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mingzhu >

第4部分

mingzhu-第4部分

小说: mingzhu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赶骆驼的人把蕾莉出嫁的消息转告了马杰农,还加油添醋地说了一
通谎。马杰农痛苦得一头栽倒地上,用石头捶打自己的胸膛。他对蕾莉不免
发出怨言,认为她违背了誓言,改变了初衷。马杰农的父亲出发去寻找儿子,
在山野的一个土洞里,他看到马杰农黑得像一团乌云,衣冠不整,像一摊石
油,见火就烈焰万丈。最初,马杰农因悲伤过度,连父亲也认不得了。后来
父子两人抱头痛哭,珠泪成行。

马杰农的父亲引经据典,要儿子快快回头。他说:“你要坚强忍耐,受
得住折磨,应该逆来顺受,得过且过。世事如过眼烟云,要及时行乐,聪明
人逢场作戏,心思儿活脱。不要想入非非,死时结帐才落得个心地坦然。”

马杰农回答说,现在爱情已填满他的胸膛,虽然父亲说的金玉良言,但
他的神志已离开了躯体,左耳听进去的事打从右耳跑光。他已习惯了茅棚与
野草,心中并不恋慕那高冠锦袍,请父亲只当作没有生下这不孝之子,或把
他当作呆子早已夭亡。


父亲盼儿子回心转意的希望再次破灭,只得道一声珍重再见,怏怏不乐
地返回家乡。过了不久,忧伤满怀的父亲得病身亡。马杰农从猎人口中得知
噩耗,他拜倒在父亲的坟前,用拳头连连捶击自己的印堂,又把黄土撒在自
己头上。他回忆起父亲生前对他的慈爱,哭诉道:“我一生从未失去过父亲
的抚爱,如今才尝到失却父亲有多么悲伤!”他埋怨运蹇时乖,日月暗淡无
光。

父亲盼儿子回心转意的希望再次破灭,只得道一声珍重再见,怏怏不乐
地返回家乡。过了不久,忧伤满怀的父亲得病身亡。马杰农从猎人口中得知
噩耗,他拜倒在父亲的坟前,用拳头连连捶击自己的印堂,又把黄土撒在自
己头上。他回忆起父亲生前对他的慈爱,哭诉道:“我一生从未失去过父亲
的抚爱,如今才尝到失却父亲有多么悲伤!”他埋怨运蹇时乖,日月暗淡无
光。

以前在波斯帝国木鹿地方有一个国王,他豢养了许多残暴的肥狗,如果
有谁得罪了国王,国王便把他抛给恶狗撕烂。有一位年轻的侍臣,主动讨好
恶狗,经常抛给它们食物,这样狗也牢记了他的恩惠。后来国王发现了青年
待臣的过错,把他抛给恶狗咬碎,可是狗把他当作恩人不加伤害。国王问起
原因,年轻侍臣回答说狗亦通人性,能知恩图报,而国王却翻脸不认故人。
从此国王才明白了“宽厚侍人才能永保社稷平安”。

蕾莉思念情人,处于极端痛苦矛盾之中,她托人写了一封情书给马杰农。
在信中,她谈到自己幽禁深闺的苦恼,说马杰农是使人绝处逢生的甘泉,因
为她对马杰农一片赤诚,才惹来人们议论纷纷。虽然她被强嫁强娶,但心中
有了马杰农,对丈夫正眼也不看一眼。马杰农和丈夫相比,正如百合与大蒜,
黄瓜与香橼。她得知马杰农父亲去世,还戴孝穿青为他祭奠。

马杰农读了蕾莉来信心花怒放、神魂颠倒。立即写回信。他抱怨自己无
缘得到美好的人儿,现在她已经成了别人的人。但他对蕾莉忠诚一片,只盼
望她给他体贴温存,并要她照顾好自己身体,“只要你平安无事,我就称心
如愿。”

