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75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75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委员长,人来太多怎么办?”游正斌说道:“就上个月,已经有近十多万外省百姓闻风进入浙江境内。”
  “所以我们要下一步最重要的…,一是努力办实业,给百姓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努力办教育,让我们能尽快追上世界的步伐,第三就努力加强军事。在这…的基础上,我们要确保农业上的霸主地位。”
  夏钧讲起今后的施政纲要,其中吸纳外省人口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有更多的人口,夏钧也就能有更多的积分收入。
  他详细交代这些纲领,主要是正在把行政放手下去,他建立一个制度,让下面的人去做事就可以了,这样也就没夏钧什么事了,他平时只要监督好这个制度的正常运转就可以了,以此可以让他有很多空闲的时间。
  当前的行政机器还不完善,所以夏钧的事情多,努力去打造一个完善的行政机器。
  ……
  2月5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各省纷纷取消独立,中国局势很快便稳定了下来。
  就在这时,夏钧要求各国履行之前签订的《关税协议》,英美等国也未有太多磨蹭,在2月8日就将关税交还给了华东自治政府。
  夏钧掌控了关税,马上下调了各种原材料的进口价格,其中煤炭、铁矿、石油的进口价格下调至10以下。
  而之前夏钧有对列强许诺过不提高关税,进口商品的优惠政策造就,因此夏钧暂时不提关税,但并不意味着他永远不提,最多三个月,夏钧就要慢慢的,一个一个的提,反正关税都到手上了,要怎么提还是他的事,到时候温水煮青蛙,慢慢来。
  当然,美国佬还惦记着那个零关税的事情,所以莫多马在华东自治政府刚接受了海关衙门,就跑到了杭州,和夏钧商量关税的问题。
  此时夏钧远远没有做好零关税的准备,于是对莫多马说道:“我们华东自治政府目前还没有稳定下来,我们对关税也缺乏经验,所以必须给我们一些时间调整,最迟三个月后,我们可以与美国施行互相性的零关税政策。”
  “这太好了,三个月没问题的。”莫多马高兴的对夏钧说道,“那我们签一份协议吧”
  “好啊”夏钧满口答应,叫来朱晓诚,和莫多马具体商议零关税的事情,朱晓诚对零关税其中的猫腻自然恶补得一清二楚。
  一旦施行零关税,华东自治政府的一些优势商品就可以在美国长驱直入。但同样的,中国将遭受美国商品的狂轰滥炸,美国商品将会对一些行业造成猛烈的冲击。
  因此夏钧最起码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进行调整。
  晚上李诗婧给夏钧列出了一个表格,上面填写着许多商品的名称,这是在与美国施行互相性的零关税后可能遭到冲击的行业。
  这些行业大多数都属于当前的生产空白,这些地方最容易遭到冲击。
  为此夏钧并不担忧,他对李诗婧说道:“我们只要确保优势行业就可以了。”
  “那这些劣势行业呢?”李诗婧问道。
  “慢慢收复市场阵地。”夏钧回答道,他自然有绝对的自信,手上有兑换平台,哪个行业实在太劣势了,可以用技术来进行弥补。
  当天夏钧在记事本上列入了他要确保优势的行业,首先一个就是纺织业,这个必须从原料上开始抓,江苏是个产棉地,可以到江苏去办农垦公司,还可以去河北、山东地区买地种棉。
  同时他还要兑换好高产棉花,以及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
  第二个就是生丝,湖州府算是中国生丝产量最多的地方,而江苏等地的生丝,一个县还不如湖州府的一个镇,夏钧也要兑换好优质蚕种,以及购买先进的生丝加工设备。
  日本这个年代就大量养蚕,他们以生丝来创造外汇,是日本在农业上的重要收入,夏钧只要大规模发展丝绸业,就可以将日本这一块的收入打压下去。
  第三个就是造纸,不仅是普通纸,特种纸也要涉及到,要想让普通纸张占据市场,首先就得有质量和价格的优势,必须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
  第四个就是钢铁制品,这个行业上,夏钧起码能把中国的生产争下来,把美国的钢铁制品排挤出去。
