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 >

第83部分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第83部分

小说: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人讲究饮食文化,餐桌上最能培养感情,来俊臣也不例外。一天,他在家中设宴招待岳父母一大家子。山珍海味不必说,还有歌舞助兴。

这时门子来报:“卫遂忠来了。”

来俊臣不由眉头一皱,身份不一样了,自然不能再同原先那帮人频繁来往,便低声问道:“他来做什么?”

“回老爷,他说找您来小酌几杯。”

“就说我不在,让他改日再来。”

卫遂忠原本就已经喝了不少,等得正犯晕呢,听了看门人的话,一下子火了:“不在?放屁!这门口的车马是谁的?又是谁在里面歌舞升平?”

“我家老爷真不在……”

“滚开,我自己进去找!”

借着酒力,卫遂忠闯了进去,直接撞到了来俊臣的宴席上。

来俊臣十分尴尬,王家人十分惊愕,卫遂忠十分火大。

“来大人,为何骗我说你不在?难不成怕我喝光了你家的酒不成?”

“……”

“噢,想必这位就是来夫人,这几位就是赫赫有名的河东王氏了?什么世族大家,全是狗屎!别跟我装清高,有朝一日落在老子手里,让你们……”

卫遂忠的话并没有说完,因为恼羞成怒的来俊臣已经让家人把卫遂忠堵上嘴拉了出去:“哪里冒出来的酒鬼,给我打!”

皮肉的疼痛让卫遂忠一下子清醒了,他被自己闯下的大祸惊呆了,赶紧跪地求饶。好在来俊臣念及旧情,而且日后办案也少不了此人,所以只是痛打了一顿,赶了出去。

可是来夫人从小接受的都是正统教育,来往的也大多是名士,从未见过如此粗俗之人指着自己的脸大放厥词,如何能忍受得了?她当场就哭着跑回了房间。过后,她越想越气,越想越伤心,觉得已经没脸再见家人了,干脆自己寻了短见。

听到这个消息后,卫遂忠吓得魂不附体,好几天没敢在来俊臣面前出现。幸运的是来俊臣居然也没来找他。

虽然老婆死了,但来俊臣作为“王家女婿”的地位并没有改变,所以他并不是很在意。至于美貌女子嘛,再找一个就是。

很不幸,这次他看中的又是段简的女人。

这次他相中的是段简的小妾,手法嘛,和上次一样:假传圣旨。

段简人微言轻,只能哑巴吃黄连,苦水自食。但卫遂忠与来俊臣相交多年,深知其为人,难保哪一天他心中不爽会翻出老账,自己到时只怕要死无葬身之地。为求自保,唯一的办法就是扳倒来俊臣。

第二十九章 来俊臣之死

事实上,不止卫遂忠想置来俊臣于死地,还有一个人,与来俊臣也是势同水火。

这事得从一个有点白痴的家伙说起。

此人虽然思维有点异常,但却不是精神病患者,更不是游手好闲之辈,他曾官拜箕州(山西左权县)刺史,大名刘思礼。

刘刺史为官没见什么光辉事迹,倒也没什么劣行,这官应该是可以安稳做下去的。只可惜从政前的一段经历着实坑苦了他。

刘刺史曾经是一名专业技术人员,特长是看相,领他入行的师父叫张憬藏。

现在看来,张憬藏的看相水平估计非常一般,否则不会连自己人都忽悠,而且还忽悠得这么不靠谱。他忽悠刘思礼说:你以后能当上箕州刺史,随后还能做到太师。

太师一职非同小可,虽说没啥实权,但地位高啊。刘思礼明白这一点,当上箕州刺史后他更加觉得师父说得一定没错。那就事在人为吧。

回家查了一下历朝典故,刘思礼发现基本上只有开国元勋才能做上太师,换句话说,他得先成为开国元勋。可这怎么可能呢?

要说刘思礼的思维方式就是与众不同,他没有怀疑师父的预言,而是积极物色可以建立新王朝的人选。建立了新王朝,自己不就顺理成章地做上太师了嘛。

根据所学到的相理,刘思礼认定洛州录事参军棻连耀便是那个真命天子。急性子的刘思礼当即便向他表明了这一点。棻连耀也是个富有想像力的人,对此居然欣然认可,两人一拍即合。

二人虽说有些无厘头的狂妄,但有一点还是很清楚的,光靠两人天天空口白话可夺不了天下,得积极发展下线,于是他们便将目标牢牢锁定在了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官员身上。无奈这些官员大多功成名就,无心谋反,怎么办?

那就接着忽悠呗。

手段大致如下:

遇见目标人群,主动招呼“今天吃了吗?”只待对方一响应,便热情上前拉住对方的手作看相状。既是同僚,自然不好甩手走开,于是刘思礼装模作样地看了一阵子后便故作惊讶地大乎一声“啊呀,你以后定然是大富大贵!”

