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香蒲草的记忆 >

第25部分

香蒲草的记忆-第25部分

小说: 香蒲草的记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父还说过这么二句话:有理的街道,无理的河道。极其通俗的二句话儿,有着极其深奥的哲学道理。由此可见,有没有文化的标准,并不是多看几本书,或者是会写几个字的因素。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应该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附外父邢氏家族部分族谱

  据外父保存的家谱记载,其立祖为:“明故祖贡进士选降州训道邢公讳养道”,刘李二氏,葬于西梁道底井沟畔。单从字面上看,“贡进士”好像与如今的职称一般,“选降州”好像为任职地点,“训道”好像才是真正的官职名。据异族叔父邢登云保存的茔上的文字记载,邢氏十一世祖为道字辈,以此推测,邢养道也应该为邢氏十一世祖,其上不知。以下照此类推:

  其后有兄弟四人为国字辈:长子守国,邢张二氏;次子信国,芦氏;三子保国,赵氏;四子治国,刘梁二氏。兄弟四人与茔上十四世祖国字辈相吻合,中间相差二辈不知。

  十五世祖锦荣,其父不知为“四国”中之谁?张氏生一子为:文公。

  十六世祖文公,郭氏生一子为:天福。

  十七世祖天福,潘氏生一子为:解元(光绪十五年立碑:位于西梁大坟)。

  十八世祖解元,张氏生一子为:集贤。

  十九世祖集贤,田韩二氏生三子:长子道德(据村民记忆,曾在忻州城里开铺做生意:卖馒头),次子道治,三子道清。

  二十世祖道德,冯赵二氏生三子:长子思聪,次子思温,三子思问。二十世祖道治,刘氏生一子为:思贡。二十世祖道清,赵刘二氏生二子:长子全昌(碑上有文:又名思忠),次子全富(碑上有文:又名思敬)。

  二十一世祖思聪,乔氏生二子:长子双根,次子双银。二十一世祖思温,张氏生一子为:根银。二十一世祖思问,杨颉二氏生一子为:双玉。二十一世祖思贡,田氏生二子:长子润根,次子润海。 二十一世祖全昌,郭张二氏生二子:长子中海,次子根海。二十一世祖全富,史氏生一子为:黄根。

  二十二世祖双根,王氏生三子:长子存威,次子存钱,三子无名。二十二世祖双银,姚氏无传。二十二世祖根银,陈氏生二子:长子四福,次子五元。二十二世祖双玉,刘氏生一子为:存福。二十二世祖润根,张氏无传。二十二世祖润海,邢氏生三子:长子云福,次子亮福,三子云亮。二十二世祖中海,韩氏生三子:长子亮元,次子明元,三子林元。二十二世祖根海,杨氏生二子:长子亮文,次子五林。二十二世祖黄根,寇氏无传。

  二十三世存威,田氏无传。二十三世存钱,为本书作者外父,田氏生三子:长子引平,次子树平,三子全平。二十三世祖无名,少亡无传。二十三世四福,田氏生二子:长子顺林,次子中林。二十三世五元,田氏无传。二十三世存福,氏子不知。二十三世云福,无传。二十三世亮福,氏子不知。二十三世云亮,无传。二十三世亮元,边氏生一子:永康。二十三世明元,赵胡二氏生二子:长子永平,次子润平。二十三世林元,氏子不知。二十三世亮文,白氏生一子为:福平。二十三世五林,无传。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二伯父
二伯父

  
  小时候,每逢正月,最喜欢随父走亲戚。所谓随父,即以父为主,我仅仅跟随而已。所谓走亲戚,也就是父亲称之为大舅或二舅或姨姨这么三四家。当然,以我来称呼,即在父亲的称呼前加一个“老”字,以示辈份有别。与父同辈,或晚辈,则不加老字称谓,而是以伯叔婶哥姐相称。

  由此引出一个小村:田庄村弓家沟,也就是祖母的娘家。此村位于我村正南、五峰山南面山脚,属庄磨镇管辖,直线距离约五公里之多,走平路绕牧庄村、平社村约十公里之多。从血缘角度理解亲情二字,应该是没有距离远近之谈的。对于小孩来说,亲情与距离更是没有联系。兴趣所致,原因可能还是玩耍的天性,其中也有好奇在内。

  过去小孩接触社会的唯一机会,只有一年一次的走亲戚啊!