马杰农的舅父萨利姆·阿梅利骑上骆驼去找马杰农,只见他赤身裸体栖
息在墓地里,他说他是烈火一团,衣服沾身也会烧成灰烬,他终日不吃不喝,
长期来已成习惯。有时他只吃树皮草根。过去有位圣人也是以吃草度日,为
此他不愿在国王面前弓背哈腰。

马杰农的母亲去找马杰农,母亲见儿子的惨状更是声泪俱下。她要儿子
跟她回家,人生短暂,何必在乱石岗上倒卧?马杰农回答说,他受爱情折磨
才遭到这般不幸,现在他已养成野性,受不了家庭的束缚。母亲只好含泪返
家,不久她亦辞世归阴。马杰农想起世道乖戾无情,更加悲痛伤心。他跑到
父母坟前哭拜呻吟。

蕾莉自接到马杰农的信后,思念他忍受着千般痛苦,在一个晚上她偷偷
地离开家门,找一位老人去给马杰农传讯,约他见上一面。马杰农在野兽陪
伴下来到约会地点,蕾莉怕马杰农做出狂妄举动,便远远地坐在一边。

马杰农最初晕倒了,醒来后,他向蕾莉唱诗,他在诗中唱道:“你的心
多么善良,我的心却如此悲伤。我们两人像是金币的两面,一切有了你才焕
发光芒。我的心生来就多愁善感,因此才这样悲痛神伤。”唱完,他奔回自
己的旷野,离开了心爱的姑娘。

有一位失恋的男青年巴格达迪崇仰马杰农的痴情,因为他们同病相怜。


他到旷野去找马杰农,要和他相伴相亲。但巴格达迪并没有坚强的爱的信念,
也忍受不了旷野生活的艰辛,他只住了几日,便独自返回自家的门庭。

他到旷野去找马杰农,要和他相伴相亲。但巴格达迪并没有坚强的爱的信念,
也忍受不了旷野生活的艰辛,他只住了几日,便独自返回自家的门庭。

秋天来临,大地显得萧索枯黄,蕾莉也得了重病。她回想起痛苦的经历,
心里愤愤不平。她对母亲说:“我受尽了折磨,这算什么爱情?!我受尽了
煎熬,这算什么人生?!”

她说她是殉情之人,她死后尸布要染成鲜红,像她的喜期一样彩色纷纭,
好让马杰农赶来奔丧时,看到她像嫁娘那样簇新。她要母亲告诉他,她自始
至终在心上铭刻着他的爱情。然后,她合上了疲倦的眼睛。

马杰农闻知蕾莉去世,五内俱焚。他扑倒在蕾莉的坟茔,泣不成声。他
日夜守在蕾莉的坟前,把情人的墓碑抱得紧紧,口中喃喃呼唤着情人的姓名。
日复一日,他憔悴得不像人形,他渐渐死去,野兽们守护着他的尸身。无论
刮风下雪,野兽们也不愿离去,他像国王似地卧榻安眠。直到马杰农全身烂
成枯骨一架,野兽们才长啸几声,跑回山林。村民们相约开启蕾莉墓地,把
马杰农和她合葬在同一坟茔。村民说,今生今世这对情人海誓山盟,但愿彼
生彼世他们能鸾凤和鸣。

鉴赏与分析《蕾莉与马杰农》是波斯诗人内扎米创作的王冠,是诗
人倾注了全部心血写出来的作品,也是波斯文学史上抒情叙事诗发展的高
峰。诗人在写作时就给自己确定了不平凡的目标:他要“让这部诗胜过一千
部爱情诗词”。他在《序诗》中说:“我要把旌旗插上诗山的峰顶,挥笔展
示我满腹的文思才情。我要用笔锋把红色宝石钻透,我的语言倾吐风情如鹧
鸪啼啭啁啾。”为此,他给自己确立了以下三条写作原则:

