒在了地上,恭敬的说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四川巡抚朱燮元,镇守四川,巡抚边疆,布王化于蛮夷之地,劳苦功高。进资政大夫,右副都御史,总督辽东,钦此!”陈洪又将圣旨交给了朱燮元,等着朱燮元接旨。

朱燮元顿时面露喜色,自己离开了四川,没想到居然是总督辽东。这是以前熊廷弼的官职,自己也可以一展身手了!

“怀远将军卢象升接旨!”将最后一份圣旨拿了出来,陈洪展开之后,宣读道。

“臣卢象升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卢象升也跪倒在了地上,自己也是要升官啊!不过卢象升知道,自己肯定不会像那两个人一样。

“怀远将军卢象升,深入辽东,屡立战功,朕心甚慰。现进卢象升为昭勇将军、兵部右侍郎,协掌京营!”陈洪再一次将圣旨交给卢象升,便躬着身子站到了一边。

“臣卢象升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卢象升连忙跪倒在地,恭敬的说道。

一边的孙承宗看到圣旨宣读之后,脸上松了一口气,似乎卸下了一副担子,轻松了很多。

第五百零八章 尴尬境地

对于孙承宗来说,辽东一直是自己的心病。天启皇帝对自己的信任,让孙承宗倍感欣慰,可是辽东的事情终究是不妥。自己督抚辽东,提拔了太多的“自己人”。好在有辽东巡抚杨涟和镇守太监陈洪,这两个人都是天启皇帝掺的沙子。

现在天启皇帝将熊廷弼调任京城,朱燮元调任辽东,孙承宗觉得自己彻底的将权力交回到了天启皇帝的手里。虽然孙承宗觉得熊廷弼更加适合辽东,朱燮元更加适合京城,可是孙承宗知道自己不能说。

一来这是天启皇帝给熊廷弼升官,二来天启皇帝不可能将一个人放在一个地方人总督太长的时间。不过现在的总督已经开始消减权力了,孙承宗相信,很快总督就成为单纯的军事长官。巡抚治文,总督志武,一文一武,文武分制。

在经历过两个高级将领的任命之后,朝廷上下一时间便没有了什么大事情。大家全都准备着过年,朝廷没有出现拖欠俸禄的事情,现在正好趁着这个时候休息一下。

时间很快就到了天启五年,朝廷上下全都在忙碌一件事情,那就是二月的取士。抡才大典一直都是备受关注,整个大明的举子已经开始像京城开始汇聚了。

北京城在忙碌着,另外一个地方也在忙碌了,这里就是澎湖。韦特是一名荷兰人,三十多岁的年纪,一脸的大胡子,脸上因为早年受过伤,让韦特看起来非常的凶悍。不过熟悉韦特的人都知道,在他粗犷的外表现,有着一颗狡猾入狐的心思。

身为荷兰在澎湖的最高指挥官,韦特的生活是轻松写意的。往来大明和日本的贸易,让他赚的盆满钵满的。身为东印度公司的一名董事,韦特能够将这里生产的商品,全部都卖一个好价钱。

不过韦特现在已经不满足于现状了。对于韦特来说,如何敲开大明朝的大门,那才是十分的关键的。不过韦特的心里也十分的清楚,大明朝和其他弱小的国家不同,这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国家。不过韦特一直没有放弃,他看中了一个地方,那就是厦门!距离澎湖又近。又有优良港口的地方。

轻轻的摇晃着自己手里的酒杯,这是一瓶好红酒,自己已经好久没有喝到这好的酒了。虽然自己不喜欢喝大明朝的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