  祖母之父,为父之姥爷,弓姓名恒昌,字久亭,生于一八七五年,即光绪元年,于一九四八年农历七月二十三辞世。关于他老人家,我是没有可能见面的,但我能想象出他老人家的慈祥与厚道。祖母大哥,为父之大舅,弓姓单名一个琦字,小名叫弓安福,生于一九零四年农历三月十二,与祖父同年同月同日生,可称一奇。小时候,我见过他老人家几次,一人住一孔窑洞,面慈心善,相貌及性格与祖父无异。祖母之姐,弓姓名梅棠,生于一九零七年,属羊,印象中,我随父亦见过她老人家。祖母二哥,为父之二舅,弓姓单名一个瑜字,小名弓安金,生于一九一零年,属狗。以上长辈,因为祖母关系,我只有敬重他们,所叙文字简单,一是因为辈份与年龄之悬殊,我不可能熟悉他们的生活,也不可能详细地了解他们的生平;二是出于敬畏心理,夸大之词,或评论之言,唯恐与史不符,也与我行文之道相悖。基于以上二个原因,我只好依祖母之侄,也就是我称二伯父之言所记,不敬或不妥之处,请长辈谅解、晚辈理解为盼。

  在此,我以为有记叙二伯父之必要。其理由亦为二点:一是自以为近几年与他老人家来往甚多,相对来讲,我还是比较了解他老人家的;二是二伯父的人生经历;我以为富于传奇色彩,有记叙之必要。当然,其中也有一点私心,想以此为本书增光添彩。

  祖母之侄,乃祖母大哥之次子,弓姓名中正,也写忠正,又名士杰,生于一九三五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因其与父同辈,且长父六岁,我自然称之为伯父,为区别他人,又习惯称之为二伯父。口语为:二伯伯。

  小时候,我对二伯伯的印象不是很深。因为年龄,也因为辈份,主要还是因为自卑。自卑在此有贫寒的意思,也有笨拙的意思。贫寒容易理解,在那个年代,所谓贫寒与富裕的根本,其实就是有无粮食之别;笨拙之义,源于自身。相对而言,二伯伯给人的印象,却是天资聪慧,悟性极高。据父所言,二伯伯从小在村里就有“二先生”之别称。村里人称有文化的人,一律尊称为:先生。有此一说,更加凸现出自己的笨拙之象。

  二零零六年四月十七日,天空中略有微尘飘浮。这种天气,与我心情一般。为生计,更为村言(指本书)一书,我专程来到太原拜访他老人家。见面后的所有话题,自然因祖母谈起,之后又因祖母牵连起祖母之父、祖母之兄、祖母之姐,其中也有祖父。

  最后,我将话题引在他老人家身上。

  二伯伯童年时期,国家正处于危难关头:日本入侵中国,国难当头,人民遭殃。在其身上,反映尤其突出:记忆中就是逃难。七岁进本村书房念书识字,所学课程,除过传统的《大学》、《中庸》、《千字文》、《百家姓》、《明贤集》之外,也有一些新课程,比如《国文》。因为战争时期,书房也是断断续续的开。日本人一来,全村鸡飞狗跳,人们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书房也就关了;日本人一走,书房里的钟声才响起来。

  据二伯伯记忆,当时的教书先生有四位:第一位姓董,村里人称董先生;第二位名叫三献(取其音),本村人氏,很可能也是姓弓;第三位是其叔父,为父之二舅;第四位是我祖父。

  一九四七年左右,二伯伯出任本村儿童团团长。同时兼任南七村(峪子村、太河村、黄岭村、坡头村、路村、下社村、田庄村)儿童团团长。儿童团职责,主要是查路条。因二伯伯识文断字,而且写得一手好字,同时又有“开路条”之责。所谓开路条,实际上就是写路条的意思。开在此为方言。

  过去路条如何开?二伯伯记忆是这样的:

  兹有我村村民某某某,前往某某地方探亲,希军警政放行为荷。

  落款处是:某某村,并加盖公章,以示政权。

  一九五零年,二伯伯考入太原钢铁厂子弟学校五中。

  一九五二年十月,在同乡弓全有(取其音)介绍下,经考试来到山西针织厂参加工作,时年十七岁。除完成厂里整理车间的收发工作外,业余时间也写一些新闻稿件,发在《太原日报》的前身——《建设报》上,署名为:弓中正。

  之后,二伯伯与坡头村一名女子成亲。二伯母姓连名润莲,生于一九三六年农历八月初七,于一九七二年农历四月二十一或二十二下世,享年三十六岁。打发“二大大”(大大为方言,意为伯父之女人。通俗的称呼为:大妈)时,我多少还有一些印象。

  “二大大”一生生育三女二男,均已成家立业:长女弓云惠,生于一九五七年农历正月二十一,我称大姐,随夫嫁在忻州。姐夫名叫宋文喜,生于一九五五年农历九月二十九,原任忻州市生产资料公司副经理,现经营着一个工厂,生活无忧,已是小康。生一子一女,女取名叫宋丽霞,生于一九七七年农历十二月二十,现在太原工作。子取名叫宋利明,生于一九七九年农历十二月十八,现在北京市工作,专业为律师,爱好为书法。