一、构思要开阔,情节不能“过份狭窄”,因为“诗文的天地理应廖廓
宽广,一任想象无拘无束驰骋飞翔”。意思是作品虽然写的是一个古老的传
说,但包含了人世间爱情悲剧的全部内容。

二、要用真情实感到叙述,因为“伤心的故事要用心灵倾诉,不然,像
人缺乏一件合体称身的衣服。讲述动人的故事要用一颗真心,无人倾注心血,
因此它感人不深。”诗人认为诗歌缺乏真情,那怕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也
会变得平淡无奇,正如餐桌上的烤肉由于缺乏火候,使客人倒了胃口。

三、语言要优美艳丽,使“每联诗句都像串串珍珠放射光辉。”为此,
诗人殚精竭虑,反复推敲和揣摩。他说:“我一心扑在诗上,肝肠寸断。我
苦苦搜求,寻珠觅宝,开凿矿山好把宝石采到。”

这三条原则在《蕾莉与马杰农》一诗中都得到了完满的表现,实践了诗
人对爱情诗歌写作的宣言。

爱情需要理解,更需要同情和仁爱。这是长诗宣扬的中心思想。

蕾莉与葛斯倾心相爱原本是无可非议的。一、郎才女貌,是天造地设的
一双,他们又爱得那么真诚、挚着和热烈。二、门当户对,两家都是部族中
的头面人物,家道殷实,不像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一贫一富,也不像罗米欧
与朱丽叶那样两家是世仇。然而他们却不被世人理解,遭到攻讦,以致酿成
悲剧。

这种不理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父母,应当说他们的父母是疼爱自己的
独生儿女的。蕾莉的父亲把她看作掌上明珠,马杰农的父亲老年得子,更是
宠爱倍加。但在精神上他们和自己的子女缺乏沟通的语言,对于热恋中的青


年来说,精神上的关怀远胜于物质上的需求,可是他们的父母并不理解。当
蕾莉把自己的心事向母亲和盘托出后,换来的是把她锁在深闺内帷,不许她
走出房门半步,以致蕾莉终日“愁云恨雾,似一把利剑插在心底。”蕾莉的
父亲则公开说,如果要强逼他把女儿嫁给葛斯的话,他就砍下女儿如花似玉
的人头,“抛到地上,把它去喂狗”。他们履行的是长辈的意志,哪有考虑
儿女的情愿!他们对葛斯的那股痴情,爱得发狂的心理更认为是荒唐,是疯
子行为,并成为拒婚的一个借口。

年来说,精神上的关怀远胜于物质上的需求,可是他们的父母并不理解。当
蕾莉把自己的心事向母亲和盘托出后,换来的是把她锁在深闺内帷,不许她
走出房门半步,以致蕾莉终日“愁云恨雾,似一把利剑插在心底。”蕾莉的
父亲则公开说,如果要强逼他把女儿嫁给葛斯的话,他就砍下女儿如花似玉
的人头,“抛到地上,把它去喂狗”。他们履行的是长辈的意志,哪有考虑
儿女的情愿!他们对葛斯的那股痴情,爱得发狂的心理更认为是荒唐,是疯
子行为,并成为拒婚的一个借口。

二重不理解来自世人。蕾莉和葛斯在恋爱的初期,便遭到人们飞短流长
的议论。他们把男女自由恋爱,看成大逆不道,“爱情出现在哪里,哪里就
家宅不安,像是有人揖舞钢刀乱杀乱砍”,有人还像“狗一样嗷嗷吠叫”,
从而逼到蕾莉退学回家,一对青年恋人活活被拆散。后来,葛斯终日徘徊在
蕾莉家门,市井小人更是恶语中伤。蕾莉族人认为葛斯行为不轨,玷污了他
们的名声,要蕾莉的父亲对葛斯严加惩办,以致蕾莉的父亲对葛斯拔刀相向。
而葛斯的族人对葛斯亦不理解,他们要他放弃对蕾莉的妄想,因为族中有的
是漂亮的姑娘,“论人才相貌个个都比你心上人强。”他们无法理解倾心的
爱是取代不了的。

