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周恩来与他的世纪 >

第18部分

周恩来与他的世纪-第18部分

小说: 周恩来与他的世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级人士讲。那是个星期五的晚上,武汉警察头子向南京发了封急电。南京的上司不在,正是周恩来安插在警察总部的一位地下工作者(26)接到了这一消息。
这位地下工作者与周在特科里的左膀右臂弥勒佛李克农有联系。李当时在南京工作,一接到这位地下工作者的报告便立即乘火车去上海向周恩来报警。顾顺章完全了解内情,包括安全站、党的领导人藏身地以及联络和供给线。周恩来不得不立刻行动,在聂荣臻、李克农帮助下,安排党的领导人全部隐藏了起来。所有路线全部更改,还向交通员报了警。安全站全撤空了。聂荣臻回忆当时的情景说:“两三天里真是紧张极了”“恩来和我们几天都没有合眼。”尽管周做出了努力,不少党员还是被捕了,可是“28 个半布尔什维克”倒无一被捕。邓颖超证实说:”许多好朋友被杀了,包括蔡和森(27)。” 她本人、蔡畅和其他一些妇女承担了向家属报警的工作。“但是党不想让我们冒太多险。母亲和我离开了上海。”有一段时间,邓母扮成尼姑藏在杭州的一个尼姑庵里。
据国民党人士说,顾顺章企图刺杀当时在武汉的蒋介石。后来他改变了主意。坦白了。但是共产党的说法是顾早已决定叛变。他写了一封信。他的家人也参与了阴谋。顾告诉他们,万一他不能得手,他们就把信交给蒋的秘密警察。(28)


顾的全家 12 口人,除了一个 12 岁的小孩之外,全被处死。他们破埋在自家的院子里。尽管顾投靠了国民党,并没有好下场。几年之后,他被蒋的秘密警察杀了。
以后的几个月,党的领导人所在的上海越来越不安全。夏去秋来。日军大学进犯中国北方,1931 年 9 月占领了东北。一年之后,宣布东北为独立的满洲国。中国清王朝的末代皇帝傅仪由日本人加冕为满洲国皇帝。
周作为党的军委负责人起草了一份呼吁书,散发给包括蒋介石军队在内的全中国军队,向全国的国民党军队建议停战,以便团结抗日。然而周的建议没有得到巴威尔米夫和国际路线派的支持。“又是妥协!跟蒋介石不可能妥协!”国际路线派把满洲被占领看成是对苏联的威胁。1931 年夏天,他们宣布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时候到了。这个主意是要阻止蒋介石与日本结盟反对苏联。蒋必须先在国内对付共产党。
11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如期宣告成立,设在毛泽东的根据地江西瑞金。周被选为新的“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于当年 12 月离沪赴苏区。
也在 11 月,上海的儿家报纸登出了悬赏告示,凡是提供导致抓获周恩来的情报者可得高达十万银元赏金。这时周已被认定为伍豪,这是 1919 年他在天津创办觉悟社时用的假名。他有时用这个假名,也用其它的假名,如少山。他在管理特科时也用这个名字。此时呈现出来的周并不是那个敏感、智慧、富有人情味的全中国热爱、敬仰的人,而是另一个周:一个无情的人,一个对叛徒判处死刑的人。周组建的精干的袭击队把他们的行动命名为“伍豪之剑”。而伍豪的剑是十分锋利的。
蒋介石深知周极为精明能干。他对秘密警察头子戴笠说:”如果我们抓住了周恩来,整个共产党就会垮台。”
周恩来在上海度过的最后几周里还确保秘密无线电台网运转良好,隐蔽安全。当时接收站设在一幢西方人的房子的屋顶上。他仔细地做了全面检查。有大量档案、积累的资料必须分散隐藏起来。60 年后有些资料才从私人手中收回。
他完成了工作后,启程前往毛泽东的根据地。有人说他化装成了天主教神父(这不大可能),也有人说他打扮成了穆斯林阿訇。周蓄了很浓的黑胡子,乘小船,绕道来到汕头,他于 1925 年和 1927 年曾在这个港口城市战斗过,然后于 1931 年 12 月底抵达毛的根据地。