  第五个就是运输了,什么东西都离不开运输,只有把运输成本降低下去,才能让这些商品有竞争力,因此必须用自己的船来运。
  接下来有夏钧忙的了,他有三个月的时间准备。
  第一卷 第四十一章 霸王条款
  第四十一章 霸王条款
  这次与美国的互相性零关税政策,市场的竞争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小的层次就是华东自治三省,中等层次就是中国,最上层次就是美国市场。
  夏钧的策略就是先保住小的,华东自治三省的市场必须完全保障,不能让洋货在华东自治三省取得优势,自己的地盘的市场这也是最好掌控的。
  而中国的市场,在交通上依旧是个问题。
  华东自治三省除了上海的铁路可以连到南京,浦口(南京对岸)的铁路可以连到北京城外,其他则没有铁路连接到外省。
  当然,按照历史,今年京奉铁路就会通车,这是日本人擅自修筑的一条铁路,显然是想以东三省做为跳板,为将来侵略中国做准备。
  陆路除了没有铁路,公路也没有,官道的状况并不是太好,卡车在上面跑是能跑,但交通状况很烂。
  水路方面,倒是可以从上海进入长江水道,把货物从长江水道运入长江流域,当然还可以从鄱阳湖码头进入长江,这也是一条不错的通道。
  不过这样仅限于长江流域,市场并不是很全面的覆盖。
  当代的中国,铁路还很少,主要的铁路也就是京浦铁路、京汉铁路、粤汉铁路、川汉铁路以及陇海铁路、京妥铁路,另外云南还有个滇越铁路,东北还有一个南满铁路、中东铁路。
  夏钧必须有自己的跨省铁路,构成一个能把商品输向广袤中国的铁路,夏钧拿着当前的铁路格局看了半天,最终在地图上画了几条线。
  很快夏钧叫来建设部部长许文博,指着地图对他说道:“马上开始勘探这几条路线,我们要从福建修一条铁路到广东,另外从福建邵武修一条铁路到南昌,再从南昌往下修到广东,再向西北方向修到武昌去,另外再从杭州修一条铁路到南京。”
  许文博看了一会地图,对夏钧说道:“委员长,上海不是有一条沪宁铁路通往南京吗?我们把铁路从杭州修到上海去就行了。”
  “反正这条路线不是很长,我们没必要去用洋人掌控的铁路,至于那些路线长的,那是没办法。”夏钧对许文博说道。
  “属下明白了。”许文博听了点头道。
  “这些铁路修起来后,我们的商品就能从福建运到广东,再从广东沿粤汉铁路运到武昌。或者直接从武昌这条路线把货物运到武昌,从陆上直接掌控长江流域的市场。”夏钧说道,长江流域也正是洋人在中国开辟的主要市场。
  而在这些铁路修好前,华东自治三省的商品从陆上的交通要走沪宁铁路把商品运到南京,再有船运过长江,再由浦口运往徐州,从徐州转到陇海铁路的火车,由陇海铁路再运到开封、洛阳之间的交叉站,再转到京汉铁路的火车运到武昌,整个过程极为麻烦,运费比水路高出不少,这自然极不划算的。
  修铁路无需政府出钱,这方面交由华东银行,李盛国正把华东银行往江苏、广东、武昌、汉口、北京等地开设。
  每开一家银行,华东自治政府便向当地通报一番,言明这是华东自治政府管辖下的银行,意思就是有我们华东自治政府撑腰,谁敢不长眼,就不要怪我们不客气了。
  江苏都督程全德最是识相,每天还专门安排警卫到银行外面站岗,而黎元洪那边也很客套,对华东银行在汉口、武昌开设分行,都以与特殊照顾。袁世凯那边自然也不敢乱来,华东银行得以向全国蔓延。
  一角开户、永远的微笑、服务大众,这是华东银行的宗旨。
  一角钱就能开一个户头,能零存整取,整存领取,这在这个年代还是一个创举,这个年代的银行就是一元钱都不能开户,而华东银行,只要一角钱就给你开户,在面对客户时,银行业务员绝对是笑脸相迎。
  华东银行上海分行开业当天,一个英国佬跑到华东银行,拿出一百块复兴币,让华东银行的营业员给他开一千个户头。
  结果银行经理在柜台旁边给他开了个专门的柜台,让营业员逐一给他开户,整个过程都是笑脸迎人,还上了一杯加糖的红茶,让这个英国人不得不为之拜服。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创举,让华东银行的生意十分火爆,那些以前不具备到银行开户条件的百姓纷纷把钱存入华东银行。
  这些普通百姓虽然钱不多,但加在一起却是十分可观。
  而这样的政策早在福建已经施行,福建每个县城和一些较大的乡镇都有华东银行的存在。
  华东银行正在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浙江、江西两省各县城的分行纷纷开设,外省则是在重要城市中开设,华东大学工商学院也给华东银行培训了大量的管理人才。
  华东银行到现在已经吸纳了将近三亿元存款,而且数额还在不断上升,华东银行将这些存款的15留着做存款准备金,其他的85则拿出去投资和放贷了。