  次女弓成香,生于一九六零年农历四月初三,我称二姐,随夫嫁在太原市许西,据说日子过得也是可以。生一子一女,子取名叫张卫星,女取名叫张卫萍。

  三女弓成桃,生于一九六三年农历八月初十,现定居太原,其夫在部队工作,名字后面还是带长的一位首长,生活自然可以。生一子,取名叫付聪。

  长子弓元凯,生于一九六六年农历三月十一,现在山西针织厂任职,性格开朗,学识广泛,且喜文,对各个领域都有研究。基于此,与我来往也多,娶妻雷建萍,生一女,取名叫弓舒羽。

  次子弓元春,生于一九六八年农历正月十一,现居太原,娶妻芦香风,生一女,取名叫弓月。有一年,我在他家还借宿过一晚。

  随后近三十年,二伯伯一人生活。近几年才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续弦薛爱叶女士,她老人家系河曲县人氏,生于一九四六年农历七月初四,属狗,为人通情达理,对二伯伯关怀备至,可算一喜。

  不知何种原因,二伯伯在*期间返乡务农。在此有一小故事,很耐人寻味,也意味深长:某年冬,天寒地冷,村里组织社员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取山填沟,平田整地,二伯伯自然也是其中一员。   

  一天,从山崖裂缝处挖出一条冬眠的蛇,人们见状,大呼其异。这时,只见二伯伯从人群中钻出来,一只手捉住蛇头,另一只手捉住蛇尾,张口就朝蛇腹咬去……

  这是几年前,我住在二伯伯家里时,他老人家亲口跟我讲的。我想,这应该是真的。

  二零零二年冬,二伯伯长女——我叫大姐的闺女结婚时,我曾邀请他老人家来寒舍小坐。当时我正编写散文集《晚上的花朵》,以前听父亲说过:你二伯伯的毛笔字可称一绝啊!能请他老人家为我题写书名,岂不美哉?我刚出口,想不到二伯伯满口答应,当时便展纸落笔,五个大字跃昂纸上……尤其是此书大样出来后,效果甚好。许多知名大书法家看后,大为惊叹其功力非凡,我心里自然也是异常自豪。

  有关二伯伯的文采,我以为有一事可记:那是二老舅舅的儿子,也是我叫双稳叔叔(生于一九四四年农历四月二十,属猴)娶亲时的一段往事,双稳叔叔又名子伟,双稳婶子名叫喜芳(生于一九四五年农历七月初二,属鸡。生二子:长子元润,生于一九六三年农历八月初四,属兔。次子元君,生于一九七二年农历十月初三,属鼠),二伯伯为此亲自撰写一副喜联:

  子伟逢佳期,

  迎来喜芳女。

  据说二伯伯还精通易理与气功,只可惜我没有亲身体会。在此,惟有祝福他老人家身体健康,万寿无疆。

爱人:大我一岁的女人
爱人:大我一岁的女人

  
  在老家,很少有人称自己那口子为:爱人。

  过去好像是一个字:哦。二个字为:婆姨(或老汉)。也有个别男人,称自己女人为老婆的。要不就是:他(或她)。相对文明的称呼是:娃他(或她)妈(或爹)。更有言短的人,将其省略为:他(或她)妈(或爹)。这里的他(或她),指的应该是他们的孩子。有人说了,要是他们没有孩子,哪该如何称呼呀?这可问住我了。

  读书人讲究文雅。但是,再文雅的先生,也是不会称自己女人为爱人的。据我所知,比较常用的称呼是:男人称女人为内人,或贱内,或拙荆。女人称男人为甚?我就不知道了。戏文里可以称相公,或丈夫。现实生活里只有丈夫可称,称相公可就有点说书的味道了,留此待考吧!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红旗插遍全中国。同时,妇女地位与日骤增。夫妻均可直呼其名,以视平等。称呼中加姓,有郑重其事的意思在内;只叫名字免去姓,又有亲近与亲切的味道。当然,也少不了几位粗人,一声“谁见俺那口子来?”,这是好听的。也有不好听的,“谁见俺那枪崩货来?”或者是,“谁见俺那挨刀货来?”这些近似于诅咒的言语,其中大部分是关心与疼爱。

  本篇取名为《爱人:大我一岁的女人》,却东拉西扯来本属于《村民礼义之:称呼》里的内容,这样的行文,我想天底下只有我是这样的。以上为引,以下入题。

  爱人姓邢,名叫芳兰,长我一岁,属牛,生于一九六一年九月二十日,农历是那年的八月十一,本村人氏。虽说与爱人同居一村,可她家在村东,我家祖居村西。相距约三百米,并不是来往少的因素,受封建思想影响才是根本原因。自以为未婚男女没话找话,或有意无意借个东西,总要往别处想,总要往歪处想。当然,也与那个年代有关。

  有人戏称我俩是青梅竹马,我是不能否认的,但也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距离。我不知道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