三重不理解来自友人。义士努法尔同情葛斯处境,与他结交。同时,他
为了促成朋友的婚事,不惜动用刀兵。但当他战胜蕾莉部族后,却听信了蕾
莉父亲的话,认为一个有名望的人不可能与疯子结亲。所以他回答说:“我
们都是有名望的人,珍惜声誉,让此事成为教训永远记取。”他立即偃旗息
鼓,率军撤离,撇下葛斯不管。

世人嘲笑葛斯痴情,疯癫。正如蕾莉写给葛斯信中说的:“你向我献上
一颗赤诚的心,因此才招惹得人们议论纷纷。”他们遭到世人的笑话,诗人
认为这是由于“心情平静的人内心安祥欢畅,他们哪里体会失意人的悲伤。”

以上三重不理解的症结在于社会,在于封建包办的婚姻制度。东方的礼
教比起西方来更加森严。在封闭式的社会里,男女没有机会彼此交往,一旦
接触,有情人容易产生心心相印的爱情。但能否结合,并不由年轻人的意愿,
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尊长的意志是不可违抗的,否则便成为众矢
之的。长期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养成了传统的道德习
惯,把名誉、礼教、伦常看得高于一切。他们看不惯年轻人的出格行为,总
想用封建桎梏来限制他们的自由。正如诗人在诗中写的那样:“这世道千方
百计把世人捉弄。。只要你一抬脚走着这人世之路,到何地何方都受这人世
的约束。”为此,蕾莉在临终前对社会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她说:“我受尽
了折磨,这算什么爱情?!我受尽了煎熬,这算什么人生?!”这也代表了
封建社会里千百万受压迫的妇女的心声。她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举步维艰,理
想变成了一场梦幻。

蕾莉与马杰农的爱情为社会所不容,世人不理解,诗人认为人类缺乏同
情和仁爱也是一个根本的原因。因此,他描写了马杰表向乌鸦倾诉衷肠,与
野兽相依相伴的情节,讲述了暴君和恶狗的寓言。

马杰农有满腹情思无处诉说,便把傲立枝头的乌鸦,当作“同心的好友,


难得的知音”,悲悲切切地向她倾吐心中的块垒,这是多么凄惨的一幕,说
明了人世又是多么的冷漠,他竟找不到一个能倾心相告的人!

难得的知音”,悲悲切切地向她倾吐心中的块垒,这是多么凄惨的一幕,说
明了人世又是多么的冷漠,他竟找不到一个能倾心相告的人!

木鹿城的暴君却不明白这层道理。当他把一位侍臣抛给自己豢养的恶狗
撕咬时,恶狗反而对侍臣摇起尾巴来。因为这位侍臣平时有恩于这群恶狗,
经常分赏食物给它们。于是侍臣对国王说:“狗通人性,不忍加害恩人”,
而他为国王奔走效劳十年,国王却这样“翻脸不认故人。”从而使这位暴君
终于明白了:“宽厚待人才能永保社稷平安”。

诗人宣扬仁爱能建立安定的社会秩序和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关系。仁爱也
能改变野兽和暴君的凶残本性。如果人们对蕾莉和马杰农多几分同情,多几
分仁爱,也就不会造成这样悲惨的结局。于是诗人奉劝世人要多多的积德行
善,不可一意孤行,蛮横逞强,否则自食恶果,给儿孙带来祸殃。

《蕾莉与马杰农》堪称是东方的《罗米欧与朱丽叶》,与我国的《梁山
伯与祝英台》亦有极相似之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

一、歌咏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正如
马杰农对蕾莉宣告的那样:“她若是美酒,让它永远盛在我这杯子,她若是
金币,币面上永远刻着我的名字。我愿献出生命,为了她美丽的容颜,我日
日愁肠百结,但我心甘情愿。”蕾莉与马杰农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都是
同窗书友,朝夕相处,而罗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