注释
① 瞿秋白——见第一部第 5 章。
② 这些对周性格的评论是完全一致的,流传了几十年。
③《孙子兵法》据说可追溯到公元前 6 世纪。其最佳英译本为塞缪尔贝格里非思(SamuelBGriffith)译,牛津大学出版社,1963 年出版。
④1977 年 10 月作者访问叶剑英元帅谈话记录,及作者与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组座谈记录。
⑤(13)见《周恩来选集》上卷(英文版),北京外文出版社,1981 年出版。⑥作者与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组座谈记录。
⑦熊向晖,1917 年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驻英代办。多次陪同作者在华旅行。20 年间与他多次谈话。
⑧夏衍,1900 年生。杰出的作家、剧作家、上海左翼作家联盟成员。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多年。1956 年起结识作者。见夏衍著《懒寻旧梦录》,三联书店,1985 年出版。
⑩ 周扬(1908—1989)左翼作家联盟成员。见克莱茵和克拉克:《名人传记词典》及韩素音丈档。作者与这位作家相识 35 年。
⑩李克农(1899—1962)周恩来建立情报组织“特科”后,李就在他领导下工作。见克莱茵和克拉克:《名人传记词典》。
(11)康生——1898 年生于山东省。曾就读于德、法,在苏联受训两年。见罗杰费里哥特(RogerFaligot)和罗米考弗(RemiKoufer)著《康生》,拉芳(Laffont)出版社,1987 年于巴黎出版。另见克莱茵和克拉克:《名人传记词典》。
(12)《中央通告第九十一号——三全扩大会的总结与精神》,见《周恩来传》,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 年出版。
(14)刘少奇(1898—1969)生于湖南省。早年在莫斯科学习,回国后成为工人领袖。30 年代领导中共华北局,在北京和华北的知识界也颇具影响。见克莱茵和克拉克:《名人传记词典》。
(15)蒋经国——蒋介石的长子。在苏联滞留多年。1937 年回国。其父死后,在台湾任总统。1988 年去世。
(16)(17)(18)见《周恩来传》,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 年出版。
(19)作者访问邓颖超谈话记录。
(20)见路易艾黎著《90 岁时回忆我在中国的岁月》及同作者的谈话。韩素音文档。
(21)夏衍追忆及韩素音笔记和谈话记录。
(22)见《周恩来传》,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 年出版。布兰特、施瓦茨和费正清(C。Brondt;Schwartz 和 Fairbank)著《中共文献史》,贾罗尔德(Jarrold)父子出版社,1952 年于诺威奇(Norwich)出版。
(23)指 28 个半布尔什维克。“半”是指一名难以描述的党员,他很快离开了这一批人,没有参与他们的活动。
(24)王明,即陈绍禹。博古,即秦邦宪。见克莱茵和克拉克:《名人传记词典》。
(25)鄂豫皖根据地。见地图,是毛泽东领导的根据地之外的红军主要根据地之一,其主要指挥官之一是徐向前。
(26)地下工作者的名字叫钱壮飞。
(27)蔡和森之死。蔡被派赴香港指导那里党的工作,被英国警察捕获后移交给蒋的秘密警察。1931 年底遭杀害。见《名人传记词典》。
(28)关于顾的信,作者曾询问是否还保存着,答复是否定的。 

第七章 推举毛泽东(1931—1935)
——1931 年 12 月底周抵达瑞金根据地
——1932 年 7 月推荐毛担任军职
——1932—1933 年一度受王明和共产国际制订的军事路线影响;第四次反“围剿”虽以蒋的失败告终,但由于人力损失很大,周开始对这一路线产主疑虑
——1932—1933 年间中共临时中央在根据地推行的“布尔什维克化”使商人和一部分农民产主了对立情绪
——1933 年秋,共产国际派奥托布劳恩(又名李德)来加强贯彻执行“布尔什维克化”政策
——1933—1934 年蒋介石在反动将领们的帮助下进行第五次“围剿”,取得成功
——1934 年夏,博古筹决定撤离根据地
——1934 年 10 月,开始长征
——1934 年,长征途中发生意见分歧
——1934 年 12 周目开黎平会议,周要求毛发言并接受毛的意见,向贵州省的遵义进发——1935 年 1 月红军到达遵义


离开井冈山之后,毛泽东在福建和江西省的交界地区建立了游击队根据地。这是一片肥沃、水源丰富的土地,到 1931 年,这片根据地包括 21 个县,方圆 5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250 万。这里有一些风光明媚的小城镇,其中最大的是瑞金,有 2 万人。这个地区因为有锡矿,是商贾必经之地。自 1930年底起,蒋介石对瑞金根据地发动的“围剿”已不下三次。第一次,他的 10万人马碰上了毛泽东爱用的捉摸不定的游击战术。“诱敌深入,分割包围,骚扰敌人,攻其不备,夜间袭击……。”蒋介石吃了败仗。1931 年 4 月,蒋的国防部长率领 20 万人进行的第二次“围剿”同样以失败而告终。第三次“围剿”于 1931 年 7 月开始,但在 9 月间日本占须了满洲,与蒋同盟的一些军阀拒绝继续打内战。事实上,有一支 17000 多人的军阀部队带着武器、弹药和珍贵的无线电设备投奔了瑞金根据地。
1932 年 1 月,日本人进攻上海。驻守上海的是蔡廷锴。正是他,1927年 8 月在南昌杀害了他师里的 30 名共产党学员。但他是位爱国者,他率领的19 路军保卫上海,英勇杀敌,激励了中国百万民众。蒋面前一片抗议浪潮,知识界上书请愿,数以千计,要求抗日。蒋的回答是“攘外必先安内”,5月,他继续同日本谈判停火①。他切断了 19 路军的供给,派蔡廷锴去打瑞金根据地。