这个话题相信没人会不感兴趣,自然感兴趣自然免不了要多说几句。碰到投机的,刘思礼就开始暗示棻连耀有君临天下的造化,若想永葆荣华富贵就得靠他。

换做以前,这分明便是一派胡言。可搁在大周朝,既然女人都能革命当皇帝,棻连耀能当皇上也不无可能,所以也有一些人对此深信不疑。而这其中也不乏天官侍郎之类的高级官员。

听到者有信之,有不信之,但也仅限于地下活动状态,直到明堂尉吉顼知道后这一平衡才被打破。

吉顼也非平常之人,人们对他的评价是“阴毒,敢言事”。这种人基本不信鬼神,自然不会相信刘思礼的话,但他敏锐地觉察到这将是自己的一次绝好的机会。

告密最好是直接报告,中间环节越多,摊到自己头上的收益就越小。可是现在如今不比当初,很难再直接去向女皇告密。怎么办?

后来他想到了来俊臣。对,与他联盟,顶多到时候功劳平摊好了。

接到密报后武瞾迅速召见了吉顼,问过大致情况后立即指派武懿宗和吉顼负责督办此案,各部门从人员到财力务必全力配合。

武懿宗阵前对敌是胆小如鼠,对百姓却是凶狠如狼,且心胸狭窄。如果说吉顼是抓住了命运的眷顾,武懿宗则是看到了复仇的机会。不过这也难怪,他本人长得又矮又矬,一脸猥琐,想必内心十分自卑。而正是这种自卑导致他极度敏感,日思夜想着要“回报”那些打心眼里瞧不起他的社会名流。

残酷加变态,听听都让人毛骨悚然。

他们的办案手段很简单,先把刘思礼抓来,不打不骂,只是明明明白白地告诉他:皇上已经知道了你所说的大逆之言,本想立即把你杀掉,但圣上仁慈,希望你能坦白从宽,戴罪立功,或许能重获自由。

主审官的话语虽不重,但一旁凶神恶煞般的狱卒和满地刑具已足以让刘思礼看清自己的处境。他那颗被洗过的大脑突然完全清醒了,磕头如捣蒜,急切地表示一定配合。

有了这句话,武懿宗笑了,他拿出一份先前拟好的名单,让刘思礼逐个交代与其同谋的罪行,有了供词后便挨个抓人。

一番折腾后,武懿宗如愿以偿地拿到了供词,随即上疏姑妈,建议按律对谋逆之人予以严惩。

于是,凤阁侍郎兼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李元素、夏官侍郎兼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孙元亨、天官侍郎石抱忠、刘奇等三十六位社会名流惨遭灭族,亲朋好友被牵连流放的竟多达一千余人。

武懿宗没有忘记刘思礼,对于这个已经完全失去价值又知道太多的人,他当然不可能再留着。

案件处理完毕,武曌很高兴,因为地位又得到了巩固;武懿宗很高兴,因为复仇欲得到了满足;吉顼也很高兴,因为才能获得了高层的认可,上升通道已打开。

但还是有人不高兴,例如来俊臣,因为他嫉妒。

在来俊臣看来,武懿宗我得罪不起,你吉顼不过一个小小的县级官员,居然想爬到我头上去,抢我饭碗?

来俊臣决定干掉吉顼!然而吉顼已今非昔比,得到风声后他很快争取到了面奏皇帝的机会。借着这个机会,他详细地向武曌描述了自己办案的具体过程,得到了女皇的充分肯定。

自然,来俊臣的计划破了产,但他与吉顼的这个梁子也算是结下了。

吉顼同样希望来俊臣早死,越早越好。

现在卫遂忠想干掉来俊臣。可这谈何容易?来俊臣深得武曌信任,横行多年,自己若是贸然行动,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权衡再三,卫遂忠决定把宝押在魏王武承嗣的身上。

来俊臣的主要工作是告密和刑讯逼供,当整个国家都摄于他的淫威而战战兢兢时,他反而对工作失去了兴趣。百无聊赖之下,他命手下人把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的名字做成表格,自己则随便用石头往表格上砸,砸到谁谁倒霉。

尽管卫遂忠地位不高,但因为他是来俊臣的人,所以很顺当的见到了武承嗣。

寒暄过后,卫遂忠十分“关切”地告诉武承嗣,前两天来俊臣又砸石头了,这次砸中的正是王爷您。

武承嗣开始并不担心,但联想到几个皇子的下场,他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冷战。亲生儿子尚且如此,自己这张亲情牌只怕也靠不长久。想到来俊臣的阴险毒辣,武承嗣顿时直冒冷汗,赶紧赔笑着向卫遂忠请教。

见武承嗣上钩了,卫遂忠微微一笑,轻描淡写地抛出一句话:“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武承嗣一拍大腿:妙啊![小说网·。cc]

想干就干,武承嗣很快找到武三思等自家兄弟,描述了目前的处境。几个人一合计,觉得还要再拉上身为武家媳妇的太平公主,太平又扯上了兄弟皇嗣武旦……就这么七扯八扯,最后竟连皇城禁军的全部高级将领都加入了这一统一战线。这些人出身不同,脾气不同,但目的相同:为了自身的安全,一定要搞掉来俊臣!

