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化工大唐 >

第24部分

化工大唐-第24部分

小说: 化工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晚荣对李清泉说试用就试用的态度很是欣赏:“老爷子真是雷厉风行,说试就试,没二话。”
  李清泉呵呵一笑,摇手道:“晚荣,你别说好听的。给你说实话吧,起初我还真不信你能做出好皮革,我用了一张废羊皮一泡,没想到居然效果不错,这才放了些好皮下去。放得晚了,还没有好,明儿给你看。”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他是老师傅,一试就知道陈晚荣这鞣剂效果奇佳,不用等待所有的皮革做好就知道结果。
  “行,到时还要麻烦老爷子。”陈晚荣微笑而言。
  李清泉坐下来,招手要陈晚荣坐下,这次并没有半躺半靠着,而是坐得直直的,眼睛瞅着陈晚荣:“晚荣,你这鞣剂得多少钱一斤?”
  生意上门了,陈晚荣欣慰不已,略一沉吟:“老爷子,要是别人要这价钱一定会更高,你要的话一百文钱一斤。”
  “一百文一斤?”李清泉吓得直缩嘴皮。
  鞣剂的消耗量很大,不象火碱一个月只需要十来斤就够了,而鞣剂一个月却是要消耗千多两千斤,一个月下来就要多出百多两百贯钱,这可是个大数目,李清泉想不惊讶都不成。
  顿了顿,李清泉侃价:“晚荣,能便宜点吗?十文钱一斤,怎么样?十文钱一斤,我要一百斤。”一百斤稀释之后,至少可以用十天了,一个月下来差不多三十贯钱,这成本还是能接受。
  陈晚荣想也没想就否决了:“老爷子,一百文一斤,不能少。”
  李清泉滋了一声,颇有几分气愤:“晚荣,你的鞣剂是好东西没错,是我这辈子见过最好的鞣剂了。只是,我猜你使用了明矾,明矾能值几个钱呢,你这不是坑我吗?”
  明矾和食盐调配的鞣剂,根据温度的不同比例也不同,就算李清泉知道使用了明矾也不怕他学到技术。陈晚荣并不担心此点,微微一笑:“老爷子,我听说过一副富有哲理的联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不论我用哪种原料,只要做出的东西好就是学问。老爷子,学问值钱呢。”唐朝没有专利一词,用学问一词便于李清泉理解。
  “世事洞明皆学问!”李清泉品评一句,很是惊异的打量着陈晚荣:“晚荣,你真有学问,这联句警世之言呐!”
  谦逊是陈晚荣的美德,哪能掠人之美,笑道:“老爷子,这是吴先生的诲人名句,我听再荣说的。”
  “哦!”李清泉哦一声,再次品评起来:“世事洞明皆学问!说得好啊,说得太好了!晚荣,你的鞣剂是好,做出的皮革也好,可鞋子穿在脚上,谁还有事没事盯着脚去看?好皮坏皮都一个样,能暖脚就成!晚荣,你开得太高了,我不要了。”
  这话很有道理,除了喜欢显摆的人以外,谁还会去注意别人脚上的鞋子呢?一百文这价钱实在是太高,超过了李清泉的承受能力,这话说得很坚绝。
  依陈晚荣想来明矾法比起李清泉现在用的鞣剂好,只要东西好李清泉一定会买,没有把市场承受力计算在里面,听了这话不由得一愣,心想这该如何应对才能不使这笔买卖泡汤?
  第十九章 第一桶金(三)
  陈晚荣的念头转得非常快,一连转了几个念头,立时有了主意,把手里的茶杯一放,击掌大笑起来。这番笑而不言,着实让李清泉摸不到头脑,象个丈二金刚似的,直愣愣的看着陈晚荣,过了好一会儿这才不解的问道:“晚荣,这有甚好笑的呢?做买卖这事得看有没有钱赚,没有钱赚再好的东西也不能做,你的东西虽好,可这是买卖,我不能赔钱来做嘛。”
  “做买卖是为了赚钱,李老爷子这话可圈可点呐!”陈晚荣略一赞扬,话锋一转,反问起来:“老爷子,您可知我为何发笑?”
  李清泉仔细打量起陈晚荣,精明依旧,却颇有点不屑,好象有点瞧不起自己,不由得很是奇怪,自己明明是罗家甸的头面人物,他这个泥腿子居然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这也太小瞧人了。再一审视,陈晚荣这不屑并不是轻视他,而是嘲笑,一时间想不明白,只得问道:“敢问晚荣因何发笑?”
  陈晚荣脸一整,肃然道:“我是在笑老爷子明明知道做买卖是为了赚钱,却有钱不赚,这不是很可惜吗?”
  对这话李清泉不以为然,嘴角微微一扯,颇有几分轻视,笑道:“晚荣,你的心情我能理解。只是,你要站到我的位子上来想想,一百文一斤的话,我一个月投入百多两百贯,所赚不过三二十贯钱,这太不划算了。这皮革是很好,不过顶多加一成价,还能咋样呢?”