在后来的两年半里,周恩来的有些作法,及某些公开讲话全然不象一个头脑冷静、秉性公正的领导人。只有在“彻底布尔什维克比”的请洗中,他不断努力减轻镇压手段的残酷性时,我们才能看到那个我们所熟悉的人。然而,他似乎执行了王明一博古集团的一些十分愚蠢的政策。而这些政策带来的是丧失了几乎所有的根据地,使近 90%的共产党组织和军队遭到破坏。1930 年,周明确主张的凡事要循序渐迸,这时仿佛已荡然无存。
王明夸大其词地说瑞金根据地是“苏区”,这块播种地有一天会变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但是,这里同其它地方一样,推行“布尔什维克化”造成了地方上的冲突。12 月,周抵达瑞金后评价了清洗“AB 团”一事。“AB 团”实际上是逼供信的产物,被打成“AB 团”的人被称做fan革命,被认为全是渗透进来的国民党分子。1931 年春,毫不留情地进行清洗。到 12 月,清洗的后果已摆在周的面前。他在写给中央政治局的信中说:“我入苏区虽只三日,但沿途所经,已见到闽西解决社党所得的恶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现在许多群众不敢与共产党接近”②。
然而,“布尔什维克化”还要进行。作为中央委员会和军委成员的周必须执行这一任务。毛泽东创立了瑞金根据地,在民众中得到广泛的支持。他已被任命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但在党内地位低于周,只是中央政治局的一名候补委员。周到根据地时,可能有人预计会出现对抗,可是周根本没想和毛争威望及权力。相反,1932 年 7 月他给苏区中央局写信,推荐毛出任在瑞金的红军(也称为一方面军)的总政委。周指出,毛泽东同志有丰富经验,应该给他发挥才能的机会。苏区中央局起先同意了,但两个月之后他们又改变了主意,不许毛过问军队。周恩来以及在他推荐毛的建议书上签名的军事指挥员朱德和王稼祥,都只有服从。这时,他们接到的关于军队行动方针的指示与毛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恰恰背道而驰。指示说苏维埃共和国必须有一支强大、勇于作战的职业化军队。必须扩大根据地。必须攻占更大的地盘,夺取更多的城市,结束“被动局面”和“保守主义”。至于地方工作方面,必须根除毛实行的“右倾机会主义和富农政策”。还要坚决谴责“小农的狭隘思想”。
毛泽东表示反对,但是他在军队和军委里都没有一官半职,只是根据地地方政府的“主席”,而且他这个主席还要受两个副主席的限制,大家知道其中一位副主席是与他意见不和的项英③。
这时的周,态度常常不够明朗,令人难于理解。在后来几个月的沉浮中,从周撰写的热情洋溢的文章和发表的演讲中,再也找不到头脑清晰的他,有的甚至为“彻底布尔什维克化”唱赞歌。是他害怕遭清洗?还是他的确认为应该这样做?
1933 年,博古来到根据地。这时在国内只逗留了短短一段时间的王明已返回莫斯科了,把他的副手博古留下负责全面工作。王明从莫斯科发回一系列冗长的秘码电报,以此来指挥根据地的一切。
毛称之为“电报闹革命”。电报通过上海的无线电台中转④。只是在 1934年,在上海的中转无线电台被蒋的秘密警察查获,联络中断了。
在瑞金,周负责无线电台工作。在这些电台站里工作的是经过训练的无线电收发报员,他们是难能可贵的无名英雄。这些人的统一代号是“九十九”。“无线电台是我们最重要的通讯方式,没有它就不能与其它根据地联络,我们就得不到消息”。对周来说报务员的生活条件和训练同密码的安全和保密一样重要。他不允许“最细微的疏忽或差错”。他自己的办公室和住处就安排在根据地最大的无线电台站旁边。1936 年埃德加斯诺见到周时,周说:“国民党一次也没能破译我们的密码。”

“斗争”,后来按共产党的话来说叫做“两条路线的斗争”,早在 1932年就已在“国际路线派”和毛泽东之间开始了。
毛泽东认为根据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维持一支庞大的职业化军队。游击队花费少得多,而且作用更大。武装农民不需专门的营地,也不需穿什么军装。他们可以去种田,同农民一起分担农活。毛说,他们在自己的家人和村子里就象是“水里的鱼”。
毛还反对剧烈的上改。他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放过了富农和中农,只集中反对人们最仇恨的、最霸道的地主。他们残酷地进行剥削,人称“老虎”。然而那些纯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