  到华东银行去贷款比较严格,也比较宽松。对于那些不熟悉的实业家,华东银行在贷款上很谨慎,一般都要摸清楚其企业是否规范,同时根据该企业涉及的行业形势进行评估,这才会放出贷款。
  例如在某行业已经严重产能过剩的时候,一家刚开的企业想要涉及这个行业,华东银行就绝对不会以于贷款。
  宽松政策则在于,那些经营规范的企业只要来贷款,基本上很快就能拿到资金,同时还无回扣,利率也不是太高。
  在这样的准则下一般亏不了,因为那些能拿到贷款的企业所涉及的行业多是有发展空间的,而且华东自治政府还会给与一些技术上的支持,且能拿到贷款的企业在经营上都比较规范。
  华东银行将资金的50都投入到了铁路之中,浙江、江西、福建三省的铁路网络已经开始修建了。
  这些铁路所需的一切东西,大部分都自己生产,从而带动钢铁等行业的发展,而华东银行基本没有什么风险。
  当前铁路严重不足,这些铁路一开通,肯定连货物都运不过来,铁路上的投入肯定是能够回本的。
  不过最近要贷款的人可不少,这边要修铁路,那边要贷款,李盛国感觉资金不够,这天打电话给夏钧,对他说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你要调到多少?”夏钧对李盛国问道。
  “继续下调百分之五,也就是百分之十。”李盛国说道,夏钧听了吓一跳,问道:“这么低的储蓄,万一挤兑了怎么办?”
  “姐夫,不是有你撑腰嘛到时候有人挤兑,你那边调点票子过来不就应付过去了。”李盛国毫不在意的说道。
  “……”夏钧无语,不过想想倒也行得通,到了发生挤兑的时候,直接印钞票子接济一下不就好了。
  而且没有谁傻到和华东银行叫板,舆论更是受华东自治政府控制的,想要散布什么谣言基本上没可能,华东自治政府的诚信度显然比较高,到时候出来辟谣一下,也就没人跟风了。
  “好吧那就下调吧”夏钧批准道。
  “那我拿去放款了。”李盛国笑道。
  ……
  林德宝的农垦公司最近此时已是蓄势待发,因为刚从华东银行那里贷到了两千万元,随即准备赶往江苏考察。
  江苏旱地较多,棉花就是长在旱地的。
  熟知政策的林德宝知道,此时华东自治政府需要的是棉花,而且之前担任农业部长的时候,林德宝知道夏钧手上是有高产棉花存在的。
  再则,此时华东自治政府没什么棉花产地,江西虽然有近一百万亩地能够种植棉花,不过这点产量显然不够用。
  因此这时候需要农垦公司出面,到外省去租地种棉。
  拿到贷款之后,林德宝自然明白这笔钱要用在什么地方才最符合政策,若是在江西租地种棉,这会牵制农垦公司的资金,而这些土地可以让地主、自耕农自己去种棉花,把资金集中到外省租地才是最符合政策的。
  果然,拿到贷款不久,夏钧就打电话给林德宝,让他去江苏租地种棉。
  林德宝的农垦公司里,他的股份占40,夏钧的股份占30,刘锦山还有30的股份在其中。
  夏钧这边和林德宝在电话里商议了一番后,便向江苏总督程全德发去了电报,要求其配合林德宝开办的‘华盛农垦公司’的租地。
  在江苏的活动,自然需要程全德这个地方都督配合,程全德那边接到电报却是暗暗叫苦,农垦公司租地还特地打招呼,说明这家农垦公司是有华东自治政府背景的,这配合力度又要多大?
  事实上程全德原先的打算可谓是化为泡影了,**党人根本不够坚挺,大总统让出去了,想要抗衡华东自治政府显然没可能。
  此时的程全德只能尽量表现得顺服,又回电华东自治政府,打听如何个配合法。
  “华盛农垦公司所选土地,在租者改租,不再租者亦租。”夏钧给出了一个很霸道的答复。
  意思就是地主租出去的地,契约全部作废,改而租给华盛农垦公司。而那些自耕农、自主经营的地主所有土地,也一律租给华盛农垦公司。
  程全德接到电文,心里暗骂,这不是霸王条款吗?一个不好是要激起民愤的。
  ————
  第三更到貌似是第四天三更了,明天小菜继续保持,希望兄弟们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卷 第四十二章 给美国佬准备的大闷棍
  第四十二章 给美国佬准备的大闷棍
  冬天快要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一个富足的国家是没有饥饿的,物质更非贫乏的,华东自治政府的三省地盘,人民的生活依旧很贫乏,改变的契机则在于新一年的农业。
  福建地区因为去年的农业发展,物质上已经初步丰富,特别是闽西北地区,有的经过两年发展,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