  陈晚荣岔开话题,问道:“请问老爷子,长安什么最多?”
  “你问这做甚呢?”李清泉不明陈晚荣之意,不解的反问,转着眼珠想了想:“要说起来的话,长安的人最多。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肩摩肩,踵碰踵,就算喘口气,热气儿都会喷到小媳妇儿的脸上。”
  长安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百万人口大都市,而唐朝更是长安的黄金时期,差不多有现在西安十个那么大,是君士坦丁堡的六倍,是稍后出现的巴格达六个多大,人是最多的,这话再正确也没有了。
  他没理解到陈晚荣的意思,听了他这答非所问的话陈晚荣不由得啼笑皆非,提醒他道:“老爷子说得没错,长安人是最多的。请问老爷子,长安什么样的人最多?”
  男人和女人相差不多,要说最正确的答案应该是男人稍多,李清泉本想如此回答,转念一想陈晚荣断不会无聊到这种程度来问长安的男女人数,摸着肚腩,沉吟道:“要说多的话,长安的官员最多,比起扬州、洛阳多得多。”
  扬州和洛阳是唐朝的大都市,非常繁华,人口也不少。长安是唐朝的都城,官员自然比哪个城市都多,这话虽然不够完善,已经接近陈晚荣的意思,再提醒他道:“老爷子此言极是,长安的官员比任何地方都多。在这之后,还有什么人多?”
  “富商!”李清泉眨巴着眼睛,想了想这才一拍大腿,脱口回答,继而奇怪的问道:“晚荣,你突然提到达官显贵,富商巨贾做甚呢?”
  就算他不这样问,陈晚荣也把他往这方面引导,笑道:“老爷子,我的意思是说你可以做这些人的买卖。达官显贵,富商巨贾,他们有的是钱,只要有好东西,他一定会买。”
  “他们不爱钱,他们爱面子!他们可以大把大把的花钱来买面子。”李清泉点评这些人的德性,颇有点遗憾:“可是,我上哪里去找他们需要的东西呢?就算我的皮革再好,做一双靴子顶多值十来贯,这能赚多少?更不用说,我只是做皮的,不是做靴子的,大头给别人赚去了,我只是赚点零碎钱。”
  有钱人不在乎钱,在乎的是面子,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古今同理!
  陈晚荣再次提醒他道:“老爷子,你这话很有道理,你做皮的绝对没有做靴子的赚得多。可是,有一样东西既值钱,而且你现在的技术就用得上,你不用投入一文钱,却可以大把大把的赚钱呢。”
  “晚荣,是甚?你快说!”李清泉眼睛瞪得老大,猛的站起来,右手握成拳重重砸在桌子上,发出砰的一声响,兴奋得眼睛眨红光:“晚荣,你是说制裘?”
  “正是!”陈晚荣非常肯定。
  裘衣其实是就把带毛的皮处理成皮革,当然上面的毛不能掉,而且要柔软舒适,完好无损,其技术上的要求比起制皮革就多了这么一点。但是,其价值却是不可同日而语,一件好的狐裘价值上千两银子,一辈子不需要做得太多,做过三五件就可以吃用一辈子了。
  李清泉现有的条件完全可以用来制裘,有了陈晚荣的鞣剂,处理出来的皮料品质上佳,要是制成裘往长安一送,那些达官显贵,富商巨贾还不削尖了脑袋抢着买?集中在长安的有钱人甲于天下,这市场有多大,李清泉想想都头晕。
  制裘这事,李清泉以前不是没做过,技术上过不去,做不出上佳皮料。现在有了陈晚荣的鞣剂,做出来的皮料绝对是上上之品,“钱”途无量,李清泉兴奋不已,不住猛敲额头,一连敲了几下,发出砰砰的声响,自我埋怨起来:“我这是做了甚呢?连这都没有想到?郑老爷子一直想做裘衣,只是没有好的皮料,这事才一直拖着。”
  略为抑止一下兴奋的心情,李清泉在桌子上轻拍一下,二话不说:“晚荣,一百文就一百文,我先要一百斤。”
  先前还是死活不肯要,现在却是抢着要,这变化还真够大的。
  陈晚荣的鞣剂效果奇佳,一百文虽然很贵,但绝对值这个数。用这鞣剂做出来的裘衣肯定会大卖,有多少销多少,李清泉无异于挖到一座金矿。做得好的话,他这一辈子的积蓄不过一两年就赚够了,他能不爽快吗?