人多胆气儿就壮,大家伙一起联名给武曌递了份诉状,指控他触犯了多条刑律。

不久来俊臣被捕入狱。

人是抓了,可相当长一段时间过去了,却一直没有传来来俊臣被定罪的消息。

这颗重型炸弹绝不能留!于是武家皇族再次轮番上阵,要求审讯来俊臣。

重压之下,果然有大收获。除贪污受贿、欺男霸女外,他们惊讶地发现原来一向自诩忠心耿耿的来俊臣竟然真有“反情”:来俊臣得意之时曾吹嘘自己有与石勒相仿的才干。

石勒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君主。他早年为奴,后投奔了匈奴军,凭借战功成为了大将,而后又分裂了出去自立为帝。

石勒和来俊臣二人均出身低微,又都后来手握大权,确有一定的共通之处。或许这就是来俊臣说这话的原因。可他疏忽了一点:石勒最后做了皇帝,你来俊臣是不是也想做?如果是,那就是谋反!

武承嗣等人如获至宝,赶紧将这一重大发现上报!

然而武曌还是不表态。

在女皇表态之前,我们不妨轻松一下,先播一段插曲:

薛怀义死后,武曌陷入了一段长达两年的感情真空期。神功元年(公元697年),善解人意的小女儿太平将又一位绝世美男送到了母亲的身边。

这个男人叫张昌宗。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张昌宗趁热打铁,把哥哥张易之也推荐给了武曌:“臣兄易之器用过臣,兼工合炼。”意思是我哥哥的器官比我还大,而且技术高超,可以更好地帮助陛下调理阴阳。武曌大喜,当即把张易之招来伺候,从此便命二人贴身伺候。

由于容貌出众,功夫了得,再加上出身不俗(祖父辈的张行成在高宗时期曾任尚书仆射),谈吐不凡,二人自进宫起就备受宠爱。如果说薛怀义是凭原始的雄性和蛮劲来讨武曌的欢喜,那么张氏兄弟走的就是柔美路线,每天施粉涂朱,一身锦衣绣袍衬托出白皙的皮肤,更是显得风度翩翩,好一派公子风度!如此绝代男色,真可谓人间少有,天上难见!

走惯“裙带”路线的武承嗣、武三思等人又开始拼命巴结二张,争着替他们执鞭牵马,讨好地称张易之为“五郎”,张昌宗为“六郎”。

二张倒也颇有孝心。飞黄腾达后,除了给老妈买田置地、购买金银首饰外,还十分关心老妈的身份问题。拗不过二位的枕边风,武曌下旨加封二人的母亲臧氏、韦氏为太夫人,赏赐无数,并命令同样英俊不凡的凤阁侍郎李迥秀贴身伺候。

这段插曲可不是“皇帝换性伴侣”这么简单。日后许多重大事件均与这二张脱不了干系,包括来俊臣的倒台。

武承嗣等人花了大工夫把来俊臣扳倒,却迟迟等不来处斩的旨意,不禁都慌了手脚:再不弄死这小子,等他缓过神来,死的就必定是我们了!

于是武承嗣开始大规模给二张送礼,好话也说了一箩筐,只求一件事:让来俊臣死!

可又几天过去了,来俊臣依然好好地活着。

从内心来讲武曌并不想处死来俊臣,毕竟来俊臣帮助自己坐稳了江山,功不可没;虽然狂妄,但还没有胆子、也没有雄心和能力谋反。

然而来俊臣活着,就足以令诸武心惊胆战。

此时吉顼的一番话给局面带来了转机。

吉顼得宠后经常作为亲信跟随在武曌身边。来俊臣下狱后,一次御花园骑马散心,女皇很随意地问了一句:“最近民间可有什么事情发生?”

吉顼恭敬地回答道:“也没什么事,只是百姓对来俊臣下狱后迟迟不宣判议论较多。”

武曌睥睨着吉顼:“朕也是念及来俊臣的贡献,这才一直犹豫不决。”

“陛下!”吉顼突然转过身,神情激动:“来俊臣收受贿赂,诬陷忠良,死在他手上的冤魂可塞满道路。这种国家的蟊贼,杀了是为国除贼,为民除害,陛下大可不必怜惜!”

武曌没有再说话,只是怔怔地将眼光投放得越来越远。

确实来俊臣为自己出过不少力,原本打算让他平平安安富贵一生,可现在看来是不行了。武家和李家联合起来弹劾他,民间百姓也都议论纷纷,可见来俊臣早已时众矢之的。此时若还一力维护,只怕连自己都会被人不齿,实在是得不偿失。这条狗虽说好使,但丢车保帅也该是时候了。

终于武承嗣等人如愿以偿——神功元年(公元697年)六月三日,来俊臣被绑赴刑场,斩首示众!

刽子手大刀挥过,人群中立刻爆发出巨大的喝彩声,人们争相冲破警戒,拼命挤到来俊臣的尸体旁,将他的肉撕下来生生地放进嘴里。多少个年头,人们在来俊臣的白色恐怖下战战兢兢地活着,无数家庭因他分崩离析、支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