  他要是知道陈晚荣还有一个更赚钱的主意没有说给他知晓,他肯定会气晕倒。陈晚荣第一个想到的法子,就是要李清泉做手袋。手袋在现代社会广受女人的喜爱,只要是个女人,无论美丑贫富,出门在外都要肩头挎一个,这东西要是在唐朝做出来的话,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古代的女人随身携带东西的袋子叫香囊、荷包,体积太小,能装的东西太少,而手袋则不同了,型号各异,依各自的喜欢选用。女人私事比男人多,其用具也多,有了手袋会给女人提供非常大的方便。
  唐朝民间殷富,老百姓不缺钱,再加上唐朝女性的社会地位高,抛头露面的机会比起两宋明清时期多得多,说人手一个手袋太夸张,至少其市场空间会无限广阔。
  要真是这样的话,古代妇女出门就不必用一块布把东西包了,挎在肩上,或是挂在手臂上,好象走江湖的一样。而是把银钱、胭脂水粉,以及一些女人专用的私秘物品放在手袋里,会成为唐朝的一道风景线。
  更不用说女人的手袋之后,还有男人用的手提包,男女都有包用,古人的宝贝“百宝囊”只好作废了。
  陈晚荣之所以不把这个主意说给李清泉知道,是因为这前景比起制裘广阔得太多,说是王牌一点不过份,买卖还没有做稳,先把王牌打出来,这很不明智,是以陈晚荣才出主意要李清泉制裘而不是制皮包。
  才要一百斤,太对不起自己这个金点子了,陈晚荣微微一笑,准备抓住时机搞促销了。
  第十九章 第一桶金(四)
  “老爷子,您想想,您要做皮裘的话,您得先得给主顾们看皮料,所以您皮料越好,越是能引起主顾的兴趣。这鞣剂您最好不要用得太狠,一定要有上佳的效果,做出的皮料才会最好。”陈晚荣开始给李清泉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画卷。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样品一定要做得很好,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没想到这话居然从泥腿子出身的陈晚荣嘴里说出来,李清泉虽是知道他精明过人,却也不得不惊讶:“晚荣,你这话有道理。咦,晚荣,你没做过买卖,咋懂这些呢?”
  现代社会一旦开发出新产品,就得做出样品给客户检测,甚至试用,获得客户认可。为了拉客户,供应商在做样品时不遗余力,把样品做得非常好,等到客户稳定之后就要耍手段了,品质必然有所下降。
  这就是生意场上的“甜枣酸梨”说法,意思是说先给上佳品质的产品稳住客户,一旦客户稳定了就会耍手段,有意识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品质。
  这种手法那些全球大公司没少用,在现代社会屡见不鲜。
  别的不说,就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比如卖皮鞋的,如果你要他摆在柜面上鞋的话,往往会找借口不给你,为什么呢?因为那是样品,做得比正式卖的产品好。
  这些生意上的手法陈晚荣熟之极矣,当然不能说给李清泉知晓,微微一笑继续描绘美好画卷:“老爷子,这道理其实也挺简单,没有银弹子打不下金凤凰,没有好的皮料,也拉不到主顾,是不?您送出去的皮料,不会一送一个准,有些主顾会因为各种原因不会与您做买卖,您这皮料要多准备些,送出去得越多,拉到的主顾就越多,您的买卖就越红火。”
  这是现代社会推销使用的一种办法,看看那些在街上散发宣传单的人就知道了,海量发放,最后成功的却不多。由不得李清泉不赞同,不住摸额头,赞扬起来:“晚荣,你有这等精明的头脑,要是来做买卖的话,肯定会成一方富商。”
  陈晚荣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对营销非常熟悉,他要经商的话大红大紫不敢说,至少不会差,只是受限一样,那就是家境赤贫,没有本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本钱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开,要不然的话陈晚荣哪会把制裘这等金点子说给李清泉知道,那是为了卖出更多的鞣剂,赚取更多的本金,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谢老爷子夸奖。”陈晚荣谢一句,这才说出最重要的一句话:“老爷子,您算算,一百斤够用吗?要是不够用的话,到时再来买,有可能来不及。我这鞣剂做起来很麻烦,没有个三五天是做不出来的。我不说,老爷子也明白一个理:良机稍纵即逝,失则不再来。”
  这话半真半假,但“生意场上无真话”,这是做买卖的一种技巧,不能以道德标准来衡量。难得的是配鞣剂只需一会儿功夫,却给他说得煞有介事似的,好象真的会三五天才配得出来,由不得李清泉不信。
  李清泉在生意场上打滚一辈子,不会不明白机会意味着钱财,对这话深表赞同:“晚荣言之有理呀,言之有理呀!”沉吟了一会,这才道:“要不,我要两百斤,晚荣,你看可够?”
  要想小白兔跟得紧,就得胡萝卜香,陈晚荣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蓝图,李清泉深晓其中的好处,不得不多要鞣剂。
  这明明是自己拿主意的事情,却因为陈晚荣说出的话深得李清泉之心,不知不觉中居然征求陈晚荣的意见了。
  两百斤浓缩液稀释之后差不多有两千来斤,够做出一大批样品了,送个百八十家不会有问题,李清泉的潜力暂时挖尽了,陈晚荣心满意足。当然陈晚荣是精明人,不会一口回答,而是略一沉吟,这才缓缓道:“老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